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長安以西,自駕980公里,比周秦漢唐還要遙遠

平涼很親。從小在關中長大,到了平涼,聽到一模一樣的口音,總懷疑還沒有出省。不言而喻的親近感拉近了與平涼的關係,使9日的自駕遊更像一次浪子歸鄉。

平涼有古典美。如果是尋根問祖的旅行,平涼有一個很好的答案。因地緣關係,平涼和中原核心文化若近若離,這和西安這座城市的興衰有極大關係。從唐朝末年到明初,西安幾乎荒廢,平涼淪為四戰之地,百姓流離失所,自然成了文化荒漠。然而在宋之前的周秦漢唐,作為絲綢之路上的第一門戶,又繁華空前。平涼境內有伏羲誕生地成紀(今靜寧),也有秦人的發源地關山(隴山),同時是一個適宜蟄伏的地方,南北朝期間,胡人與漢人在這裡融合成一個力量與智慧的關隴貴族群團體,聯手開創了中國前所未有的盛世。

問道崆峒,養生平涼。平涼涼的很,促成了在炎炎夏日拜訪它的理由。北方冷空氣從六盤山灌入涇河,沿岸實實在在的20℃清涼。帶上心愛之人,即使不在意那些歷史過往,看看平涼的山山水水,喋一碗油潑辣子餄餎面也是滿足與收獲。一路經過靈台、涇川、崇信、華亭、莊浪、靜寧,最後效仿著古人,登上虛無飄渺崆峒山,向著西天再問問那個約定俗成的問題,許一個遙不可及的宏願才算完美收官。

平涼之旅9日8晚,行程980公里,“養生,問道”兼顧,我想即便是古代帝王,也難得這般從容悠閑。

關於行程:

D1:西安—靈台縣—邵寨槐樹村(晚餐:槐園食府、住宿:靈台賓館)

D2:靈台荊山森林公園、博物館、觀看木偶戲—牛僧孺墓—古密須國遺址—涇川鄭家溝風景區—吳煥先烈士紀念館—田家溝生態風景區—大雲寺黃昏(午餐:百裡鄉政府招待所,晚餐、住宿:涇川溫泉賓館)

D3:涇川王母宮—大雲寺博物館—完顏村—南石窟寺—白家村、牛角溝遺址—錦繡鳳凰景區(午餐、晚餐:涇川溫泉賓館)

D4:崇信五龍山—華夏古槐王—武康王廟—崇信博物館—龍泉寺(午餐:好運來餐廳、晚餐:芮鞫農家樂、住宿:崇信賓館)

D5:華亭安口窯遺址—米家溝—華亭博物館—蓮花台森林公園(午餐:華硯賓館、晚餐,九龍灣、住宿:華煤陽光大酒店)

D6:莊浪雲崖寺石窟—朝那湫—陳家洞石窟(午餐:雲崖石窟、晚餐:靳記酒樓、住宿:華澳大酒店)

D7:莊浪梯田—靜寧仙人峽—九龍山——界石鋪紅軍長征紀念館—文屏山—成紀文化城(午餐:九龍山民俗博物館、晚餐:靜寧賓館、住宿:欣夜國際大酒店)

D8:平涼崆峒區延恩寺塔—圓通寺—龍隱寺—崆峒山(午餐:劉記調味養生火鍋、晚餐:崆峒山莊、住宿:五行苑酒店)

D9:崆峒山—羊肉泡饃(同順泡饃館)—返程—西安

關於交通:

火車:K361、K1085、K1305、K1297,上海—平涼、西安—平涼、廣州—平涼,可直達。每日四趟車,約5—6小時車程。(注:轉乘地點地點是西安火車站,而並非西安南站或西安北站)

飛機:鹹陽機場,再倒火車或租車,利用G70、G22到達平涼。西安火車站距離飛機場有直通大巴車,車程45分鐘。

自駕:從西安出發到平涼市區,313公里,4小時車程,最便利的遊覽方式。當然也可先乘坐火車,然後在平涼市區內租一輛車,以平涼為起點遊覽。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偏道手機沒有手機信號,如果是自駕車隊,便於相互聯絡,準備好手台很重要。

第一天:靈台縣

從陝西西安出發,上福銀高速(G70)朝著西北方向走,大約三個小時,進入山區,到達平涼市境內的靈台縣。地勢逐漸升高,空氣也越來越通透,打開車窗發現視力好了一大截,暑氣也無影無蹤,黃昏將至,在一大片農田旁聞到瓜果香。

靈台縣處在隴東黃土高原的邊緣,雨水較多,土地肥沃。在靈台看到了窯洞和梯田,可是當地人說話聽起來和關中沒啥兩樣,不帶一點兒陝北腔。“靈台”之名來自於周朝“周文王伐密築靈台”,足矣顯其古老,而我們的第一站要拜訪的地方叫“鶉觚”(chun gu),名字來源於秦朝,光是讀解這兩個字,也扒拉出一大堆故事。

“鶉”是動物名,“觚”是酒器。“秦將蒙恬來此修築長城的時候舉行了一個祭天儀式,這時一隻鶉飛過來停在了觚上”,因此得名。如今的鶉觚城隻翻修了城門樓子,裡面是槐園食府,這裡有地道的隴東菜,其中“一口香手工面”是當地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槐園指的是邵寨村口一株乾槐,它的樹齡超過了1200年,當地人也稱它唐槐。

第二天:靈台縣—涇川縣

“靈台”之名始於一場戰爭。自夏朝起,靈台縣境內有密須國,受封於紂王,是徑水流域重要的強悍部族。周文王的都城設在雍州(今寶雞),附近的諸侯已經有六洲歸附,只剩下旁邊的密須國。周王意擔心密須國遲早成為心腹大患,於是吊民伐罪果斷出兵。戰爭很快地有了結果,周文王興師動眾,強勢下密須國不戰自潰,迅速滅亡。之後,為安撫民心,周文王設靈台舉行祭天儀式。

荊山公元就在下榻的靈台賓館對面,天蒙蒙亮就登上了荊山,看到了蜿蜒的達溪河。靈台縣城處在峽谷之中,著名的古靈台背靠著荊山,當地人修了一座漂亮的花園“周苑”,將其供奉了起來。

下午頂著熱辣辣的太陽又來到達溪河上遊百裡鄉,看到了古密須國遺址,如今是百裡中學的後院,王城被翻新後,成了村民閑暇時的跳舞廣場。據說遺址東二裡,曾出土了甘肅省最大的西周銅鼎。

在車上小睡一會兒就到了涇川縣境內,沿著汭河來到鄭家溝,一路上豔陽高照,萬裡無雲。鄭家溝是個鄉村旅遊小鎮,小橋流水掩映在樹蔭裡,涼風習習。沿著河岸走一圈,走進一所青磚灰瓦房院落,發現主人已經泡好茶,等候多時。

鄭家溝有紅色文化,溝裡面一排窯洞再現革命老區生活氣息,景區西側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吳煥先烈士紀念館,記錄了一段光榮革命歷史。

距離涇川縣城較近的還有田家溝景區。為了拍一組私房照,趕在日落之前,把車開上了山。田家溝綠樹成蔭,草長鶯飛,頂頭一面湖水蕩漾著無憂無慮的清波。黃土高原本是粗獷的線條,突然出現的綠洲,特別招人喜歡。田家溝更像涇川人周末度假休閑,招待遠方來客的地方,在林間散散步,勾著手望著黃土高原逐漸褪去的夕陽,氣溫逐漸轉涼。

第三天:涇川縣

平涼的旅遊熱點主要集中在崆峒區和涇川縣,涇河連接兩地,沿岸始於北魏、唐代的古刹名寺、石窟、道觀非常多。上個世紀初,美國一幫學者對這裡進行過密集考古,成果頗豐。幸好當地政府有很好的保護意識,幾次重大發現成果都不曾流落海外。

眾多廟堂之中,西王母宮的香火最盛,這裡每年要舉辦四次慶祝廟會,屆時來訪的不僅是陝甘寧的老百姓,還有台灣、東南亞的信者。我們在天亮之前登上回山,當太陽在山谷升起,在涇川河面上折射光芒時,升起小飛機拍下了壯美的平流雲層。

漢武帝也是王母宮的重要供養人,據傳他在夢中吃過王母娘娘送他的仙桃。有意思的是,回山頂上現在還留有漢代烽燧和大量漢墓,墓群周邊大面積種上了仙桃。我們去的時候正是仙桃成熟之時,一家人體驗了整個采摘過程,桃子塞滿備份箱,成了在這之後的7天裡食欲不振的良藥。

縱觀涇川縣城,最奇特的建築是大雲寺七重塔。建築風格說明了它的唐代背景。涇川曾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關口,隋唐時期,十分繁榮,隋文帝的時候就在大雲寺原址上建有興國寺,內供奉12顆佛舍利。後來大雲寺在各個朝代更名,最終毀於明代一次大洪水。現在的大雲寺有博物館的功能,涇川文物實在太多,要求博物館蓋得很大才行。

雖然難以在涇川兩岸找一處千年以上的建築,卻很容易找到千年洞穴。從此地一直到平涼市區長慶橋,林林總總500多個石窟。據此,當地文化人很自信地說,這裡有不輸於敦煌的石窟藝術。

南石窟寺和王母宮石窟是眾多石窟的代表之作,建於北魏時期。細心的人會發現佛像的形製、神格、體態樣貌類似於雲岡石窟。而事實上,負責督建的官員正是北魏家臣,建造時涇川是北魏的地盤,而北魏最後一位太后正是涇川人氏。

從南石窟寺出來往西走一會兒,來到九鼎梅花山下,拜訪了完顏村。村民即是南宋時期金國四太子完顏宗弼(金兀術)的後裔。史上南宋和蒙古暗中聯手在西北打了三次決定金國命運的惡戰,金最終完敗,完顏家從此敗落,其中一支在涇川定居下來。千年來九鼎梅花山下他們修了豪華的墓穴,豪華的逃學生地宮和莊園,現在已是涇川旅遊的亮點。

完顏村儘管有趣,卻不是最美,涇川最美鄉村的桂冠頒給了城東“白家村”。黃昏十分,穿過石牌坊走進村子,先聽到了一個頭蓋骨的故事。原來白家村牛角溝的人類居住史能追溯到5萬年前。牛角溝同樣是黃土高原的一方水鄉。即便不是節假日,也熱鬧非凡。坐在河邊的樹蔭下打個盹,喝杯茶,打開收音機聽聽秦腔,打心眼兒裡喜歡這樣簡單的小日子。

涇川有肥沃的土地,大部分是農田和果園,夏季隴上不見繁花,然而去一趟錦繡鳳凰會看到很多不一樣。夕陽下,錦繡鳳凰流淌著淙淙疊泉,盛開著大片大片向日葵,站在其中掩飾不住歡喜,讓最不上鏡的人也找到了自信,不用濃妝豔抹,矯揉造作,不經意的舉手投足,也意境十足。

第四天:崇信縣

涇川與平涼僅70公里,可是我們仍然打算朝正西方向走,去看看隴山風景,於是沿著汭河,一路來到崇信縣。

崇信這個地方的來歷比靈台還早,曾叫做“芮鞫”(rui ju),是農耕時代創始人之一的“公劉”起的,他是周朝的祖先,一直想找個長久安身的地方,於是相中了這裡,起名“芮鞫”,即“水灣之內稱芮,水灣之外稱鞫”。

“崇信”一名從唐代開始叫,取“尊崇誠信,保境為信”之意。貞觀四年(788年)李元諒兼任隴右節度使不久後,為防禦吐蕃拓展防區而建了這座城池。隨著此城完工,吐蕃勢力在這一帶節節敗退,長期不敢來犯。

崇信的武康王廟裡供奉著隴東節度使李元諒。貞元九年(793年),李元諒卒於良原,年62歲,葬於崇信城北梁坡半山上。在唐末的亂世,武康王讓隴東走向安定,守住了一方淨土。

汭河在經過崇信縣城的時候擺出一個大S。人們住在河南,河北地域狹窄,靠著土塬,開辟出漂亮的公園和博物館。土塬上面有龍泉寺,炎炎夏日裡,唯有龍泉寺是涼絲絲的,龍泉從山頂流下來,有瀑布的地方飄著一層水霧,很仙。

在崇信博物館裡讀到崇信最繁華的時候在周朝。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先後三次在於家灣墓地發掘了一批先周和西周墓葬,數量達百餘座,包括銅器、陶器、玉飾、蚌飾和海貝。由此推測,涇水上遊的汭河流域曾經是周人居住和活動的地方。這與史書上記載的先周文化活動範圍在涇渭兩河之間的說法吻合。

除了博物館的青銅器,能表現崇信古風古韻的還有錦屏鎮關河村的一株3200年古槐王。從未見過這麽粗的樹,幻覺般的存在,如果真的有樹神,它就是了。巨大的樹蔭如同鍋蓋,蓬蓬勃勃,生機盎然。把手掌搭在樹乾上,閉上眼睛,分辨它的氣味,體會它的吐息,凡人在它面前就像朝露,千年魂魄見證了多少緣起緣滅?

第五天:華亭市

聽到華亭的行政級別,就知道它很有錢。

進入華亭之前路過安口鎮,這是一個千年陶瓷小鎮,曾經有西北地區的最重要的窯廠。由於古代瓷器是一項重要的工業,而燒瓷的地方一定離不開煤,此地總聚集著大量燒窯的藝人,他們在這裡安家糊口,所以有了“安口”這個名字。

安口鎮逛窯廠,體驗這項古老行當,同時拍下私房照,大背景讓時光倒著流淌。

到了華亭市,我們的行程仍然離不開瓷器。華亭博物館裡展示了各個時代的安口窯精品瓷器。有的粗鄙,有的精細,有的看似平淡無奇,卻大氣莊重,有的風雅充滿生活情趣。古人不看手機,總是有時間擺弄這些玩意兒。可惜的是安口窯沒有走向小巧精致的藝術路線,如今普通百姓再也回不去以前的審美。

華亭雖小,卻是甘肅境內和關山關係最密切的縣,由於關山主峰在華亭縣境內,山麓上的自然景觀氣勢磅礴,蓮花台森林公園即是其中的代表。

華亭市區

大秦帝國的發源地在關山。秦人在這裡因馬養得好而受到周天子的加官進爵。蓮花台是關山山谷中幾塊奇形怪狀的巨石,古人驚奇於它們的天氣,將其視為溝通天地信息的神台受祭祀。秦靈公曾在蓮花台的上畤、下畤祭祀過黃帝、炎帝。

蓮花台是一條狹長的溝壑,其中有一段古老的回中道。公元前128年,漢武帝想開辟西域,修通了陝西鳳翔至隴山的“回中道”,陝人由此入隴。漢武帝曾4次利用回中道巡查隴東,親自制定了西進的軍事計劃。

第六天:莊浪縣

翻過關山就到了莊浪縣,這是一個又陌生又有很多驚喜的地方。莊浪,莊山浪水。名字來自於曾經生活在這裡的莊浪族。如今莊浪人早已融入漢族,莊浪人一張嘴,仍然是地道陝西關中話。

莊浪已是隴中地帶,從華亭過來第一站便是雲崖寺。莊浪在古時候是出了名的貧瘠之地,然而卻有一座精美的雲崖寺,這一點看出莊浪人有追求精神富足的傳統。雲崖寺石窟群在一片光禿禿的崖壁上,周邊山勢奇巧,林木蔥鬱,形態和建窟方式和麥積山石窟十分相似,佛像多為泥塑彩繪,最早可追溯到北魏。崖洞的大小適合在裡面坐禪,古時候交通閉塞,拜訪此地並不容易。

與雲崖寺極為相似的還有陳家洞寺,北魏石刻三尊大佛和半截佛塔彰顯出曾經建寺之初的巨大規模。

莊浪另一處名所“朝那湫”也在關山上,距離雲崖寺並不遠,那裡海拔已經超過2500m。朝那湫在高原上稱之為“海子”,是兩汪明澈的水潭。然而這不是一般的海子,它被記錄在眾多史料裡,有的說是祭祀水神的地方,有的說是秦霸業奠基的地方、華夏文明的源頭。還有一種說法是“華胥履大跡生伏羲”的地方,這一點暗示了朝那湫會帶來生貴子的運氣,難怪一路上遇見那麽多情侶。

莊浪最有名的風景是莊浪梯田,它龐大的規模,一眼望不到邊。梯田改變了莊浪貧窮的命運,也改變了莊浪的風景,作為現代農業地理奇觀、農田改造典範,在全國影響廣泛。

梯田一層一層,如同波浪,白雲飄過,下面的村莊忽明忽暗,果然十分浪漫。

第七天:靜寧

人文始祖伏羲的母親華胥氏在朝那湫不小心踩了雷神的腳印,馬上就懷孕了,然後華胥氏下山回到成紀,12年後生下了伏羲……成紀即是現在靜寧縣。避暑之旅歡快進行到第五天的時候,終於來到最讓人震驚的成紀,它把平涼歷史一下子推到了創世紀。

靜寧縣城最繁華的地方建了一座漢代款宮殿,裡面祭祀著伏羲。伏羲的名字是“馴獸師”的意思,他教人們放牧,圈養牲畜,最後他和女媧一路趕著羊群向東,走到河南,從而奠定了神農氏農耕文化基礎。

成紀這個地方名不見經傳,而伏羲文化的名聲似乎在天水更振聾發聵,所以很少有人專門為伏羲來靜寧看看。靜寧的名氣直到近代有一次被大眾關注是因為紅軍在靜寧界石鋪的一次勝利會師。

界石鋪是平涼的西大門,1935年、1936年紅一方面軍、紅四方面軍曾三次駐留界石鋪,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在界石鋪留宿、播撒革命火種。

在靜寧還有一處人聞、地理俱佳的仙人峽。我們開車前往那裡頗費一番周折。《隋書地理志》裡記載了成紀縣下轄龍馬城、仙人峽。當地人根據名字特點找到了葫蘆河穿過的這道峽谷。峽谷中間果然有一座小城,葫蘆河水繞城而過形成一個巨大的“幾”。也有人形象地稱其是天地交合的印記,將小飛機升到400米,從拍下的一張俯瞰圖來看,十分形象。

第八天:平涼

靜寧到平涼有高速公路,只需一個小時車程。“養生平涼,問道崆峒”已近尾聲,然而高潮仍然在持續。

“崆峒”是周時一個強大氏族部落的名稱。很多人知道平涼是因為崆峒山,它的歷史故事出自《莊子》,追溯到軒轅黃帝問道廣成子。“平涼”之名來自於前秦苻堅評定西涼。平涼有很強的地理優勢,一直是隴東最重要的一座城。北魏以後,平良是關隴貴族的地盤,唐代安史之亂爆發,唐肅宗帶著家臣逃到平涼才尋得保護。至今崆峒區龍隱寺還存留著皇帝逃難時住過的窯洞。

平涼自明代起,有一座漂亮的王城。裡面曾駐著朱元璋的子孫——韓王,他們在平涼建造的宮室堪比紫禁城,還養著三萬家丁。崇禎十六年,西北地區爆發農民軍起義,平涼城被李自成部將賀錦攻破。平涼韓王傳了十一代,管理平涼212年。在這之後,平涼城遭到清軍炮轟,殘破不堪。近代,日本軍派轟炸機又屢次空襲平涼,城市遭到重創,幾乎被夷為平地。以至於如今僅剩一尊明代建的延恩寺塔。

崆峒山南依關山,北峙蕭關,東望八百裡秦川,西接六盤山,有“中華道教第一山”美譽。眾多寺觀建在陡峭的山頂,特別是在春季的時候,山腰上經常白雲環繞,神似漂移過來的的海外仙山。

金庸的筆下的崆峒派武功高強,代表人物雖不足當武林盟主,也是江湖中名門正派裡的中流砥柱。我們來到的時候,山上開始打雷閃電,參拜一圈之後,大雨如注,只好匆忙下山。第二天一大早又爬上最高處混元樓觀賞日出。最後,踏著朝暉,順著陡峭的天梯下到皇城、雲梯、中台……一路逍遙,一路絕景。

第九日:尾聲

一大早排著隊吃完一碗平涼泡饃之後便打道回府。全程高速,回到西安城,僅用了4個小時。20℃平涼避暑之旅完美收官。

於一個喜歡歷史的人來說,平涼的就像個充滿驚喜的富礦。本以為是“周秦隋唐”,然而後面卻還遇到那麽多古老到沒有確切年限記載的傳說。

平涼的歷史通著含混不清的遠古,而寺廟的高度通著天庭。高聳入雲的崆峒山,高端大氣的大雲寺塔,以及虛無縹緲的王母宮。和這些名所零距離接觸,遠比看書更容易被感染。專注於感動交織在一起,像一部真切的穿越劇,忽而一千年,忽而兩千年、三千年。歷史的長河中,伴著想象力的節奏,不禁思考著一個問題,那麽多美好的東東褪色消失,走到如今這個境地,到底是進化了還是敗落了?

從拙樸到精美,從弱小到強大,從興起到盛,點點滴滴,起起伏伏,波瀾壯闊。

21世紀,平涼9日8晚的深度遊是竊喜和滿滿的收獲,走進隴上的有趣原來這麽容易。

(後續文章會逐個細致探索平涼景觀點背後的故事,以及地方美食,分享動感視頻,更多精彩敬請關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