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山河帶礪:那年,“文昌”部隊來到湘西

本文作者:張中華

李紹傑:一百歲

籍   貫:湖南漵浦 

番   號:衡耒師管區人力輸送團輸送兵

階   級:不詳

志願者走訪老兵李紹傑時,一直驚喜不斷。年近百歲的李紹傑是老兵隊伍中屈指可數的能使用並親自接聽電話的,而且交談過程中記憶力極好,不戴眼睛即可隨手書寫十幾個抗戰時期戰友的名字,耳聰目明;講述對日作戰的細節時還能就地利用桌子上的手機、筆、紙盒等小件擺簡易沙盤比劃當年的戰鬥地形,記憶力超好。

出生在漵浦縣橫板橋鄉芙蓉村是李紹傑曾經有過三段從軍經歷。

第一次,1932年,14歲的少年李紹傑因家庭貧窮,在漵浦貧民工廠學習織布手藝,分男工女工兩班,一班學習文化,一班投入工作交替輪換。後因家裡失火被迫返鄉,沿街挑賣米糖謀生。1936年為躲避抓壯丁,李紹傑投入了當地的民團武裝,結果不但沒餉發,李紹傑還記得需要按月繳納三塊的夥食費。

原圖注解為湖南辰州,當年辰溪駐有眾多抗戰傷兵醫院,此為其中之一。

1937年7月,李紹傑報名參加位於辰溪縣軍政部第十一重傷醫院,學習醫療護理知識。李紹傑介紹說該部當時駐地位於辰溪板溪口,自己在這裡呆了一年多時間裡專業學習約八個月時間,學習內容有護理知識如無菌操作、扎換繃帶等內容,還學德文,因為有的藥品是洋文,當時大家不會拚讀都用中文發音備注方便記憶。

李紹傑回憶,當時軍政部第十一重傷醫院的院長叫郭鑫齋。與他一起去的漵浦有十幾個人,龍潭轄區有幾個,自己子貧民工廠時學的有點文化,報名時能拿的住筆杆子的都符合條件。李紹傑還與訪志願者說學習結業後自己即被下號,當時打點滴的不多,所以自己不太擅長靜脈注射,但肌肉注射是有技巧的,需要捏緊肌肉再扎針可以減輕患者扎針的痛苦,說的十分詳細逗笑了志願者隊伍中的參加工作不久的九零後醫療工作者。

學習結束後,李紹傑工作了半年多時間,聽聞醫院將要搬遷前往外地,自己便與幾個同學一起返回了家鄉,同學諶貽業進入漵浦縣棗子坡醫院;黃世雄(女)後來在解放後進入縣人民醫院工作。

回鄉後的李紹傑在公立的漵浦工合織布廠織布,成立分廠後李紹傑在龍潭諶氏宗祠布廠擔任司庫即倉管職務。1940年被龍潭三堡堡長唐大炳甲長諶建業抓壯丁第二次入伍。

當時龍潭、芙蓉鄉、金芙鄉三地去的約有一個連的編制一百多號人從漵浦大江口梨頭嘴到沅陵師管區集訓,簡單訓練後被派駐到衡陽一個叫下柳市(衡東縣霞流鎮,後同)的地方。這段時間沒有配發武器,隻記得行軍非常辛苦,連長姓周,具體名不詳,因為不敢過問,周連長非常凶悍,行軍途中背負約二十斤的糧食,用竹編夾子捆成雙肩背上,扎三個死結,口令原地休息時只能在立定地點就或靠牆或就著泥水地就地休息,發現三個死結少掉一兩個即要被挨打,因為有脫逃嫌疑。戰友之間不能交頭接耳,否則有通謀逃跑的嫌疑,輕者抽打,重者捆起來吊在樹上抽打示眾。有個叫候付林的叔侄就因為隊列中交談被吊著用竹扁擔抽打,隻至昏厥。在衡陽時,有三個隊友受不了嚴酷的管教,路過一水塘時,跳塘自盡最後被亂槍打死的。行軍途中糧食供養非常少,最餓的時候是每天隻發三塊乾餅,合著水煮也就半碗稀飯的量。

李紹傑記不清自己部隊番號,隻記得時間是1943年左右,自己從事的是運輸任務,自己的連隊駐扎的是山頭上,每天哪裡需要人馬搬運物資就隨作戰部隊去搬運物資,任務結束後即返回營地,此時夥食有了改善,每天兩餐,每餐都有半斤米左右的保障。

一次大病後,李紹傑得到了衡陽下柳市一市民的救助,成功逃離了該部。救命恩人是時任國立十一中的教師,自己隨後給國立十一中挑運物資有機會回到了祖籍地龍潭。1944年李紹傑在給國立十一中挑運物資的途中,被土匪搶走了物資,自己隨即再次加入當地諶康志管理的剿匪武裝,往返於轄區各個山頭,陸續將鐵坡鄉的楊子功等匪部清繳,收回了國立十一中的被搶物資。

(注:湖南省立第十一中學成立於1939年9月,時名“國立第十一中學”。校址設武岡縣竹篙塘。1944年9月日寇進犯,校址先後遷往漵浦縣龍潭、辰溪、松溪口、潭灣。李紹傑當時應該是在衡東霞流鎮遇上該校的老師,被帶去武岡校部幫忙做挑夫搬運。)

湘西會戰的龍潭戰鬥中,我軍機槍手在向敵掃射。

1945年,“文昌”部隊(陸軍第五十一師)來到湘西作戰,李紹傑自薦加入“文昌”部隊的戰地服務隊,駐地位於橫板橋鄉岩灣村,與“文昌”部隊師部同駐一起。當時自己帶領的有十幾個人馬,左手臂掛白底紅字的“文昌服務隊戰鬥指揮部”字樣袖章。

李紹傑介紹,當時74軍軍長王耀武駐扎的是黔陽洗馬,國軍在黃茂園錦江橋張家祠堂處設有彈藥倉庫,自己帶隊員是保護民伕從該倉庫將彈藥運輸到龍潭用於作戰。在為期幾十天的戰鬥裡,自己親自參與押運彈藥四次,押運時戴袖章的,官兵遇上都會主動讓路給他們先過,在師部的三個團長會見師長周治道都要喊報告,自己因為駐扎師部同一個大院,會見師長都不用喊報告可直接進出。自己當時配備的武器是中正槍,帶十六個隊員。隨即給走訪志願者在紙上書寫了吳玉堂、吳世金、周術旦、唐麒仁、李光戰等十三位戰友的名字。

龍潭戰役時,圭洞的英雄山(原名叫鷹形山,現名戰鬥後改稱)被日軍佔領,部隊久攻不決,師部要求自願報名決定成立敢死隊。李紹傑、吳玉堂、張求學、韓生道四人自願報名,帶路去攻打英雄山,帶隊連長是肖洪坤。因為日軍佔據的是制高點,部隊使用迫擊炮對敵人的工事效果不大,最後敢死隊帶著小部份人走小路包抄到日軍側翼牽製進攻,幾十個日軍隨即被打得撤退到小黃一帶,戰鬥中張求學犧牲、韓生道下落不明,對於戰鬥的細節,李紹傑邊解說便順手利用桌子上的老年機、水筆、紙盒等物件擺置沙盤,分析當時的作戰情況,解說的十分詳細。

幾點說明:

1、按李紹傑老人自述,第一次從軍是在軍政部第十一重傷醫院學習醫務知識並在此服務了半年,後因醫院遷移沒跟隨而回鄉……按1934年頒布的《陸海空軍軍籍條例》規定,此時李老應該不具軍籍,軍人受軍紀約束,不能說回鄉就回鄉。

另,全面抗戰爆發後的1937年底,由全國十二間大學醫學院各承辦一間重傷醫院為抗戰服務,隸屬軍政部。第十一重傷醫院由河南大學醫學院承辦,1937年河南還沒完全淪陷,醫院沒那麽早撤退到湘西,時間應該是1938年。李老在此學習工作的時間,推測為1939年初——1940年初。

2、從李老描繪他第二次的從軍經歷中,也無法判斷他究竟是衡耒師管區人力輸送團輜重兵,還是半軍半民準軍事編制“鐵肩隊”的隊員。按其被沅陵師管區抽壯丁送往衡陽的過程,及對運輸糧秣的具體描繪中判斷,他應是衡耒師管區人力輸送團士兵,我在此服役,應具備軍籍。另:老人口述中的衡陽下柳市,經衡陽志願者滌生辨認,即是衡東縣霞流鎮。

3、“文昌”是陸軍七十四軍第五十一師曾使用的代號。湘西會戰中,李老參加了“文昌”部隊戰地服務隊。戰地服務隊員亦不具備軍籍,但接受戰時軍紀約束,若在戰鬥中傷亡,軍方會開具公函證明交由地方政府與家屬,按陸軍傷亡撫恤條例比敘,辦理撫恤待遇。

4、 感謝漵浦志願者張中華清晰流暢準確的文字記錄,不然無法分析李紹傑老兵所述番號。李老早幾年即由當地志願者自行認定關愛,但所記錄番號為重傷醫院醫護兵欠妥。此次因向關愛抗戰老兵公益基金申請百歲紀念懷表,需刻錄其所服役番號於表上,故需要重新厘定比較接近的番號。 (標統)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