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文化類綜藝熱度不減,但“好口碑”勝過“好收視”

一線導讀:2017年以來,綜藝節目在文化領域開始持續發力。而在同質化現象出現之後,時下的文化類綜藝,已不再像以前那樣在詩詞與朗誦上扎堆,各大平台對文化綜藝不斷開掘,打起了差異化的牌。

文丨李楊

自2017年以來,文化類節目大量進入市場被大眾認可,在政策市場的雙向驅動下,綜藝節目在文化領域開始持續發力。

隨著文化類節目數量的增長,內容上的同質化也逐漸顯露出來。為了讓觀眾看到了與文化更親近的一面,時下的文化類綜藝,已不再像以前那樣在詩詞與朗誦上扎堆,而是打起了差異化的牌。

從最早以漢字、成語為絕對主角的《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朗讀者》,到以文博、非遺為關鍵詞的《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再到與音樂、舞台劇等元素結合的《經典詠流傳》《一本好書》……近年來,各大平台對文化綜藝不斷開掘。

疊加流行元素

文化類綜藝多維度創新

在今年前兩季度的綜藝版圖中,文化類節目的表現依舊亮眼。大部分節目沒有墨守成規,從題材到內容都為觀眾帶來創新的驚喜。

對於綜N代文化類節目來說,在維持原有品質基礎上,發力形式和內容創新,依然打造出了不少亮點。

央視推出的《經典詠流傳》第二季,將傳統詩詞配以現代流行音樂旋律讓歌手傳唱。相較第一季,節目增加了“經典誦讀人”角色,並加入了演唱者的真人秀內容,同時引入歌聲合成、語音識別等創新玩法,強化了不同人群的跨屏互動作用,成功抓住了年輕人的口味。

同樣是央視的《國家寶藏》第二季,雖然仍延續了第一季的形式,但節目在內容選擇了更豐富的地域,把視角聚焦到更多元的中華文化上。此外,節目還在B站上線,捕捉到年輕人的喜好和潮流風向。正因如此,在第一季豆瓣評分已達9.1的情況下,第二季的評分仍然持續上漲。

而除了一系列老牌文化綜藝節目的創新外,各平台全新推出的文化類節目新品也是可圈可點。

北京衛視推出的《上新了?故宮》,是首檔聚焦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創新類真人秀節目。節目以更年輕化的語態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內容上大量使用了情景再現,根據藏品特點,量身定製劇情。這樣創新的操作理念,讓紀錄片少了一份距離感。同時,節目最終目的是將這些原本藏在深宮裡的優秀傳統文化,以文創產品的形式帶給大家,真正將傳統文化“學以致用”,也可以稱的上是文化類節目的一個新升級。

在二季度,湖南衛視推出的文化品格傳承節目《我們的師父》,讓4位年輕藝人組成“拜師團”,去走訪不同領域的大師,與前輩們共同生活,開展人生課外輔導,從而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從內容上來看,節目將文化傳承與時下最流行的觀察類節目相結合,開辟了一個全新的綜藝新題材——師徒關係。

或許以往談起文化類綜藝,大家總會有一種刻板印象,但從最近播出的節目不難看出,無論是老牌綜N代還是新節目來說,在發力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創新已逐漸成為文化類綜藝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命題。

一方面,眾多的文化節目開始尋找更小的切入口,以期讓文化綜藝在詩詞、閱讀之外有更多可能。如深圳衛視的《一路書香》就選擇了以“戶外真人秀”的形式探尋各地風土人情;愛奇藝的《國風美少年》則已“國風”為切入口,以唱演秀形式為傳統文化發聲。

而另一方面,當下的文化類節目也相較以往同類型節目更加“綜藝化”,文化+音樂、文化+舞台劇、文化+紀錄片等新穎方式不斷湧現,不斷拓寬著文化綜藝的邊界,更是讓文化真正“活了起來”。

眼下,隨著競技、音樂、紀錄片等流行元素不斷與文化內容相融合,文化類綜藝也開始有了“高而不冷”的標簽屬性。據視頻網站統計,在對《我在故宮修文物》《朗讀者》等一系列文化綜藝閱聽人群體的調查時發現,85前和95後為主流閱聽人群體,尤其是95後觀眾,已經超過三成。顯然,隨著更多潮流新元素的融入,文化綜藝正一步步打動年輕觀眾的心。

文化綜藝仍為發力重點

口碑成突圍關鍵

文化類節目的火熱,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熒屏上的綜藝節目這些年基本已經處於飽和狀態了。近幾年來,音樂類、競技類、親子類的節目大量湧現,觀眾難免產生疲勞,這樣的情況下,文化類的節目一旦做的走心,就很容易從這些娛樂類綜藝中脫穎而出。

尤其是今年,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即將舉行,同時又恰逢建國70周年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從Q3各衛視的節目編排來看,在政策的引導下,文化類節目依然是各平台發力的重點節目品類。

不過,能夠看到的是,文化綜藝開播之後,往往都能引來觀眾的一片叫好之聲,媒體也常有“清流”這樣溢美之詞。不過,除了《中國詩詞大會》在春節檔收視率拔得頭籌,不少節目雖然口碑動輒“爆表”,收視率和網播量卻並不算出色。據Vlinkage數據顯示,4月16日綜藝播放排行榜中,《我們的師父》以播放量761萬排名第四,與《王牌對王牌》2276萬的播放量尚有不小的差距。

尤其是近兩年來,電視綜藝整體的收視都持續下滑,從2019年Q1的收視情況來看,除了《王牌對王牌》表現尚可外,綜藝節目的收視情況顯然也不容樂觀。在同題競爭、收視壓力、“限薪令”等種種客觀原因的影響下,2019年的綜藝生態也不斷在發生改變。

因此,對於文化類綜藝來說,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想要作出好成績,發力的重點顯然不應當放在收視率和行銷上,反而應在品質、口碑和社會效應上多做文章,如湖南衛視的《聲入人心》,以小眾的美聲題材為切入口,將音樂選秀與文化元素融合一體,儘管節目在收視率表現上不盡如人意,但卻取得了豆瓣9.3的高分,受到了網友的好評。

經過了兩年的“野蠻生長”,文化綜藝市場愈發變得理性和多元。但是,從目前已經播出的節目來看,除了央視推出的《中國詩詞大會》等一系列節目外,在眾多創新品類的文化綜藝中,還沒有一檔標杆類的節目出現。

但可以預見的是,在政策的引導下,文化類節目依然具備良好的發展前景。從下半年各平台綜藝節目編排來看,文化類節目的數量雖較前兩年沒有明顯增加的趨勢,但表現形式卻在不斷的豐富,尤其是為了迎合年輕人的喜好而出現的新型文化類節目,通過不同元素的疊加逐步呈現在各大平台的綜藝矩陣中。屆時,究竟哪一檔節目能夠憑借自己獨到的“創新”,贏得核心閱聽人的關注,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