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做二休五”的隱居生活:不結婚,不社交,基本沒有欲望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時常有這樣的感覺,日子好像陰屍路一般,因為工作、生活、情感等方面的不如意,連走路也有被風勒住喉嚨的窒息。渴望自由,但又懼怕自由。因為不知道到底什麽才是真正的自由。渴望獨處,但又懼怕孤獨,因為不知道“孤獨”究竟意味著什麽。大原扁理,一個日本年輕人,勇敢地對自我進行了探索。步入隱居生活,意味著放棄了許多本該屬於他這個年紀的生活色彩。但是他似乎樂在其中。一旦看清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好像沒有什麽是不能忍受的。本文選自他的新書《做二休五:錢少事少的都市生活指南》,剖開了一個真實,獨特的個人形象,一種自給自足,自在逍遙的生活方式。對現代青年來說,或許能提供另一種看待世界,看待自我的視角。

關於隱居

我住在東京郊區的小公寓裡,過著簡樸且離群隱居的日子。聽到“隱居”,大家會覺得是什麽樣的生活呢?“退休後悠然自得地靠退休金生活。後半輩子沉浸在自己的興趣之中。偶爾跟老伴一起用退休金出國旅行。”是像這樣的印象嗎?睡到自然醒,想吃就吃,一邊啜飲著茶水,一邊鬥志高昂地想著今天要做些什麽。無拘無束、自由痛快的生活。

摒除掉“老年”這個元素,我每天的生活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一些朋友明明沒要緊的事,卻會突然打電話來,或登門拜訪。這時,我就會明確地表示不歡迎。

正因如此,我沒幾個朋友。但是我隻做自己喜歡的事,與為數不多的好友及喜好的事物為伍,這足夠讓我每日樂在其中。

原來,只要自己想過這種生活,其實是辦得到的啊。這樣想的我,每天都過得很開心。

然而,其實我只是個再平凡不過的人,既不會利用網絡或炒股來賺錢,也沒中彩票,更沒有來自父母親的遺產可以繼承。意外之財是零。這樣的我竟然還可以隱居,連我自己也非常驚訝。

雖然絕大多數時候我都會拒絕他人的邀約,但偶爾還是會和別人碰面。只要他們問我“你平常都在乾嗎啊?”我都很傷腦筋。老實說,我還是有在上班的,只不過是類似打發時間這種程度的工作,稱不上是正式的職業……

我都是看心情隨便回答:“有點像做二休五的感覺,玩樂過活。”或是:“沒做什麽值得一提的事。”每次別人問我,我的答案都不同,最後大家對我的印象都是“不知道這怪人到底在幹什麽”。我明明沒有想要騙人的意思啊。大家當下的反應也各有不同。有些明理的人察覺到情況不對,會改變話題,不再繼續追問;但也有些沒品的人裝作若無其事,然後問得更深入;還有人會用瞧不起的眼光打量我……什麽樣的人都有。但假如我也是那樣的人,我絕對也會追根究底的吧。

看待事物過於認真的那種人,我倒覺得他們是對現狀有所不滿。這些人曾不悅地對我說過:“就是因為有你這種人,我們的國力才會衰退啦。”我才不在乎他們怎麽說呢。才怪。其實我有點受傷。因為害怕他們會生氣,所以我會盡量跟這樣的人保持一定的距離,不會太接近他們。

我想要有那樣的一句話,無論在什麽情況下,都能用那句話來形容現在的我。但是我苦思良久,仍然沒有靈感。直到有一次,我隨意地講出了“我正在隱居”。

就這樣脫口而出“隱居”一詞。一說完,我猛地用手拍了一下膝蓋:“對耶,原來我是在隱居啊。”

這本書講的是不合時代潮流的我,如何在艱苦的世道中走向隱居生活,並找到每天開心度日的方法。我想將我的親身體驗說給大家聽。

雖然不知道對各位有沒有幫助,但還請各位愉快地讀到最後。

三年“繭居”生活所感

人生第一次有點在隱居的感覺,是在長到十八歲時吧。

當時我雖然已經高中畢業了,但既沒有念大學,也沒就職。

原因是自己想做什麽,我也不知道。老實說,就算再怎麽努力想破頭,我也沒什麽特別想做的事。

“升學也好,就業也罷,好像都不怎麽對勁啊……”就在我這樣思考時,填志願的期限也過了……總之,如果有事情要讓我做的話,總有一天它會主動找上我的吧。硬要我在當下想出結果是很奇怪的。如果沒有任何要做的事,就這樣吧。

當時我下了這個結論。這種一切由外力決定,或是“該來的就是你的”的態度,現在也完全沒變。

但不管怎樣,就算上了大學,我家的經濟狀況也沒辦法幫我繳四年的學費。

從小開始,我就一直被教育:“雖然我們會照顧你到高中畢業,但之後就不要再依賴爸媽了,請自己獨立生活。”但我也不覺得這有什麽不公平,只是覺得:“哦,原來人生就是這樣啊。”

就算沒有想做的事,要活下去就要吃東西,要吃東西就要花錢。而且如果突然想做些什麽時,也一定會花到錢。為了要存夥食費和未來想做某些事的花費,高中時起我就開始在便利店打工,這份工我決定繼續打下去。

大概是高中畢業後約兩個月左右的事吧。

我發現原本就不怎麽會響的手機,跟死掉一樣完全靜悄悄了。我想要回顧一下至今為止的朋友有哪些人,所以把手機的聯絡人複習了一遍。學校的朋友佔了八成。畢業之後,的確就沒有必要再聯絡了。其實我也沒有畢業後還想要特別保持聯絡的人,所以手機也就不會響了。明明沒有在使用,只是因為有手機,所以還要繳錢。這是一件很詭異的事,而且更重要的是,這樣很浪費錢。所謂的移動電話這個商品,對於現在的我來說,難道不是個毫無用處的東西嗎?在我隱約有這種感覺時,我的電信公司寄來一封信告知我:“由於套餐修改的關係,在合約期間不用付違約金即可解約。”

我就這樣順水推舟地解除了手機合約。

而且沒手機後也沒發生什麽令我感到困擾的事。結果,在高中畢業數個月後,我周圍的人都像潮水一樣退去了。

不過,我的老朋友們偶爾會打家裡電話關心我一下。在我回老家時,我也仍會跟這些人聯絡。

老實說,這樣真的非常輕鬆。

只不過因為手機沒了,這些不必要的人就自動離開了,完全不用我拜託他們耶。

人一旦有了手機,就算是晚上,好像也可以不用顧慮對方是否方便接電話,想打就打。這也是我對手機沒什麽好感的理由之一。如果換成是固定電話,就一定會好好地說出:“我是××,請問扁理在嗎?”為什麽換成手機,就會省略這句話呢?

只不過是沒有手機,原本隨時隨地都會堂而皇之找上門的人就消失了,從精神健康方面來看,再也沒有比這個更好的事了。

也許會有人覺得把手機關掉不就好了,但就算關機,還是要付月租費呢。

結論就是,手機果然是不需要的!

從那之後,我再也不辦手機了。

就這樣,漸漸地除了打工時間以外,我幾乎都是獨自一人生活。原本我就是喜歡與自己相處的人,所以對我而言這也是很自然的事吧。一個人看書,一個人煮飯,一個人聽音樂,一個人看電影……誠如“光陰似箭”這個詞所說,等我發現時,已經三年過去了,我二十一歲了。

經歷了這段繭居的日子之後,我莫名覺得人生定期會有個“大清洗”(大選擇)時期來臨。就跟身體會累積汙垢一樣,人生若是放著不管,也會囤積類似老舊廢物的東西。也許會有一段時期必須割捨不必要的事物,選擇自己真正需要的。

現在回想起來,對我而言,在家足不出戶的日子,也是有意義的。

面對著各種在不知不覺間包圍自己的事物,一遍又一遍地反問自己:這是必需的嗎?是真的因為喜歡才留著的嗎?在詰問自己的同時,我感覺到喜愛的純度上升了。

狠狠拒絕不要的東西,最後留下來的,就是雖然稀少但自己真心喜愛的超樸實生活。

這麽說來,也許自己當下身處的狀況,也不一定能用好壞去判斷。

每個人對某段時期的想法,不是由外人決定的,而是由本人自由解讀的吧。我現在深深地這麽覺得。

為了不被誤解,我話先說在前頭,當我自己有任何問題時,我可無法每次都像個智者一樣做出判斷。我認為對事物的看法或是對情緒的掌控,不能靠已養成的習慣來決定。這是因為世界不停變化,各種事情都在發生,此外,判斷力的有無還會依自己的精神狀況而有所不同。特別是精神狀態不佳時,很容易被人趁虛而入。我的經驗是,當這種時候,自己獨斷獨行是沒有意義的,最好先保留兩年再說。

每次都活用直覺和經驗,不要迷失自己,認真地一較高下。常會有敗北的時候,稍不注意就會在不知不覺間隨波逐流,這可以說是人類的悲哀吧。在旁人看來,一個高中學歷、身心健全的男子,既不升學也不就業,足不出戶又沒朋友,旁人一定會擔心地想:“你還好吧?”我現在也懂了,的確是會讓人這樣想呢。

我很想跟當時擔心我的人說:“從一般觀點來看這似乎是個黑暗時期,但真的經歷了才意外發現,這只不過是段歷程喔。”對我本人來說,這段繭居時期其實是很快樂的,回憶裡甚至只有單純明朗。

大概我跟其他繭居族的不同之處在於,我並沒有因此變得厭世吧。

誰也不見,不外出,只是專心致志地沉浸在個人世界中,這是非常快樂的體驗。雖然似乎是矛盾的概念,但這可以稱為“積極的繭居族”吧。正因如此,在那段緩慢、停滯不前、尚未完全轉化為大人心態的時期,我所得到的東西是非常重大的。

不看電視,沒有手機,跟自己覺得不重要的人斷絕來往也無所謂,還知道了不用過度工作也可以生存下去。

人生不是被給予的,而是由自己選擇後產生的,或許我當時體會到了這層快感也不一定。重點在於,不用認真做取捨、選擇,也生活得下去。泡澡之後髒汙就算沒有洗掉,也不會死。

不過我很慶幸那段大清洗時期很早就來了。

周遭的人紛紛升學或就業,如果那時的我無視了當下漫無目的的自己,感覺之後會需要更加辛苦地償還。

不知是否多虧了那時,現在的我沒有地位、身份、名聲、金錢,也沒有不滿、不幸、不足的情緒。因為什麽都沒有,所以無所畏懼。更正確地來說,一無所有反而落得輕鬆!今後不只是物質上的東西,只要是與自身相關的事物有所增加的話,我光想都覺得麻煩,所以我會盡量敬而遠之。更正確地說,得到了什麽或擁有了什麽,程度越大責任也就越大,還可能會需要繳稅。光是被束縛或擔心的事情增加這一點,就讓人覺得不妙。只要能夠滿足衣食住的需求,就不需要為了其他目的而庸庸碌碌地工作。因此,現在還和我有所往來的少數奇葩們,若是完全去除掉我的頭銜、地位或財力後,對我這個人仍有興趣的話,那真是令我再高興不過的事了。

如果有人問我這是不是一件好事,我其實也不太確定。

最近無論是好是壞,我幾乎都沒感覺了,而且似乎原本就沒有決定好壞的必要。因為現在的我隻以“活著”這件事為目標。我不認為“無欲”這件事是偉大的,也不打算勸別人這麽做。但就算這樣,我也不認為每天工作是件偉大的事,所以我不會確實地去上班工作。全部都是不知不覺就發展至此的,感覺怎樣都好……所謂一切皆無,沒有狂喜,但取而代之的是也不會覺得無聊,每天都能輕輕淺笑著過生活。畢竟都這把年紀了,太強烈的喜悅對身體也不好。我的隱居生活能出版成書一事就讓我大為吃驚。低程度的安定最棒了!

嗯,這陣子我對人生的態度,也讓我更確定要繼續過隱居生活。

隱居讓我愛上吃“素”

我原本就過著規律的生活,只不過我是夜貓子。

回來很晚了,大概深夜兩三點入睡。

每天睡到中午後起床、吃飯,到附近的公園抽根煙後喝咖啡、做家務,傍晚去上班,一天大概抽一根煙,搭配香醇中帶點苦澀的黑咖啡,實在是極致的享受。

然而開始糙米蔬食的基本粗食法後,我的身心漸漸改變了。

我整理後條列如下。

·變得早睡早起

這是實行糙米蔬食飲食一年之後慢慢改變的。並沒有什麽特別的契機,等我發現時,我已經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方式了。太陽升起後就醒來,太陽下山就想睡,隨著這種自然的韻律,把身體調回原本的生理時鐘。這真的是很讓人高興的副作用。能夠心情舒暢地運用完整的一天。

·不必抽煙了

我原本也抽得不多,只是想抽時會來上一根hi-lite。為什麽hi-lite呢?單純只是因為我十分敬愛的歌手椎名林檎是hi-lite的愛好者而已。也就是說,其實可抽可不抽。

後來覺得焦油17mg太重了,就轉向更輕的牌子,最後就不抽了(聽說椎名小姐後來也戒煙了)。現在只有極少數的時候,像在喝完一杯美味的黑咖啡,或是夏夜去公園走走時,才會想要來幾口煙。

不是說煙變難抽了,只是平常我完全不會想到要抽而已。

·慢性病症狀減輕

我從中學時代就有花粉症,尤其一到五月初,噴嚏和鼻涕就沒完沒了,讓我非常困擾。我的老家是茶葉生產地,中學的時候,每逢新茶的季節,全校的人都要一起到茶園采一整天的茶,真是宛如地獄般的強製勞動。在茶園裡,我不停打噴嚏和流鼻涕。現在回想起來,那應該就是花粉症的開端了。自從開始糙米蔬食之後,雖然不能說完全康復了,但就算在花粉症高峰期,症狀也緩和許多。偶爾打噴嚏和流鼻涕時,我才會想到:“哦,這好像是花粉症呢。”

此外,不知何時開始,我的手腕上長了個奇形怪狀的小疣,後來顏色慢慢變深,時間一久,它也變得越來越大。是不會覺得痛啦,但偶爾用指甲摳掉之後,它又會再長回來。有個得過癌症的人嚇我說:“這個疣你放著不管,有可能變成皮膚癌喔。”當下我真的心驚膽跳,但後來還是裝作沒這回事。

可是有一次,我想再用指甲去摳它時,卷起袖子一看,疣竟然不見了!雖然真的很不可思議,但是從那之後疣就完全消失,連疤痕都沒有了。不僅如此,更讓人驚訝的是腳趾甲的白癬也治好了。原本我沒注意到的,後來才發現右腳小姆趾指甲增厚,顏色很混濁。

有一次在皮膚科張貼的海報上,看到“腳趾甲白癬”的介紹與我的症狀雷同,才對這個病有了認識。但因為不痛也不癢,所以我也置之不理。直到某天要剪腳趾甲時,發現它恢復成正常的腳趾甲了。只不過若我一停止糙米蔬食的生活,它好像又會發作,所以我偶爾會拿它來測試自己的飲食生活是否規律。我不是醫生,所以對這些改變與糙米蔬食的因果關係並不太清楚。只是這些症狀治愈或減輕時,要說我的生活有什麽變化,就是飲食生活的變換了。因此,接下來還會看見什麽樣的糙米蔬食魔法呢?我會再持續追蹤,並向各位報告的。

·精神上的安定

對於和個人無關的小事,我很少生氣。

生氣會消耗很多能量。人會因為自己無法容忍的事而生氣,所以可容忍的範圍越小,越容易痛苦。我會因為社會事件而感到生氣,但若是個人的事情,我通常會想著“算了”,便一筆帶過。

我沒有要裝清高,單純只是這樣比較輕鬆而已。可說是超複合的環保節能生活呢。

我的口頭禪是“算了”“真麻煩”“都可以”“辦不到”“隨便啦”“好累哦”。清高的聖人不會是這樣的。偶爾有一些人會用生氣、威嚇來恫嚇別人,自己也會因此沾沾自喜、生龍活虎,怎麽會這樣呢?

身旁有這種人是很累的事,所以我會對他們敬而遠之。

·過剩的欲望會減退

好比性欲,適時儲備精力是有意義的,但若性欲過強就很辛苦了。

男性尤其如此。性欲無處排解時,做什麽都沒辦法集中精神,只想做那件事,這種經驗是常有的。但性愛需要有對象,這是獨身的人偶爾會有的悲哀。

食欲跟物欲太強也很痛苦。

我自己實行糙米蔬食生活以來,受這些欲望所苦的次數大大降低。有時,一些頗有聲望、位高權重的人,卻因為性騷擾之類的事件而被逮捕。這大概也是由於無法控制欲望造成的。

維持適當的欲望、抑製過剩的部分,這是再重要不過的了。好啦,寫了那麽多優點,當然粗食也不是萬靈丹。

因此,接下來要寫一下實踐粗食之後讓我感到困擾的地方。

簡而言之,就是沒有欲望了。這是第五點過了頭的例子。

不是過剩的欲望衰退,而是欲望減退得太多了。

基本上沒有欲望是件好事。不過每當面臨重要關頭、想要展現野心時,我就會吃肉。

這跟考生為了有好兆頭而吃炸豬排飯的行為是差不多的吧。草食動物總是給人擔驚受怕、四處逃竄的印象。但我生為人類,極少數時候仍然會有一定要做、非迎頭而上不可的事。那時,奮起精進的動力來源就是吃肉了。必要的野心及向上精神是不可或缺的。

這其實是從女演員夏木麻裡的廣播中得到的靈感。夏木小姐曾說過:“在登台或演出之前我一定會吃肉。我知道身體在要求我變得具有攻擊性。”我自己如果沒有采取任何行動的話,身體就完全不會有什麽有攻擊性的要求,所以感覺是為了能積極應對才吃肉的。

不過也有例外的時候,那就是寒冬時我偶爾會想吃肉。這麽說來,那時吃肉的目的是為了撐過冬天,這也是積極的表現呢。

就是這樣,我主要是草食,偶爾必要時才是肉食。

那麽,各位讀者們。寫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會想:“這個人怎麽解決性的需求呢?”

咦,沒人想知道嗎?

但是如果不寫的話,對那些自掏腰包買了這本書的人有點過意不去,所以我任性地想要告訴大家。

老實說,一旦不吃肉,性欲就降低了。

性欲也可以寫成肉欲呢。性與肉似乎密不可分。我自己實行糙米蔬食以來,性欲降低得隻比大熊貓好一些而已(大熊貓據說一年只會發情一兩次)。僧侶們吃的精進料理沒有肉,一定是因為知道吃肉就會激起肉欲的緣故。

因此,我在約會前會吃肉,並拜讀葉恭子寫的羞羞的書,讓自己情欲高漲之後再出征。平時的性欲,只要在等電車時站到帥哥身後就可以解決了。

啊,順帶一提,我的性愛對象是男性。雖然沒必要隱瞞,但自己主動宣傳也很奇怪,不過如果像現在這樣提到性向話題還不講也很奇怪,所以我就老實回答了。

什麽?問我隱居和這一點的因果關係……嗯,我想是沒什麽關係。

扯回正題。前陣子,有件事讓我聯想到食物與性欲有著非常深遠——不對,是非常色的關係。那是在日本橋某間極佳的飯店餐廳吃飯時發生的事。我大快朵頤著眼前如藝術品般的套餐,心裡想著再也沒有什麽事比吃飯還情色了。因為,若要列舉喚起食欲的畫面,那就是嘴唇、叉子及湯匙、酒杯、手指,等等。尤其是曲線,以及濕潤感。濕潤+曲線=情色。

所以啊,果然吃著吃著,欲望就高漲了呢。(笑)在吃完料理之前欲望會一直持續,這是我那天的發現。

食即色也,領會了這層意義後,我又登上大人的另一個階段了。作家開高健曾說:“美食與好色無法兩立。”我想要實際執行之後再來對這句話下判斷。

本文選自《做二休五:錢少事少的都市生活指南》

作者: 大原扁理

出版社: 理想國 | 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國

副標題: 錢少事少的都市生活指南

譯者: 呂丹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