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刮痧十二經穴之手少陽三焦經!

手少陽三焦經

手少陽三焦經經脈循行始於無名指末節尺側關沖穴承接心包經,沿其 背面尺側、第4掌骨間隙上行至腕,經前臂背面兩骨(橈骨與尺骨)之間上行 至肘,沿前臂背面上至肩部,與膽經相交叉,並交會於督脈大椎穴;再向 前行,經缺盆進入胸腔,分布於膻中(兩乳之間),與心包相聯絡,繼而下 行通過膈肌,進入腹腔,歸屬於上焦、中焦和下焦。

由?中分出的支脈,上行,出缺盆,至項部,經耳後、耳上角,彎行 向頰部,止於眶下。

從耳後分出的支脈,向前行,進入耳中,出於耳前方,經過客主人(上關穴)之前,至頰部,與前脈相交,止於目外眥, 與膽相通。

從手掌中分出的支脈,行向環指,止於其末節尺側關沖穴,與三焦經相通。

(1 )關沖穴

位置: 在手無名指末節尺側, 距 指甲角0.1寸(指寸)。

功效: 活血通絡,醒神開竅,清 三焦熱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 角膜白 斑 目視不明、咽喉腫痛 腮腺 炎、 頭痛、卒中、腹痛、吐瀉、 口 乾、中暑、昏迷等

(2)液門穴

位置:在手背部,當第4、 第5指 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功效:

通絡止痛,舒筋利節,清

三焦熱,

開竅聰耳。

主治:

手背紅腫癢痛 手指拘

孿、目赤腫痛、咽喉腫痛、 耳鳴、 耳聾、頭痛、 眩暈、瘧疾、牙痛 等。

(3)中渚穴

位置: 在手背第4、第5掌骨間凹 陷處,液門穴直上1寸處。

功效: 開竅利節,清三焦熱。

主治: 手指癢痛、咽喉腫痛、熱 病無汗、肘臂痛、耳聾、耳鳴、頭 痛、目赤、眩暈、瘧疾等。

(4)陽池穴

位置: 在腕背橫紋中,當指伸 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

功效: 疏筋利節,清三焦熱。 主治: 流行性感冒、手腕腫 痛、上肢腫痛、風濕病、糖尿 病、感冒、 消渴、虛勞、麻 痹,耳聾、瘧疾等。

(5)外關穴

位置:在前臂背側, 當陽池 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 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功效:舒筋活絡,清三焦熱, 鎮驚散風。

主治:原發性高血壓、肘臂屈 伸不利、手指腫痛麻痹、腕痛無 力、目赤腫痛、胸脅痛、熱病、 感冒、頭痛、耳聾、耳鳴、落 枕、牙痛等。

(6)支溝穴

位置: 在前臂背側, 當陽池 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了 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功效: 通關開竅,疏經活絡。 主治; 產後乳汁不足、胸脅脹 痛、心絞痛、耳聾、耳鳴、嘔 吐、 便秘、經閉、癱瘓等。

(7)會宗穴

位置: 在前臂背側, 當腕背橫 紋上了寸,支溝尺側,尺骨的橈 側緣。

功效:安神定志,清利三焦, 疏經活絡。

主治:上肢酸痛、 哮喘、耳 聾、癱瘓、癲癇等。

(8)三陽絡穴

位置:在前臂背側,腕背橫紋上4寸, 尺骨與橈骨之間。

功效:通關開竅,疏經活絡。

主治:腦血管病後遺症、惡寒發熱無 汗、上肢酸痛麻痹、牙痛、耳聾等。

(9)四瀆穴

位置: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 尖的連線上,時尖下5寸,尺骨與橈 骨之間。

功效: 清利咽喉,疏經活絡。

主治: 神經衰弱、 咽喉痛、聾 啞、麻痹、頭痛、牙痛等。

(10)天井穴

位置:在臂外側,屈肘時,當肘 尖直上1寸凹陷處。

功效:舒筋利節,清熱化痰。 主治:肘關節及上肢軟組織損傷、 胸脅脹痛、偏頭痛、咳嗽、頰腫、 頸腫、耳聾、耳鳴、癲癇等。

(11 )清冷淵穴

位置: 在臂外側,屈肘,當肘尖 直上2寸,即天井上1寸。

功效:疏經活絡,清三焦熱。

主治:上肢酸痛、頸項強痛、脅 痛、頭痛、麻痹、 目黃等。

(12)消濼穴

位置: 在外側,當清冷淵與儒會 穴連線的中點處。

功效: 清熱安神,活絡止痛。

主治: 頸項強痛、臂痛背腫、 頭 痛、 頭暈、牙痛、癲癇等

(13)鵬會穴

位置:在臂外側,當肘尖與肩醪下 了寸,三角肌的後下緣

功效: 化痰散結,疏經活絡。

主治:甲狀腺腫、上肢無力、肩臂 酸痛、肩背痛、項強、癱瘓等。

(14)肩繆穴

位置: 在肩部,肩隅後方, 當臂外 展時,於肩峰後下方呈現凹陷處。 功效: 通經活絡,舒筋利節。

主治:腦血管病後遺症、肩關節 炎、蕁麻疹、胸膜炎、偏癱等。 (15)天繆穴

位置:在肩胛部,肩井穴與曲垣穴 的中間,當肩胛骨上角處。

功效: 通絡止痛,祛風除濕。

主治: 肩背部疼痛、岡上肌腱炎、 缺盆中痛、發熱惡寒、頸椎病、落 枕等。

(16)天牖穴

位置: 在頸側部,當乳突的後方 直下,平下頜角,胸鎖乳突肌的後 緣。

功效: 明目通絡,清頭散風。 主治: 目痛面腫、肩背痛、耳聾、 耳鳴、頭暈、喉痹等。

(17)翳風穴

位置:在耳垂後方,當乳突與下 頜角之間的凹陷處。

功效: 通關開竅,清熱化痰。 主治: 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 口眼蝸斜、扁桃體炎、腮腺炎、耳 聾、耳鳴、耳癢、 牙痛、口噤等。

(18)疾脈穴

位置: 在頭部,耳後乳突中央, 當角孫至翳風之間,沿耳輪連線的 中下1/3的交點處

功效: 活絡通竅,息風解痙。

主治:小兒驚癇、視物不清、 嘔 吐、泄瀉、耳聾、耳鳴、驚恐等。

(19)顱息穴

位置: 在頭部,當角孫至翳風之 間。沿耳輪連線的上、中1/了的交 點處。

功效: 通竅聰耳,清熱散風。

主洽: 視網膜出血、小兒驚癇、 耳中腫痛、中耳炎、耳聾、耳鳴、 頭痛、身熱等,

(20)角孫穴

位置:在頭部,折耳郭向前,當 耳尖直上入髮際處。

功效: 清腫止痛,清熱散風。

主治: 視神經萎縮、視網膜出 血、 耳中腫痛、目赤生翳、耳郭紅 腫、頭痛、牙痛等。

(21 )耳門穴

位置:在面部,當耳屏上切跡的 前方,下頜骨髁突後緣,張口有凹 陷處。

功效:通關開竅,清熱散風。

主治:下頜關節炎、中耳炎、耳 聾、耳鳴、聾啞、頜腫、眩暈、 牙 痛、 頭痛等

(22)耳和繆穴

位置:在頭側部,當鬢髮後緣, 平耳根之前方,顳淺動脈後緣。 功效:解痙止痛,祛風通絡。

主治:面肌抽搐、牙關拘急、頭 痛頰腫、耳炎、鼻炎、耳鳴、流 涕、面癱等。

(23)絲竹空穴

位置:在面部、當眉梢凹陷處。

功效:明目鎮驚、清熱散風。

主治:視神經萎縮、視網膜出血、目赤腫痛、口眼?斜、眼瞼震顫、近視、眩暈、青芒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