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逍遙遊:滿腹故事的譚老先生

坐在86歲的譚慕平老先生對面,聽他回憶往事,忍不住驚歎於老人的記憶力。他語速緩慢,思維卻非常連貫,某年某月發生了什麽重要的事情,連細節都記得一清二楚。

譚老的人生經歷非常傳奇,僅有初中文化,卻做了一輩子文化工作。歷任江蘇省京劇院、昆劇院副院長、院長、省戲劇家協會常務副主席等職,出版了八部長篇小說,寫了十幾部劇,更有詩詞、散文、雜文多篇,最新作品是歷時一年創作的神仙怪異小說《逍遙遊》。

他是芸芸眾生中一個平凡的讀書人,但他的人生智慧、生活哲學,值得被更多的人知曉。

王凡|文 牛華新|攝

有一個蒲松齡式的外公

1932年,譚慕平出生在江蘇海安通揚運河邊。在譚慕平娓娓道來的往事裡,外公是很重要的一個人。譚慕平說,他有一個蒲松齡式的外公,原來在裡下河南岸某小鎮開一個香鋪。外公聲稱,誰講一段奇特的故事,就贈香一炷,吸引了許多人來說故事。外公聽了很多故事,到了老年,急欲示人。正好幼年的譚慕平住外公家,一有空,外公就在運河邊講神奇怪異的故事。開講時還特意製造一定的環境和氣氛,說鬼怪故事時,一定會選在晚上。在暗淡的油燈下,外公裝神弄鬼,孩子們聽來,雖懼怕卻興趣盎然。

幼年的譚慕平因為生長在運河邊,有幸看到過“放碗兒燈”的場景。他的回憶鋪就了一幅生動的畫面——大人們乘漲潮時,在碗內放油、燈草,點著後,外罩一紙扎荷花罩放入河中,逆流向西。那時,天上的繁星、水中的燈彩,交相輝映。星星是不動的,燈卻左碰右動,煞是好看。據說,過去每逢七月十五放燈,是為了引領起義反元的張士誠英靈回鄉的。

譚慕平10歲後到泰興生活,這個聽故事長大的孩子,初中畢業後成了一個農村教師。因得貴人賞識,調到文化館工作,由此開始與文化工作結緣,一做就是一輩子。

那一年,南京江上歷險

1953年,那是譚慕平記憶中刻骨銘心的一年。不僅是因為那年元旦,他奉命調到了南京,更因為他曾在途中歷險。

去往南京之前,譚慕平接到了一個重任,去江邊一座古刹調查是否要維修。他乘長途車到了儀征,然後找代步的車去古刹。可丘陵地帶地勢高低不平,無車可通,只有毛驢可達。譚慕平心一橫,坐上毛驢,緩行在長江北岸大堤上。

到古刹與方丈交談,勘察一遍後,譚慕平便急著要去南京。方丈命小僧把他帶去江邊,乘木船去南京。譚慕平回憶,他在洶湧的江濤上顛簸著,心中十分害怕,緊張得心跳加快,看著艄公泰然自若的神情,才稍為安靜了些。

愈近南岸愈來愈險,突然,水流湍急,木船也顛高了許多,譚慕平向上遊一看,那兒是斷壁懸崖,後來才知道就是常有人自殺的燕子磯。刹那間,只見艄公將木船順流而下,忽一轉舵,船已靠岸。他遵照船家指點上岸,登上8路公共汽車……毛驢江堤走,小舟泛大江,人生路上僅此一次的遭遇,譚慕平記了一輩子。

車到長江路,下車步行至位於香鋪營的文化局。此後,譚慕平一直在文化界工作,至今在南京生活了六十餘年。

雞毛飛上天

在後來的工作調動中,譚慕平先後供職於幾家雜誌社,而他創作生涯的源起是1958年撰寫的報告文學《第一個女礦工》。這是他人生寫的第一篇,也是最後一篇報告文學。

在《江蘇戲曲》工作期間,譚慕平接到任務,去淮陰深入生活,創作一部反映窮人翻身的話劇。在這之前,他從未寫過劇本,但因為時常發表文章,引起了省話劇團一位演員的關注,提議譚慕平加入創作。

當時,劇本寫成一幕,就排一幕戲,戲寫完了,戲排得也差不多了,不久便正式彩排。戲名定為《雞毛飛上天》,一炮打響,後被拍成電影。那三年,省裡召開大會,幾千人參會,每晚看《雞毛飛上天》,以鼓勵乾勁,奪取豐收。

到了1961年,譚慕平調任蘇昆劇團團長。對戲曲並不精通的譚慕平從頭學起,那些年裡《牆頭馬上》《草原英雄小姐妹》《山鄉風雲》《智取威虎山》等劇目都成績斐然。而1985年南昆到歐洲的演出更是傳為美談。

後在江蘇省京劇院任職期間,譚慕平帶領劇團將電影《渡江偵察記》改成京劇,去北京參加匯演,頗受好評。此劇後來又在南京、常州公演近四十場。他還與人合編了《江南春早》,改編了《董小宛》,創作了《陸遊與唐婉》。而在文壇,譚慕平筆耕不輟,創作了四篇短篇小說。《江南春來早》發表於《人民文學》,《文村茶館》《文廟夕照》《裡程碑前》三篇,均發表於《雨花》月刊。

寫作無欲念是一種樂趣

搞創作,譚慕平是一個敢闖無人區的人。他發現魏晉竹林七賢未曾在舞台見過,就嘗試著來寫。他在翻閱資料時,看到一些可編戲文的情節,比如七賢之一的嵇康為朋友之冤而死;阮籍東平為官十七日寫成《廣陵散》。

譚慕平說,寫這部戲時,他並無供人排練之念,僅是出於好奇,奇在為魏晉文人的怪異荒誕而寫,是為了好奇、生趣、消磨時間而已。寫著寫著,刹那領悟到寫作無欲念是一種樂趣,是一種舒心暢意之舉,似乎與以往相比,是一種超脫。

1988年,譚慕平調入省劇協工作,涉足電視劇領域。寫成《鳳凰弄32號》《桃花仙館》等劇,這也開啟了離休後創作的序幕。

《下江南》是譚慕平離休後的一部心血之作,這也是一本向外公致敬的書。書裡的故事,很多是當年從外公那裡聽來的。隨著年歲增長,這些故事在胸中愈加湧動,離休後,譚慕平便把它們匯集、梳理成《下江南》,講述了許多江北人下江南的曲折離奇的人生。

省文聯主席章劍華為該書作序,他寫道:“這讓我驚呆了!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竟然能夠寫出如此大部頭的作品!”他為書中的江蘇故事感動,也為作者的文學功力折服。

遊歷名山大川的“逍遙遊”

譚慕平最新的作品《逍遙遊》,又是一次全新的挑戰。這是一本長篇神仙怪異小說,由神話故事和歷史人物串聯而成。譚慕平在歷史與地理的廣大太空中自由馳騁,為讀者提供了無數種想象世界的辦法,也體現了現代人類駕馭歷史的一種能力。

譚慕平說,寫作《逍遙遊》是他向老莊哲學進行的一次探索,筆下意蘊深厚、富有哲理的故事,指向的是順應天人合一的道家學說。雖然他說自己對老莊哲學的了解很膚淺,但是他熱愛並且推崇,所以寫了這本書,表達自己的領悟,特別是當下提倡文化自信,他希望引發大眾的思索和追尋。

這本書的誕生,與譚慕平熱愛遊歷名山大川有關。而且,他都是“逍遙遊”。他說,旅行特別講究逍遙自在,最討厭跟著導遊的小旗子後面跑。他喜歡一個人,或者約上三五好友,慢慢地遊覽,在旅途中耐住寂寞,享受孤獨,不斷思考、自我啟發。他曾遊過普陀山、周莊、同裡、千島湖、紹興、婺源、九寨溝等地,曾廬山七日遊,隻緣身在此山中;曾暢遊三峽,登上竹轎上白帝城。在意大利,遊了羅馬古城、格鬥場等多處景點……兒女們還用輪椅推著他和老伴去了圓明園劫後遺址、人民大會堂、釣魚台國賓館、故宮、天壇、大柵欄、盧溝橋,又去了譚慕平妻子血書入伍的南苑機場。

“我的一生,也算是遊遍大江南北了。”譚慕平回憶起過往的絢爛多姿,也直言當下因為年事已高、步履蹣跚,還想玩卻玩不動了是一種遺憾。直面年華逝去,他話語中透出了憂傷,但更多的仍是平靜,“我年輕的時候玩得比較多,也就行了。”更重要的是,譚慕平將過去遊歷的所見所聞所感,用散文、詩歌記錄了下來。他說,雖然詩詞寫得不好,但是現在通過詩詞能看到當初遊歷時的感情,就已經足夠。

寫自傳憶過往

“現在在家裡一樣逍遙遊。”如今譚慕平的晚年生活規律、寧靜,看看電視,讀書讀報,偌大的書櫃裡放著他這些年讀的書,《文選》《詞綜》、唐詩宋詞、中國京劇百科全書……也有專門一塊太空放著他的著作。兒女們也會問他,你一個初中畢業文化的人,怎麽竟能寫成並出版了八部長篇小說,寫了十幾部劇?又怎麽從一個鄉村窮教師,變為離休後享受副廳待遇、和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人?

譚慕平思索著這些問題,將往事付諸筆下,寫成了自傳。和之前創作的戲劇、長篇小說、散文等作品,一起收錄在《譚慕平文集》中,預計今年10月在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

自傳中篇末的一段寫道:“2016年,子女推著老太太(妻子)坐著的輪椅,我拄著拐杖,去金陵外灘賞玩自然風光,左是大江,右為三台洞,山不高,卻險峻,和上海的高樓大廈各具特色。子女引我進江邊草亭休息,讓老兩口多在這自然風光中坐坐、看看!自己卻閉目遐思,漸入幻境,往日的毛驢、木舟,今日的江豚,各色魚一齊躍入腦中。又想想後來的日子不多了,前方就是入海口,江水不久就會融匯入海……”

譚慕平吟詠起來,其中幾句這樣寫道:“……毛驢成輪椅,木舟化鐵橋,換了人間!推椅出草亭,賢妻左右看,左望石城古樸美,右聽水音樂陶然!願此景成畫幅,終日賞玩。嗚呼——江水雖長終入海……”

他稱自己的詩是自由體,二十幾句詩濃縮了他人生的不同篇章,也彰顯了他晚年的心境。

編輯 | 菜虎

? Copyright

原創作品 | 轉載請聯繫授權 | 歡迎分享

讀書需要安靜 也需要分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