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AI涉足中醫領域,2秒鑒別中藥材真偽

與人工智慧在西醫領域的如火如荼相比,AI與中醫的結合鮮有人討論。但這次,人工智慧的風吹到了傳統的中醫領域。

在2018年全國醫學人工智慧創新高峰論壇上,上海蔡同德堂製藥董事長范宇豐透露,蔡同德堂與醫庫雲聯手打造的中藥材AI「鑒別師」已投入使用。「中藥材AI『鑒別師』的分析精度達到90%以上,平均每次鑒別僅耗時2秒,相當於行業專家的水準。」

源於老字號蔡同德堂的上海蔡同德堂中藥製藥廠有限公司(下稱「蔡同德堂製藥」)成立於1982年,主營業務為包括片劑、硬膠囊劑、顆粒劑和糖漿劑在內的藥品生產,主要產品包括丹參片、腎石通顆粒、更衣膠囊和半夏糖漿。其中,丹參片是上海市中藥行業名優產品。

范宇豐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藥材種植受種源、環境、技術、管理、採收加工、倉儲運輸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處理不好,會造成中藥材品質參差不齊。而中藥材作為中藥飲片的原料,決定著中藥飲片的品質。AI技術的運用可以讓企業過濾低品質中藥原材料,在源頭對藥材實現控制,也避免假藥材帶來的損失;同時在後續整個生產過程中,通過AI賦能藥物研發,優化生產效率。

此次推出的中藥材AI「鑒別師」,具體來說,打開APP,上傳中藥材圖片,通過人工智慧技術讀取圖片,根據藥材樣本進行大數據識別分析,最後對中藥材的真偽、產地和採收時間做出鑒定。

作為技術提供方,醫庫雲CEO張群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藥材AI「鑒別師」目前可鑒別20多種中藥材,要達到與蔡同德堂製藥的共同目標450多種,也就是覆蓋全部基礎中藥材品種,還需約1年時間。

張群華還透露,中藥材AI「鑒別師」目前正與多家跨國葯企尋求合作,未來或可對公眾免費開放。

事實上,中藥材AI「鑒別師」並非中醫與AI結合首例。

更早之前,中醫現代化企業道生醫療推出了智能四診儀,基於感測器技術和影像識別技術,可客觀化採集患者的體征數據和診療過程數據,使傳統的定性數據量化,並對量化的大數據進行「加工」和「提煉」,以智能化的方式實現自動體質辨識和輔助診斷。這一產品也得到阿斯利康的青睞,二者嘗試中西醫的跨界融合,探索「智慧醫療」服務新模式。

去年,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烏鎮國醫雲腦平台」面世。該平台由道生醫療、金燈台資訊與泰坤堂共同搭建,通過數據分析挖掘、知識圖譜、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的輔助將中醫的臨床診斷和治療過程優化,實現「醫案採集結構化--分析自動化--學習智能化」。

截至2017年5月底,國內原料葯和製劑廠有3994家,其中中藥企業2080家,中藥飲片企業1592家。業內估計,2018年我國中成藥及飲片市場規模將達到6500億元,到2021年將突破2兆元。

對於中醫能否向AI借力,上海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許家佗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未來人工智慧和中醫的結合會越來越密切,「每個患者在沒看醫生之前,他的面色、舌相、脈搏都可以實現智能化,然後傳給醫生。醫生據此可以推斷,患者應該是什麼病,在治療過程中用什麼葯、用多少劑量最合適,這個就是人工智慧要做的事。」

「AI帶來的技術是革命性的,可以完全改變傳統意義上的中醫,將傳統意義上中醫的經驗、模式、有效的治療方案,包括中藥,完全納入中醫的人工智慧體系。」許家佗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