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遠大控股:主業常年虧損,沉迷期貨市場不可自拔

文/谷心稟

流程編輯/梁舒奕

遠大控股(000626)2018年報披露完畢。

2018年,公司扭虧為盈,實現了660.27億元的總營收與0.48億元的淨利潤。但如果看扣非後的利潤,公司當年度虧損額依舊達到了2.8億元。

年報顯示,遠大控股2018年度的非經常性損益為3.28億元。其中除0.88億元的政府補助外,投資收益高達4.82億元。

而在投資收益中佔了大頭的,是商品期貨等衍生工具——收入3.45億。

事實上,從2013年起,公司的非經常損益就始終居高不下,2015年一度達到6.69億元。

這家以旗下子公司遠大物產作為核心經營主體的上市公司,已經完完全全變成了一家主業半死不活、卻“沉迷”於炒期貨的企業。

沉迷期貨市場

遠大控股原名如意股份,是連雲港為數不多的上市公司之一。

根據官方介紹,遠大控股是一家以大宗商品貿易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其核心經營主體為2016年完成收購的全資子公司遠大物產。

當時為了完成剩餘52%股份的收購,公司合計發行了96,817,269股普通股、並支付現金約5.26億元作為對價。

按公司自己的說法,遠大物產在大宗商品貿易方面,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從傳統的現貨貿易商發展成為大宗商品交易商,逐步形成期現結合的商業模式——

即以大宗商品現貨為基礎,以期貨工具為手段,通過期現貨有效結合,規避現貨市場的價格風險,並為上下遊產業鏈提供價值服務,獲取商業利潤。

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遠大控股的主業大宗商品貿易基本年年虧損,貿易業務盈利能力也不斷下滑。

2016-2018年公司的毛利率僅為2.31%、0.66%、0.73%,這個主業可以說毫無存在感。

觀察公司幾年的經營,可以發現從2014年起淨利潤拔地而起——從前一年度的0.37億元上升至2.03億元,此後更是實現了連續三年的上漲。

再看扣非淨利潤?近8年來只有2016年是正的。

可見,期貨工具已經不再是公司的手段,反而完全變成了最大的盈利來源。根據歷年年報,公司2014-2015年通過期貨投資實現的收益均超過15億元,2018年雖然降到了3億多,但仍舊比主業多賺得多。

遠大物產本身在業界是較為出名的,大宗期貨領域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然而公司這種對期貨市場的瘋狂與執著,最終導致了違法風險,也為今後帶來隱患。

曾被散戶實名舉報

事情從2016年說起。

當年的8月10日,30名散戶實名向證監會舉報某大主力機構涉嫌利用資金優勢,通過控制多個關聯账戶,大單對敲、高頻虛掛單撤單等交易手段操縱價格,惡意操控市場。

此事件的矛頭直指遠大物產及控股子公司遠大石化,當時交易所也對其進行過一些詢問和調查。

2017年9月,遠大控股突然發出一則風險提示公告,表示遠大物產正就涉嫌操縱期貨市場一事配合有關部門調查。

此前,公司總裁吳向東借病申請辭去公司總裁、董事以及董事會戰略發展委員會委員、董事會薪酬考核委員會委員職務,據傳就是因為這一事件被調查。而根據公開信息,此次案件中被調查的除吳向東外,還有遠大石化法人代表、董事長王開紅、遠大物產負責期貨倉單管理的一位女性員工。

2018年4月12日,遠大控股披露《重大風險事項進展公告》,稱公司子公司遠大物產接到遼寧省撫順市人民檢察院的電話,因涉嫌操縱市場案,控股70%的孫公司遠大石化已將5.60億元扣押款劃至有關部門的指定账戶上。

因上述涉嫌操縱期貨市場案件尚在調查中,無法判斷可能產生的影響,遠大石化全額計提了這筆扣押款,直接導致遠大控股2017年淨利潤為負。

不過好在2018年公司“嫻熟”的炒期能力還在。

儘管受貿易戰的影響,遠大控股2018年度的應收下滑34.97%,營業利潤下滑48.15%,但算上投資收益與收到的政府補助後,公司還是實現了0.48億元的淨利潤,避免連續兩年虧損。

同時讓公司松了一口氣的是,10月17日檢察院僅對遠大石化提起公訴,而遠大物產並未作為被告部門被起訴。

但根據過往案例,一旦案件被查實,這5.6億元扣押款會被全部罰沒,更大的連鎖反應也會持續發酵。

讓人“心疼”的欠款

雖說外界現在對遠大控股的主業已經沒有什麽期待,但飛魚財經翻看到此前遠大控股披露的其他應收款中往來款項的公司、金額及形成原因時還是有點震驚。

根據披露的情況,遠大控股的業務往來部門中除了連雲港土地管理局之外,其他大多都已經因經營不善而停止運營。

公司在銷售環節的審批似乎形同虛設,完全缺乏對客戶基本情況的了解。

雖說8000多萬的壞账對每年數十億的營業額來說顯得很少,但考慮到遠大控股主業這麽低的毛利率,真是每一筆欠款都讓公司“心疼”。

(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