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走向深藍:福建艦的遠期願景

這是一艘8萬噸級的超級航母,這是一艘配備了3台電磁彈射器的航母,它被命名為“福建艦”——這一命名令人浮想聯翩,因為福建的對面是台灣,而負責台海方向重任的東海艦隊目前是中國海軍三大艦隊中唯一沒有航母的。

或仍需等待6至8年

現在斷言“福建艦”未來服役後的隸屬艦隊及所執行的任務恐怕還為時尚早。航母下水的確是一個里程碑時刻,但離實際投入使用仍有相當距離。可供參考的是,作為世界首屈一指的航母建造與使用經驗集大成者的美國,同樣採用了電磁彈射等大量新技術的“福特”號超級航母於2013年11月下水,2017年7月服役,但美國人直到2022年4月5日才宣布其形成“初始作戰能力”。如果該艦能夠按預計在今年11月實現首次海外部署的話,距離其下水已經過去了整整9年。

“福特”號之前的尼米茲級10號艦“布什”號則提供了另一個參考維度。該艦作為尼米茲級的最後一艘雖然也採用了一定的試驗性技術,但其總體設計與核心系統是高度成熟的。該艦於2006年10月下水,2009年服役,2011年2月達到戰備狀態。從下水到形成戰鬥力隻用了不到4年半時間。

“福建艦”需要多久呢?對於中國海軍來說,這是其第一艘8萬噸級航母,比上一代的“山東艦”重了約2萬噸——大概相當於兩艘055級大型驅逐艦的噸位;第一艘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航母;第一艘採用平直通長飛行甲板的航母;第一艘配備彈射器的航母;全球第二艘配備電磁彈射器的航母……儘管沒有如一些人預想的採用核動力,但顯然“福建艦”的技術跨越已經足夠令人驚訝(此前許多猜測認為該艦將採用蒸汽彈射器),理論上說這必然伴隨著技術風險的增加。

不過作為航母后發國家,中國的優勢是可以學習並吸取國外——尤其是美俄兩國——的大量經驗教訓。如原“瓦良格”號的艦體設計、結構、材料等經驗必然會不同程度的從正反兩反面反饋在“山東艦”和“福建艦”上;“福特”號採用中壓交流+飛輪儲能技術的電磁彈射系統,因其故障不斷嚴重拖延了該艦形成戰鬥力的時間,而中國團隊則另辟蹊徑回避了這一問題,其採用的中壓直流+超級電容儲能技術路線,從現有公開信息來看,似乎更加可靠。而且系統體積較小,未來有可能會安裝在兩棲攻擊艦上,從而讓缺乏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的075型艦(或後續艦型)也具備一定的航母作戰能力。此外,該彈射系統用於改裝上一代航母也並非不可能。

綜合參考各方面因素,“福建艦”從下水至形成戰鬥力所需時間應在“布什”號的4年半與“福特”號的9年之間,合理估計約為6至8年,而從下水至服役入列應該需要3至4年。在這段時期內,中國海軍還有時間根據周邊的安全環境,以及三大艦隊的實際需求來考慮或調整“福建艦”的未來。尤其是台海或南海局勢是否會出現或突發或漸進的重大變化?毋庸置疑,“福建艦”屆時一定會被編入最需要它的那支艦隊。正如6月17日海軍新聞發言人劉文勝海軍大校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將統籌考慮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需要,以及航母運用特點、港口保障條件,科學選擇‘福建艦’部署地點。”

台海任務無需航母?

東海艦隊至今沒有配備一艘航母不是偶然的。“遼寧艦”在北海艦隊服役,“山東艦”則入列南海艦隊;不僅如此,第一批8艘055型遠洋萬噸大驅也被北海艦隊和南海艦隊平分……對此中國海軍必然有其理性考量。

從地緣態勢上看,在台灣還沒有統一的情況下,東海艦隊必須突破第一島鏈才能進入太平洋腹地。九州島、琉球群島與台灣島自北向南串列,幾乎封閉了東海艦隊的前出方向。當然,中國海軍當前已具備一定的突破第一島鏈能力,但國家尚未實現完全統一,作為直面台海方向的最優先海上力量,東海艦隊的首要任務必然是應對“台獨”威脅以及釣魚島爭端。

而由於台灣島與釣魚島均距離中國大陸海岸線較近(台灣海峽最窄處130千米,中國大陸距離釣魚島最近337千米),華東地區龐大的岸基航空兵足可以覆蓋相關區域的製海和製空任務;針對更遠距離的“反介入”任務,除岸基航空兵外,也有各類戰術彈道導彈、巡航導彈、攻擊型潛艇承擔。在此任務背景下,一個可以高度機動的浮動機場的實戰價值將打折扣。但對於南海艦隊來說,一艘航母對於遠離大陸海岸線的島嶼要塞的支撐,以及對縱深海域交通線的保護都意義重大,這一點將在後文做具體探討。北海艦隊儘管也面臨與東海艦隊類似的地緣態勢問題,然而中國海軍對“遼寧艦”的主要任務定位畢竟是培訓和試驗,相關任務中的絕大部分項目在一個相對封閉和安全的海域(如渤海灣內)執行顯然更為合適。

針對台海方向的任務特點,中國海軍著重加強了東海艦隊的兩棲作戰能力。如剛服役不久的075型兩棲攻擊艦2號艦“廣西艦”已配屬給東海艦隊,075型艦擁有4萬噸級的排水量,是除美國海軍的“黃蜂”級和“美國”級外全球最強大的兩棲攻擊艦,而其與美國海軍同類艦艇之間的最主要差距也並非艦艇本身,而是艦載機。除075型艦外,東海艦隊還擁有071型大型多功能船塢登陸艦以及十幾艘072型大型坦克登陸艦,前者排水量超過2萬噸,可作為登陸艇的母艦,用以運送士兵、步兵戰車、主戰坦克等展開登陸作戰,也可搭載兩棲車輛,擁有重型直升機起降甲板及操作設施。

東海艦隊目前沒有航母和萬噸大驅,水面艦群主力包括全部4艘從俄羅斯引進的現代級驅逐艦(近幾年均接受了深度現代化改裝),第一代“中華神盾”052C型驅逐艦4艘,中國海軍當前裝備量最大的主力區域防空艦052D/DL型驅逐艦8艘,另外還有4000噸級的054/054A遠洋護衛艦十餘艘等。水下力量全部裝備國產的039系列和俄製“基洛”級常規潛艇。

如果與北海艦隊和南海艦隊做橫向比較,東海艦隊目前的實力的確稍有遜色,不過放在全球海軍來看,該艦隊也足以排進全球海軍前十。如果福建艦能如很多人預測的那樣在3至4年後入役東海艦隊,該艦隊僅憑借這樣一艘8萬噸級的超級航母,至少是中國海軍三大水面艦隊的執牛耳者。可以合理推測,屆時為其護航的主力驅逐艦應該也不會是現有的052C/D,而將是經過改進的第二批055型驅逐艦。

走向深藍

但既然在對台任務中航母不是必要條件,“福建艦”還有部署東海艦隊的必要嗎?或者說如果部署了又將如何發揮作用?

作為一支長久以來將目光投向深藍的海上力量,中國海軍在裝備建設上既要著眼於當下也必須為未來做準備。超級航母作為遠海海軍和海權地位的象徵,其平時的威懾作用是與戰時的實戰價值並存的。和平時期,國家同樣需要海軍來維護自身的海外利益。儘管有島鏈封鎖,但和平時期、公海之上,中國艦艇更有隨時走出去的必要和條件。一支超級航母編隊遠航至太平洋腹地執行演訓任務,甚至出現在全球任何一片海域,無疑將極大程度彰顯中國的大國地位和海權實力,並予那些和平時期覬覦中國海上貿易和海外利益的潛在威脅以極大震懾。而東海艦隊正是中國三大艦隊中最直接面對深藍的一支,其出第一島鏈後即進入西太平洋腹地,再向西則依次是第二島鏈、第三島鏈和北美大陸,轉向南則是巴拿馬運河和拉丁美洲。因此如果說中國海軍未來能突破島鏈的羈絆,對中國遍布全球的海外利益實現無死角覆蓋,那麽東海艦隊就將是刺破島鏈最鋒利的那支矛。而在這樣的遠洋願景中,一艘(或數艘)超級航母無論在戰時還是平時都是必要的。

回到當下的現實,台海任務的確對航母的需求沒有那麽迫切,但在戰時多一種作戰手段總是好的。如果存在在台灣島東海岸實施兩棲作戰的需求,由一艘航母對兩棲作戰編隊提供直接且持續的空中掩護和火力支援將為解放軍提供更多的戰術選擇。當然,台島東岸距離大陸也只有不到400千米,殲10/11/20等機型的作戰半徑均在1000千米以上,岸基航空兵在這樣的任務中仍然擁有足夠航程。但台灣島本身部署有密度非常大的呈梯次射程的防空導彈,台灣空軍也具備一定的截擊能力,如果岸基航空兵直接穿越海峽及島嶼對東岸戰事提供支援,則需要面臨較大的風險;而如果採用繞行的方式飛抵相關空域,則會縮短在戰場空域的滯空時間。航母艦載機就不需要面對此類問題。

即便上述作戰行動或需求不一定真的存在,但換個角度看,“福建艦”離正式形成戰鬥力還有6至8年,屆時它所需要面對的現實任務也並不一定與現在重合,也許我們當下討論的“遠景”正是6至8年後的“現實”。此外,如果朝鮮半島或南海有事,或者某艘航母進入大修期,中國海軍也必然不會固守各艦隊日常防區的地理桎梏,“福建艦”隨時可以馳援相關海域,或者執行輪換部署任務。(未完待續)

(“宏亮瞻局”系上海交通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特約副研究員王宏亮為澎湃防務開設的個人專欄,力求在兼顧分析的深度和厚度的同時,在前瞻性、敏銳度上更上一層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