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投資應多問幾個為什麽

近日,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發布的《關於互聯網金融消費者金融投資的風險提示》提到,當前,金融服務、金融產品日趨複雜,呈現技術性、規模性、草根性、傳染性和隱蔽性等特點,互聯網金融行業違法違規現象較多。金融消費者應提升自我保護意識和風險識別能力,樹立正確的投資和消費理念,提高識別虛假信息、防範投資風險、保護資金安全的意識和能力。

長期以來,無論是監管部門還是行業企業,都在不斷采取措施加強對金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但是,金融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更為重要,因為消費者是保障自己資金安全的“第一道防線”。

要想築牢資金安全的“第一道防線”,需要金融消費者提升個人金融素養,具備基本的金融常識,熟知投資理財、儲蓄保險、證券投資等業務中常見的金融概念。這實際上就是要求金融消費者對自己購買的理財產品“心裡有數”,不能閉著眼睛就買,尤其對一些宣稱“收益率高、風險極低”甚至沒有風險的互聯網金融產品要多一個心眼。要糾正剛性兌付的錯誤投資觀念,對於自己心裡沒底的產品,要做到寧可不投也不濫投。

近年來,隨著各種社交軟體的快速發展,金融詐騙團夥也增添了很多新式詐騙手段,尤其是微信詐騙層出不窮。面對這些情形,“多問幾個為什麽”是一種可操作的應對方法,為什麽能有這麽高的收益?為什麽沒有風險?此前,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就在陸家嘴金融論壇上警示過投資者,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了,超過8%就已經很危險了,超過10%那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

因此,投資者要提醒自己,任何金融產品都有風險,收益越高風險越大,還要避免貪圖便宜盲目跟風。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風險提示中也提到,金融消費者要增強非法金融廣告識別能力。在接觸廣告時,應通過“多問、多想、多學”來增強自身辨別能力。具體來講,金融消費者應當確認其是否取得相應的金融業務資質;還應核實金融廣告的內容是否與其所取得的金融業務資質保持一致。務必認準“百分百本息保障”“無需征信報告,24小時放款”等虛假廣告特徵。

眼下,現金貸整治雖在進行中,但仍有犯罪分子違規放貸,通過一些誇大宣傳和誘導,將資金投放給不合格的申請人,並收取高額利息和手續費,讓借款人不堪重負,更有甚者通過野蠻催收造成惡劣社會事件。

對金融消費者而言,務必要抵製此類過度消費的宣傳,只有回歸理性消費,警惕不良消費心理和消費習慣,才能築牢資金安全的“第一道防線”。

實際上,在日常生活中,稍加留意就不難發現,債務的出現並非偶然,不良的消費習慣正是此類債務出現的元凶。上述風險提示中也強調,個人和家庭要學會跟蹤和評估自身的債務水準,養成防患於未然的意識,手中要留有應對突發事件的流動性資產。金融消費者可採用經驗法則,為個人或家庭負債劃定警戒線,回歸理性消費。警惕過度消費引發資金斷流,陷入“套路貸”圈套。

此外,金融消費者還應當增強金融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提升防範風險技能,謹慎識別線上線下各類渠道的借貸廣告。一方面,要認真了解其服務說明及合約條款,留存相關證據;另一方面,要選擇正規金融機構辦理相關金融業務。通過正規渠道,並谘詢專業從業人員,再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謹慎做出金融業務選擇。多方信息核實、識別不法分子的仿冒、欺瞞手段,以避免掉進陷阱。

(經濟日報 記者:錢箐旎責編:於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