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物流的中場戰事

3月11日,阿里以46.6億元入股申通,除了引起申通股價大漲之外,坊間也開始流行起馬雲曾經在2013年說過的一句話:

阿里是永遠不會做快遞的。

馬雲說這話的背景是阿里當時成立了菜鳥物流,他出來解釋說菜鳥是不會搶快遞公司的生意的。

很多人都拿這句話來調侃如今阿里入股申通的現實——嗯,阿里確實不會做快遞,但沒說不投資啊!

為此阿里方面還特意發了一篇《阿里巴巴投資物流行業的初心》來解釋:

物流行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阿里巴巴希望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將物流成本從目前的GDP佔比16%降低到5%,遠低於發達國家,從而提升整個製造業的效率。 物流行業是新增就業的高發展領域,我們希望在增加就業的同時,增加物流行業的就業幸福感和成就感。 不斷豐富並增強物流行業的生態系統,提升物流行業的智慧能力,技術能力和服務能力,能夠聯合眾多的合作夥伴去推進正在發生的變化和需求,是阿里巴巴的榮幸。

犀利的網友看完這段話後留言總結說:戰略、責任、格局。

是的,為了這麽高大上的初心,馬雲的話打個折又算什麽?畢竟馬雲也曾經說過永遠不做遊戲,後來不也成立了阿里遊戲事業群?

話說回來,中國的物流效率雖然近年來被技術和互聯網行業大大提升,但跟發達國家想必確實有差距,2017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12.1兆元,佔GDP比重為14.6%。發達國家一般為6%~7%。

因此,馬雲早在2018年5月的全球智能物流峰會上,就放過話:“我們將投入上千億元,如果一千億不夠,那我們就再投資幾千億”。

其實馬雲的一千億還沒有花完,一個物流帝國就已經雛形乍現了。

阿里一帶四

阿里目前已經完成了對中國傳統物流公司“四通一達”裡其中“四通”的投資,先後順序是匯通(百世)、圓通、中通和申通。

其實儘管馬雲2013年說阿里不做物流,但早在2008年阿里就和富士康一起投資了百世物流,而百世在2010年收購了匯通70%的股份,逐步發展成如今的百世集團。

2017年百世上市時,阿里巴巴集團的持股比例佔到了23.4%,是最大股東,比其創始人周韶寧的持股比例還多8.7%,另外菜鳥網絡也持股5.6%,這樣算下來,阿里系在百世物流的持股總額為29%。

從2008年到2016年,阿里對百世物流的投資額應該不低於6億美元(40億元)。

2015年4月底,阿里聯合雲鋒基金又投資了當時還未上市的圓通快遞,投資額為25.3億元,圓通快遞借殼上市前,阿里創投持有圓通快遞12%股權,雲鋒新創持有圓通快遞8%股權。

2018年5月底,阿里集團和菜鳥公司又向中通快遞發起戰略投資,以13.8億美元(92.6億元)的價格收購其10%左右的股份。

再加上2019年3月11日,阿里巴巴46.6億元入股申通,間接持有其大約15%股權。

阿里用了大約204.5億元的資金,將中國傳統物流行業的四大公司收在麾下,這錢花的還是很值的。畢竟阿里收購一個大潤發,就花了近200億元。

關鍵不是錢的問題,而是阿里對物流的控制,也將會對其電商新零售業務形成互補,並且讓其有可能扼住對手的咽喉。

物流三國殺

目前國內物流行業是阿里系(菜鳥+四通)與順豐、京東形成“三國殺”的現狀。

面對阿里一步步對傳統物流公司的投資布局,順豐這邊也出現了一些不穩定的情況:

半個月前,順豐發布了2018年財報,數據顯示順豐控股實現營業收入909.43億元,同比增長27.6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5.56億元,同比下滑4.57%。同時還有刨除在外,虧損了不止16億的電商業務。

這也是順豐控股自借殼上市以來首次遭遇年度淨利潤下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申通和韻達在2018年度的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了37.46%、67.34%。

順豐創始人王衛曾經說過:靠出賣勞力搬貨不是順豐的終極宿命。

2018年順豐的淨利潤下滑部分原因也是王衛在新業務方面做的一系列嘗試所致。比如近年來順豐嘗試了嘿客、順豐優選、E商圈、Wow哇噢全球精選店等業務,既有線下店又有線上商城,但並不能說有多成功。

想必王衛想要打破順豐局限性的試探未來還會繼續。

京東並沒有王衛向產業鏈上遊延伸的煩惱,因為它跟阿里一樣都是從電商向下發展起物流的,而且京東曾經靠著自建物流,迅速超越當當網,成為阿里的有力挑戰者,去年明尼蘇達時間發生,對於京東物流或許反而是個好事,劉強東因此變得低調,它加速了京東旗下三大集團高管的曝光率,在今年的達沃斯論壇上,就是由京東數字科技CEO陳生強、京東商城CEO徐雷、京東物流CEO王振輝一同出席的。

不過目前京東物流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多少讓外界對其能否在2019年實現分拆上市提出了質疑。

2019年,京東物流也在積蓄力量,京東曾宣布今年要招聘1.5萬人,其中三分之二就是京東物流的招聘名額。

儘管王衛說“靠出賣勞力搬貨不是順豐的終極宿命”,但顯然京東則對“人海”戰術的實施並不排斥。

總而言之,在將物流成本降低到5%這件事上,目前阿里、順豐、京東三家都任重道遠,而且大家目前都忙於突破各自的局限性,一場真正的生死之戰並沒有到來,物流競爭還處於中場戰事狀態。

兩大變量:美團、拚多多

另外兩個不可忽視的變量是美團和拚多多。這兩家公司都是騰訊系,而且都與阿里有直接競爭關係。

先看美團,2017年3月曾推出美團跑腿業務,2018年7月它有推出了無人配送開放平台,其實美團的外賣業務一直就是即使的物流配送業務。只是目前王興的擴張,並沒有把物流的概念提升到一定高度。不過隨著美團與阿里的業務重合的越來越多,國內市場紅利的消退,阿里系的餓了麽口碑與美團終究會有一場生死之戰。

而物流業務是否會在這場生死之戰中有決定性作用?其實往前翻翻百度外賣的衰落我們就能發現,配送能力對於一個O2O公司來說是非常關鍵的,百度外賣曾在2016年給配送員放假,結果第二年開春招不到人,最終從市場的有力競爭者變成了被淘汰者。

所以,王興怎能不重視物流業務呢?

再看拚多多,最近它的市值已經漲到了345億美元,且瑞銀的一份報告稱它已經超越了京東成為了中國第二大電商平台。但目前拚多多一直以第三方的物流為主。

今年3月8日,拚多多曾經被爆料平台上存在物流二選一現象,不過拚多多方面很快否認,並在回應中說了這樣一句:

公司尚無能力也無動機去按照爆料方所雲對“商家發送快遞”實施“二選一”,但公司有勇氣打破行業壟斷,給天下所有商家以自由選擇權,讓“天下真正沒有難發的物流”;

數據顯示2018年拚多多平台包裹量佔快遞行業比重為17%。以拚多多如今的體量,創始人黃崢未來真的不會自己做物流嗎?

其實他已經開始有一些動作了,今年1月初,億歐網曾報導說“拚多多向商戶發布通知:平台會對攬收時效進行監控、降低發貨違規風險,預示拚多多開始介入物流”。

相信互聯網的下半場,物流這場仗,每一個做電商的人都不能置身事外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