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貓主子是如何馴服人類的?| 周末薦書

作者:艾比蓋爾.塔克

科幻小說家還在構思外星人統治地球,而這一切已經太晚了。家貓已然登堂入室,攫取了人心。《人類“吸貓”小史》為貓類世界的主導清算出了一份詳細的平帳單。

貓咪:稱霸寵物界

人類卻對它們知之甚少

家貓曾經只是進化論的一頁小小注腳,如今卻成了一股主宰自然的力量。全球大約有6億隻家貓,且該數目還在持續增長。每天在美國新出生的家貓數量都要遠多於野生獅子的總量,而每年春季紐約市的新生幼貓數就可以和全球野生老虎數量相當。全球範圍內家貓的數量是家犬的3倍——自此,它們毫無懸念地打敗了爭寵對手狗狗們。人類對貓的偏愛還在與日俱增。據統計,1986年至2006年間,全美的家貓數量增長了50%,總量達到1億。可以說,家貓是新的百獸之王。

世界各國家貓的增長勢頭都不相上下:以巴西為例,家貓在以每年100萬隻的速度增加。但是在另一些國家,相比於漸成燎原之勢的流浪貓,寵物貓的數量根本微不足道——在澳大利亞共有1800萬隻凶猛的野生貓,6倍於寵物貓的總數。

不論是無拘無束的野生貓,還是馴順溫和的家養貓,它們逐漸有凌駕於自然和文化之上的趨勢,在鋼筋混凝土的都市中無視叢林法則,上天入地。它們佔領城市,席卷陸地甚至網絡太空,最終統治了我們。顯而易見的是,對貓的癡迷已經佔據了主流文化,從網上到現實中無處不充斥著這種狂熱。網紅貓們簽署電影協定,捐助慈善機構,甚至被推特粉絲們捧為“好萊塢新星”。它們毛茸茸的樣子佔據商場的貨架和互聯網,推銷它們自己的時裝和冰咖啡品牌。事實上,所有的貓咪咖啡館都在家貓的掌握之中——在這裡,人們為了能在喝茶時有機會一親貓咪芳澤而樂意掏錢。

當我們被這些新鮮現象深深吸引時,其實忽略了一些更為有趣的本質。儘管我們都承認貓咪非常迷人,但對於這種動物所知甚少—它們到底是什麽樣的動物,如何開始與人類共居,以及不論是家養貓還是野貓為何擁有如此大的權力。

美國,好萊塢黑貓試鏡會,1961

當人們開始意識到自己似乎無法從與貓的親密關係中解脫時,事情就變得有意思了。長久以來,人們習慣於家養動物的絕對服從:對人類亦步亦趨,幫我們背負重物,甚至自己順從地走向屠宰場。然而貓不拿報紙,從不下蛋,也不讓人騎。人類極少面對這種困境搜腸刮肚地思索,到底為何要養這隻生物,且養了成千上萬隻?顯然,答案就是我們喜歡貓,甚至是迷戀。究竟是什麽讓我們如此癡迷?其中的秘密何在?

貓的存在似乎沒什麽實用性。馴化它們沒有什麽意義,因而我們可能從未想過馴化它們,當它們自我馴化了之後,亦沒有為我們提供任何實際的便利。

人類為何“吸貓”成癮?

膜拜在貓咪這副冷酷外表下

目前,我們完全可以確定,貓通過一系列行為上的演化和天生的好樣貌,對人類產生了微妙的控制力。人類淪為了貓奴,一如它們對人類也言聽計從。它們不用付出任何代價就可以享受著我們的食物。貓在和人相處的過程中收獲的好處比我們所見的要多得多。

贏得人類的興致和喜愛是家貓成功的核心。“人們傾向於認為自己非常功利,做任何事情都有合理的原因,但這完全是胡說八道。”動物馴化學者格勒熱·拉爾森(Greger Larson)告訴我們。經濟或者邏輯之類的動機並不是一切行為的前提條件。相反,神話、猜疑、從眾等其他的因素才是我們行為的初衷—它們促成了文化、審美以及意外的產生。”

美國,LIFF,1940

科學家們認為,貓咪擁有“憐幼觸發特質”(baby releasers),這些外表特徵讓我們想起孩童並相應地釋放出荷爾蒙。這些特質包括:圓乎乎的臉蛋,肉嘟嘟的雙頰,大腦門,大眼睛以及小鼻子。

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意外就是,儘管貓和人在9200萬年以前曾共享同一個祖先,但是我們之間看起來完全不同。更棒的是,現代家貓看起來與人類嬰兒十分相似。它們常常被誇讚為“可愛”——可愛並不是一個抽象或者良性的概念,而是一組特殊且強大的物理特性,以至科學家不忍心下手解剖它們進行研究。家貓擁有一組被奧地利人種學者康拉德?洛倫茲(Konrad Lorenz)稱作“憐幼觸發特質”(baby releasers)的無敵特性:這些外表特徵讓我們想起自己的孩童並相應地釋放出荷爾蒙—圓乎乎的臉蛋,肉嘟嘟的雙頰,大腦門,大眼睛以及小鼻子。

我們在心裡盤點自己寵物的特徵時,會發現自己對這種長相毫無抵抗力。和看見我們自己可憐巴巴的寶寶時一樣,其他動物的憐幼觸發特質會在成年人體內引起一種愉悅的、類似於毒品的“催情般的容光煥發”(oxytocin glow),最終導致一系列的保護撫養行為,包括提高自身精細運動的協調性以讓我們做好撫育幼童的準備。因此有一種說法是,養寵物的行為其實是“一不小心點燃了我們的母性”。或者就像進化生物學家史蒂芬?傑伊?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所認為的那樣,“人類對於幼童產生這種憐愛的本能反應其實是進化的結果,而我們在養寵物的過程中無疑將這種反應轉移到了動物身上,僅僅因為它們具有和人類幼童相似的特徵。”

美國,LIFF,1940

貓叫聲能讓人自動聯想起小孩的哭聲,且研究表明貓可能有段時間調整過自己的發聲,以更精確地模仿小孩哭。還有一部分就是那些關鍵的面部特點,實際上反映了貓致命的解剖學特徵——它們短小有力的下顎造就了甜甜的圓臉,小小的短翹鼻子是因為它們並不依賴嗅覺捕獵,這點和狗完全不一樣。

但真正的秘密在於它們的眼睛。

貓的眼睛和我們不一樣,裂縫狀的瞳仁和高度敏感的視網膜使得它們的眼睛在夜間如同月般明亮。但是人和貓的眼睛在幾個重要的方面非常相似。其一,貓眼都很大:一隻成年貓的眼睛幾乎和人類的一樣大,而貓仔的大眼睛在一張小臉上看起來格外水靈。一個動物眼睛的大小預示著它的商業吸引力,這點可能與大眼睛的人類往往更加迷人的事實有潛意識關聯:熊貓眼部黑色的斑塊讓它亮晶晶的小眼珠看起來大了一百倍,因而被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定為最終的海報封面。然而,家貓(儘管基本上不可能瀕危)吸引的捐款數量能與熊貓媲美。

這一點尤其體現在女性身上:事實上,憐幼觸發特質的催化效應似乎對於適育年齡的女性尤其明顯。儘管老生常談說,全世界波斯貓愛好者和愛貓群體都是以女性為主導的,我並不確定這中間有多少和母性有關。近東地區石器時代的女性已經會常常抱著貓咪在膝蓋上玩耍——這些母性的衝動是一個漫長、緩慢、複雜且千頭萬緒的演化結果。

時勢造英雄

面對貓咪,不應讚歎“可愛”而是感到敬畏

家貓實際是相當居高臨下的動物。和它們的近親美洲虎比起來,貓咪既不夠聰明,也不夠強壯。除了體型偏小,它們和老虎擁有同樣的內部構造和高蛋白飲食需求—這些需求終會耗盡資源,導致其他貓科動物的滅絕。

然而家貓相比於其他動物有著極強的適應性。它們可以四海為家,大量蛋白質的需求使它們能夠吃任何東西,不論是活物還是熟食,從鵜鶘,蟋蟀到熱狗一律來者不拒(相比之下,它們的某些瀕危貓科近親就只能靠捕獵一種罕見的南美栗鼠維生)。家貓能夠隨時調整自己的生物鍾和社交,必要時會瘋狂地繁衍。

這似乎並不令人驚訝,畢竟家貓適應性如此之強,且它們最厲害的本領莫過於和人類相處中迅速佔據主導地位。在某些程度上,這就意味著它們依附著全球趨勢的尾巴,將人類對於世界的統治轉變為自己生存的絕對優勢。比如,城市化對於它們的未來發展無疑是有利的。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貓身形小巧且養活成本低,因而似乎比狗更適合擁擠的城市生活,所以我們養寵物時更傾向於考慮貓。寵物貓越多,意味著流浪貓也越多——它們都有著容忍人類近距離接觸的基因,這使得貓咪比其他潛伏在這喧鬧而緊張的大都市中的動物近水樓台。

但在與人類建立關係的過程中,貓並不僅僅止於順從——它們會大膽地主動示好。這是非常罕見的家養動物樣本—據說它們是自己選擇被馴化的。如今,憑借著討喜的長相和一些討好的行為,貓支配著我們的家,掌握著柔軟的大床,甚至滲透著我們的想象力。貓在網絡上的風靡就象徵著它們征服世界進程中的第一個勝利,其未來亦無可限量。

家貓的故事是生命的奇跡,展示著大自然刷新人們觀念的無限可能。人們終於有機會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驕傲,更加清楚地觀察一個我們平日裡餵養並俯視著的生物—而它們的野心早已延伸到我們的客廳之外。家貓根本不是毛茸茸的寶寶,而是卓越的征服者,視全世界為囊中之物。如果沒有人類,貓無法生存,但是我們並沒有創造它們,亦無從控制它們。人類與貓與其說是從屬關係,倒不如說是同謀更為恰當。

如此冷冰冰地去審視我們可愛的小伴侶似乎有點陰謀論的意味。我們習慣性地認為貓咪是依賴於人類的陪伴者,而不是進化的自由職業選手。然而,真正的愛是需要理解的。儘管對於貓咪的迷戀日漸加劇,可能我們給予的遠遠沒有達到它們的預期。

對於貓咪這樣的家夥,正確的反應並不應該是“啊,好可愛噢!”而應該是敬畏。

《人類“吸貓”小史》

本書是一本破解人類為何吸貓成癮,貓如何“統治”並“接管”世界的科普讀物。作者艾比蓋爾?塔克(Abigail Tucker)調查、研究了家貓利用人類稱霸地球的進階之路。從劍齒虎到Hello Kitty,跨越10000年的歷史,她從史前貓類的興起一路追查到如今的愛貓熱潮,結合生物、歷史、文化等領域的研究成果,以富有趣味與哲理的語言全方位揭露關於貓與人之間種種令人驚異的秘密。作為資深貓奴也未必知道的真相,本書填補了廣大讀者以及愛貓人士對貓的生物自然、歷史文化方面等知識領域的空白。

最後,這個大福利一定要告訴你:

5月12日——5月18日

《人類“吸貓”小史》9.9元限時搶

進入天貓中信出版社旗艦店

限量100本,每個账戶/ID限購一本

編輯 | 嘉文

閱讀,讓一切有所不同

歡 迎 關 注

楚塵文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