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孔達達:“醜書”運動之迷思丨藝術專欄

書法是中國藝術中最重要的門類之一,幾乎很難找到另外一種文明,將書法置於如此重要的地位。伊斯蘭書法也被視作一種藝術,但是它通常與《古蘭經》和伊斯蘭教經典有關。伊斯蘭書法還與阿拉伯花紋一起出現在清真寺的頂部和牆壁,起到裝飾建築和宣傳教義的作用。由於其與宗教之間的密切關係,因此對文字的字體造型有著較嚴格的要求,常需要在繪圖工具的輔助下完成,標準化程度較高。

中國書法則是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雖然在長期實踐中形成了各種經典的書體和書寫方式,但是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中國的書法鼓勵個人風格和藝術創新,但是這種創新並非是無源之水,能夠被廣泛接受並流傳下來的創新,必然存在某些能夠被現有的認知所熟悉的元素,因為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使觀者在一定程度上感到共鳴,並給予積極的反饋。

比如王墉的書法雖然被大眾稱為“醜書”,但是它並非江湖中流行的那種普通意義上的醜書。王墉書法的所謂“醜”只是一種造型上的與眾不同,他所遵循的筆法基礎和審美品位依然未脫離傳統的標準,正如他自己所強調的大、拙、古、野、率,這就是為什麽他的書法雖然看似離經叛道,但卻可以被稱作對書法藝術的一種創新的嘗試。

大氣、樸拙、古雅、野逸和率性,長期以來都是書法藝術所推崇的至高境界,儘管不同的時期流行的書風在變,但是這幾個標準並沒有太多變化。我在這裡並不是想強調這種審美標準一定要高過其他的審美方式,審美並沒有絕對的高下之分,而且標準的建立通常更多取決於藝術之外的東西。

作為社會的人以及人所創造的藝術都受到社會制度的構成及其運作方式的影響和限制,一個時代所公認的正統的審美觀往往是由當時的政治基礎、權力結構和社會習俗所決定的。這種正統的審美觀流傳下來形成了藝術傳承。

雖然藝術的發展和進步是在對主流和正統的挑戰下實現的。但是,並不是所有對於主流或正統的挑戰都會成功,都能夠成為未來的主流。創新也是在對傳統有一定認知的基礎上形成的,不被社會所接受的創新是憑空而來的無根之草。江湖上流行的醜書之所以被專業人士諷刺,主要原因就是從任何一個角度上來看,它們都缺乏與傳統的主流社會(包括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所崇尚的審美標準相符合的元素。

中國的文化主流往往更傾向於複雜、生澀、含蓄、超脫的藝術品味,因為這種藝術品味需要經過長期學習,不斷積累,才能夠被掌握。而與此相應,他們從理性上輕視甜膩的,直觀的、世俗的肉欲感的美。也正因為如此,作為傳統中貴族和文人階層所獨佔的一種藝術形式,書法完全繼承了上層社會的審美偏好,那種甜膩、輕佻、浮誇的,卻容易被教育層次較低的民眾所喜愛的藝術風格,在大多情況下是被時代所定義的正統文化所忽視的。

任何個人都難以與這種強大的傳統和認知方式所抗衡。被普遍接受的藝術標準很難在短期內被推翻和重建,而另一方面,歷史的建構以及傳統的形成雖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亦有其必然邏輯。而作為一位書法實踐者,與其憑空臆想出一種個人風格,還不如先從模仿經典開始,理解正統的審美標準,日積月累,不斷探索,如此形成個人風格才有可能得到廣泛的共鳴。

文章來源:《中國藝術》雜誌

更多內容盡在[雅昌孔達達專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