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貼好秋膘好過冬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亞健康科副主任醫師 趙欣

??大暑過後,不管氣象是不是依然悶熱、潮濕,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來了。這時候好朋友們見面幾乎都是:「咱哪兒吃去啊,一起貼個秋膘唄?」但您知道為什麼要貼秋膘嗎?貼秋膘要貼什麼呢?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貼秋膘,所有人貼的東西都一樣麽?另外,您知道貼秋膘存在哪些誤區麽?您想不想學習一些貼秋膘的食療方和配合的茶飲方?這裡為您一一辨析,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讓您貼好秋膘好過冬。

??貼秋膘不是大吃大喝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我國民間對節氣有許多講究,多數又與吃和防病有關,這與人們關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無關係。「民以食為天」,作為饕餮大國,每一個節氣、每一個節日更是繞不開一個「吃」字。我國北京、河北、東北一帶素有「貼秋膘」一說。

??貼秋膘最基本的意思就是:「立秋了,得吃點好的。」這是因為夏日時節氣候炎熱,人體消耗明顯增加,同時由於氣候的原因,在夏季尤其是暑濕季節人們往往胃口不好、吃不下東西,消耗增加的同時,又有能量補充不足的情況。經歷一個夏季,人們的體重往往會減輕,所以到了秋天,就要補一補。尤其在過去,審美的眼光與現代社會的以瘦為美不同,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是以胖瘦為標準的,胖就是身體健康、容貌漂亮,那麼經過苦夏之後,大家的體重都減輕了,秋天就一定要吃點好的補回來。補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貼秋膘,當然「貼」最首選的方法就是吃肉,即「以肉養膘」。過去,到了立秋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往往都會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會吃各種紅燒肉、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肥甘厚味之品。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貼秋膘是為了把瘦下去的肉補回來的意義已經消失,而變成了一起吃頓好東西的借口。

??立秋除了貼秋膘,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當地的人們認為,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清朝時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裡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以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實際秋季以「燥」為主氣,氣象漸漸轉涼,變得乾燥而多風,人們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膚等部位的乾燥感,故應多吃些生津養陰、滋潤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貼秋膘多以較為滋膩的食物為主,不利於整個秋季的養生,所以貼秋膘一定要適度,不可大吃大喝。

??特殊人群怎麼補

??貼秋膘到底吃什麼、怎麼吃,是因人而異的。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同、體質不同,身體偏差就不同,需要補的東西也就不一樣了。所以,在秋季進補前一定要對自己的身體情況有個大致的了解,做到秋季精準進補,改善身體偏差,提高身體素質,以便安然度過隨後到來的冬季。下面介紹幾類不同體質人群的體征表現和進補原則,以供參考。

??1.脾胃虛弱者:脾胃虛弱者常常表現為面色萎黃無華、食欲不振、脘腹脹滿、胃脘時有疼痛、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或便秘等癥狀,這類人群在貼秋膘時不適合馬上進食高營養和高熱量的肥甘滋膩、不易消化的食物,而應該在進補前適當食用一些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糯米、小米、山藥、蓮子、芡實、各種豆類、茯苓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另外,可以適度進食一些泡薑,能夠溫中健脾和胃,有效改善胃中虛寒的癥狀。

??2.胃火旺盛者:平素喜歡嗜食辛辣、油膩之品的朋友,因為長期攝入各種肥甘厚味,日積月累化熱生火,積熱於腸胃,常表現為心煩、易怒、胃中灼熱、喜食冷飲、口臭、便秘等胃火旺盛癥狀。這類人群在進補前一定要注意清除胃中之火,可以適度多攝入些苦瓜、黃瓜、冬瓜、蒲公英等清除胃火的蔬菜,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3.老人及兒童:這類人群由於臟腑功能較弱,往往存在脾胃腐熟、運化食物能力較弱的情況,胃中常有積滯宿食,表現為食欲不振或食後腹脹等癥狀。因此,在進補前就要注重消食和胃,不妨吃點白蘿蔔、山楂等具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同時,進補應該適度、適量,避免加重臟腑功能受損。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真正陽虛體質人群外,不要過多進食溫熱屬性的食物和藥物,如羊肉、狗肉、鹿茸、肉桂等,以免加重秋燥癥狀。

??初秋別過早貼秋膘

??在漫長而炎熱、潮濕的夏季裡,機體一直處於高代謝狀態,讓身體處於一定的透支狀態。進入秋季,適度的進補是使機體機能恢復良好狀態的最好手段,而且秋季是收穫的季節,各種食材豐富,也為秋季進補提供了物質基礎。所以,秋季是進補的好時節。

??然而在剛剛過去的酷暑時節,為了對抗炎熱,人們往往會頻繁的進食冷飲以及各種生冷食物,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脾胃功能低下的現象。若一進入秋季就借著貼秋膘的名義,貿然進補,食用大量肥甘滋膩、不好消化的食物,會加重脾胃負擔,使本就虛弱的消化器官不能承受這些美味帶來的壓力,從而導致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出現厭食、消化不良、腹脹、腹痛、腹瀉等癥狀。所以,秋季進補之前,要給脾胃一段恢復和耐受進補的時間。

??另外,雖然已經立秋,但伏天並沒有過完,氣象仍較為炎熱,人體消耗依然較大,只是早晚溫差增大,有了絲絲的涼意。這段時期並不適合進食太多的高熱量飲食,進補應以具有益氣養陰、健脾利濕功效的食物為主,並根據季節特點及個人體質,選用不同的食療方法。

??進補先養脾胃

??立秋以後,暑濕未減、涼風漸起,消化道疾病明顯增多,既往有胃腸疾病的人群此時癥狀也容易複發,所以進補首先要注重保養脾胃。肺應秋,而脾為肺之母,補脾具有「培土生金」之意,健脾有助於改善肺功能。所以,入秋後首先要做的是避免過多進食寒涼、生冷食物,並且要避免過飢過飽,注意胃部保暖。飲食應以溫、軟、清淡、新鮮為主,並注意定時、定量進食。可以適當多食用養生粥,對於身體的調養和脾胃功能的恢復有良好的作用。

??養生粥的做法非常簡單易學。比如胃滿食欲不振,可以考慮喝一碗加薑末的皮蛋瘦肉粥,以醒脾寬中開胃;身體睏倦乏力水腫的人,可以進食陳皮赤小豆粥,以行氣健脾利濕;氣短乾咳無痰的人,可以食用銀耳百合粥,以健脾滋陰潤肺;仍有暑濕睏倦的人,可以食用薏仁小豆芡實粥,達到清熱健脾利濕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喝粥雖好,但並不適合所有人,糖尿病患者和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就不宜喝粥,因為食粥後會出現血糖控制不佳或反酸加重。

??秋補重頭在肺

??「脾為後天之本」,正常的脾胃受納和運化功能為秋季進補打好了基礎,然後就可以上秋季進補的重頭戲——養肺。《黃帝內經·臟氣法時論》記載:「肺主秋」「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意思是,秋季內應肺臟,所以秋季養生應注意養肺,根據肺的特點可以進食小麥、羊肉、杏、薤一類的食物,這是秋季養生的基調。

??秋季飲食調養應該遵循的原則是「養陰防燥」。肺為嬌臟,喜潤惡燥,而秋氣象候乾燥,很容易傷及肺陰,出現咽乾、口燥、鼻腔乾燥、咳嗽、胸痛等呼吸系統癥狀。「肺主皮毛」,這個時節人們往往也會覺得皮膚乾燥、頭髮枯槁易斷。所以,飲食養肺應注意多進食滋陰潤肺的食物,蔬菜宜選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黃瓜、木耳、銀耳、蘿蔔、茭白、藕等;肉類可食兔肉、鴨肉、雞肉、魚肉等;水果可以選擇梨、香蕉、橘子、橙子、山楂、蘋果等;適當多飲水,也可以用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中藥泡水代茶飲。對於體質較虛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可多吃些紅棗、蓮子、百合、枸杞子、北沙參等清補/平補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壽。

??補肺要防傷肝

??秋季不可過分發散肺氣,而應順其斂降之性。從中醫五行生剋來講,肺屬金,肝屬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損。如果秋季進食較多的辛味食物,可使肺氣更加旺盛,進而可能會出現肺克肝的問題。所以,秋季飲食應注意少食辛味食物,比如蔥、薑、蒜、韭菜、辣椒等,同時注重進食一些酸味食物,因為「酸入肝」,酸味食物可以強盛肝木,防止肺氣太過對肝造成損傷。同時,酸味食物有收斂、生津、止渴等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肺燥的癥狀。一般有如下應季的食物可供選擇: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番茄、荸薺等。

??此外,還可以適當食用一些甜味食物。因為甘味食物具有緩急、和中、補益等作用,並且其與酸味食物同食,又有酸甘化陰之意,可以更有效養陰以緩解秋燥癥狀。但需要注意的是,酸性太強的食物,比如醋、烏梅等可能會刺激胃壁,導致胃炎、胃潰瘍等疾病的發生,所以有相關基礎病的人群一定要注意防範。

??這些雷區千萬別踩

??人們的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對食物的要求早已不是填飽肚子那麼簡單,而變得更加註重飲食營養,注重食物對身體的保健和養生意義。根據「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入秋後的進補是十分必要的,但不可亂補。下面這些秋補雷區千萬別踩:

??1.無病進補:無病進補既增加了開支,又容易傷害自身,大量高糖、高脂、高蛋白食物會增加機體負擔,並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2.不分虛實: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虛的人是不適合使用補藥的。另外,虛證又分為陰虛、陽虛、氣虛、血虛等,對證用藥才能達到補益身體的目的。如果辨證錯誤,使用了不對證的藥物,不但達不到補益身體的目的,還有可能對身體造成損傷。雖然養生保健不像治病那麼嚴格,但起碼要分清養生對象的體質寒熱、虛實情況才能避免「寒者寒之、熱者熱之」的錯誤。另外,中醫講「虛不受補」,在身體很虛的情況下,直接大補特補會令身體吃不消,所以要一步步地慢慢進補。

??3.多多益善: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即便初期服用是對證的,但隨著用藥後體質發生改變,以前的方案並不適合,還會令身體產生偏頗。而那些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觀點也是不可取的。

??4.以葯代食:重藥物而輕食物是不科學的,葯補不如食補。各種食物都有自己的性味和功效,中醫有「葯食同源」之說,很多食材本身也是藥材,對證的食物比藥物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5.凡補必肉: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常常令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不堪重負,過多的脂類、糖類等食物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等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飲食清淡也不是不補,尤其是蔬菜類更不容忽視。現代營養學認為,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

??6.重進輕出: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葷腥,飲食較為油膩,此類食物代謝後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及時排出,而生活節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無規律甚至出現便秘。故要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在進補的同時,應該重視及時排便,保持大便通暢。

??7.以貴賤分高低:人們進補時往往願意使用昂貴、稀有的食物,而實際上那些高貴的傳統食品,比如燕窩、魚翅並不見得有特殊的補益和治療作用,而便宜的山藥、洋蔥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所以,食療均有一定的對象和適應證,缺什麼補什麼,不能以貴賤來分高低。

??茶飲湯羹怎麼選

??燥為秋季主氣,補益應遵循「養陰防燥」的原則,飲食宜選用滋潤多汁之品。下面給大家推薦一些秋季常用的食療方:

??百合蓮子銀耳羹

??百合蓮子銀耳羹是秋季常食的一種甜品,它具有滋陰潤肺、益氣養心的功效。而且銀耳、百合、蓮子都是對身體有益的中藥材。

??銀耳味甘、淡,性平,無毒,既有補脾開胃的功效,又有益氣清腸、滋陰潤肺的作用。另外,銀耳富含天然植物性膠質,又具有滋陰的作用,是可以長期服用的具有良好潤膚效果的食品。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歸心、肺經,具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效,還對秋季氣候乾燥而引起的多種季節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對病後虛弱的人也非常有益。蓮子味甘、澀,性平,歸脾、腎、心經,具有補脾止瀉、止帶、益腎澀精、養心安神的功效,對於緩解脾虛泄瀉、帶下、遺精、心悸失眠等症均有很好的效果。

??熬製此甜品時,注意蓮子及百合不能放入湯中久煮,因為久煮後,兩者都會粉化,失去了較好的口感。此外,根據個人喜好,羹中可加入大棗,大棗具有補中益氣、潤心肺、生津液、悅顏色、通九竅、助十二經、和百葯的作用;也可以加入枸杞子,枸杞子具有堅筋耐勞、補益筋骨、去虛勞的作用。

??此外,還可以不用蓮子、百合,而用雪梨與銀耳同煮,做成銀耳雪梨湯。梨味甘微酸,性涼,入肺、胃經,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解酒的作用;可用於熱病傷陰或陰虛所致的乾咳、口渴、便秘等症,也可用於內熱所致的煩渴、咳喘、痰黃等症。銀耳與雪梨同食,增強了清熱潤燥的作用,在乾燥季節是十分實用的。值得注意的是,銀耳含有較多的硝酸鹽類,如果煮熟並放置較長的時間,這些硝酸鹽類會在細菌的分解作用下還原成亞硝酸鹽。因此,銀耳湯是不宜放過夜的,最好是現做現吃。

??沙參玉竹老鴨湯

??沙參玉竹老鴨湯是廣東傳統名菜,對於陰虛體質者,滋補效果極佳,尤其適用於肺胃陰虛者的秋季進補。

??鴨肉性寒,味甘、鹹,歸脾、胃、肺、腎經,可大補虛勞、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清熱健脾。沙參,我們一般選用南沙參,其味苦,性微寒,無毒,歸肺、胃經,具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的功效,適用於肺胃陰虛的情況。玉竹味甘,微寒,歸肺、胃經,具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的作用,可有效改善肺胃陰傷、燥熱咳嗽、咽乾口渴、內熱消渴等癥狀。

??另外,用石斛來代替沙參、玉竹,效果也是不錯的。因為石斛藥材味並不重,喝湯時還有點微甜的回味。其與鴨肉同熬做湯,能補充過度消耗的營養,又可以養陰除煩,對於口乾煩渴、食少乾嘔、病後虛熱、目暗不明有良好的效果。但素體虛寒,受涼引起的不思飲食、胃部冷痛、腹瀉清稀、腰痛、寒性痛經以及肥胖、動脈硬化、慢性腸炎者應少食,感冒患者不宜食用。

??湯、羹、菜等秋季補益之品必須要隨餐享用,對於平素忙碌者,操作起來並不是很方便。我們還有一些對抗秋燥的代茶飲處方,可供選用。

??菊花茶

??菊花茶是我們平素常常飲用的,具有明目清肝、清熱解鬱的作用。電腦一族經常飲用,還可緩解眼部的疲勞。然而菊花性味甘涼,飲用時可與枸杞子搭配,佐治其寒涼之性,又能增強養陰之功。兩味藥物只需使用開水沖泡即可,省去了煎藥的麻煩。

??枸杞桂圓紅棗茶

??枸杞5g、桂圓5g、大棗1~2枚(掰開),用開水沖泡悶製,水溫適合後代茶飲用。該茶可有效補益肝、脾、腎,具有養陰、柔肝、益腎、明目的功效,有效緩解視疲勞,對於津液不能上承的視力下降等情況也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生脈飲

??選用太子參、麥冬、五味子各5g,用開水沖泡悶製或者煎煮後代茶飲用,是非常好的益氣養陰處方。針對由於氣陰兩虛出現的疲勞、自汗、心慌癥狀有很好的效果,可以有效補充津液,防止津液流失造成的陰虛情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