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淘金科創板:這17家企業押哪個

文 | 中國經濟周刊-金台資本組記者 李永華 孫庭陽 周琦

3月22日和27日,上交所分兩批集中公布了受理的17 家申請科創板上市企業招股說明書。從所屬產業、行業來看,涉及到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

對於這些申請的企業,業內褒貶不一。有的業內人士認為,這些企業中不乏一些行業領先企業。但也有人指出,其中真正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的企業並不多,甚至還有人直言,看到首批9家企業名單時,還以為是假消息,直到看到官方公布的名單,才確定是真的。

據媒體報導,在3月18日的培訓班上,監管層要求投行深刻理解科創板的定位和精神,要真正篩選出一批科技實力和潛力達到世界前沿水準的企業登陸科創板,不能變相成為創業板的延伸。

受理並不意味著通過。3月27日,上交所表示,在受理環節,僅是對企業申請文件齊備性、中介機構資質等的核對,相當於申報企業獲得了“準考證”,可以進入考場考試,並不表示一定能夠考試通過或獲得好成績。

上交所前二批受理的這17家企業質地究竟如何?是否真正擁有關鍵核心技術?

第一批

預計融資額15.14億元

晶晨半導體:從機頂盒芯片到智能電視SoC芯片

晶晨半導體(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晶晨半導體”),成立於2003年,是一家無晶圓半導體系統設計企業,其芯片產品主要應用於智能機頂盒、智能電視和 AI 音視頻系統終端,其營收99.96%來自多媒體芯片。其中,最主要產品是智能機頂盒芯片。2016—2018年,該項產品營收在總營收中佔比分別為81.42%、76.29%、55.62%。

目前,市場智能機頂盒芯片的主要參與者除了晶晨半導體,還有聯發科、海思半導體等。

格蘭研究數據顯示,在 OTT機頂盒芯片零售市場,2018年晶晨半導體的市場份額達到63.25%,超過第二名聯發科51.39個百分點。同期,我國 IPTV/OTT機頂盒(OTT機頂盒包括零售市場和運營商市場)採用的芯片方案,晶晨半導體的市場份額為32.6%,位列海思半導體之後。

據媒體報導,晶晨半導體此次上市的重點之一,在於加碼IPC SoC(網絡攝影機系統級芯片)市場。

在這個市場上,晶晨半導體不僅要與北京君正、國科微、富瀚微等企業競爭,還要面對一家獨大的華為海思——2016年,海思在IPC SoC的國內市場佔有率已達到62%。

晶晨半導體招股書顯示,目前公司擁有11項核心技術、47項專利和39項集成電路布圖設計。2016—2018年度,其研發投入分別為2.11億元、2.67億元、3.76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8.34%、15.8%、15.88%。

2016—2018年,晶晨半導體的可比公司(以全志科技、北京君正、國科微、富瀚微4家企業的平均值為參考)研發投入佔營收比重的平均值為27.09%、26.76%、27.54%。

截至2018年底,晶晨半導體研發人員619人,佔其員工總數的81.13%。其中,4名核心技術人員,均在該公司任職10年以上。

業內人士稱,中國彩色電視以前“缺芯少屏”,螢幕問題現在已逐步解決,而受製於芯片開發和生產工藝,芯片還主要靠進口,海思、晶晨的芯片設計能力,已基本可以滿足彩色電視產品的需求,但從生產工藝來說,仍然需要進一步追趕。

————————

預計融資額4.5億元

睿創微納:填補國內空白的紅外技術新星

煙台睿創微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睿創微納”)顯得頗為神秘,其前五大客戶中,有三家分別叫作K0016、K0017、K0014,貢獻了超50%的營收。

這與其主打產品有關。紅外成像行業是多項科技集中於一體的技術密集型行業,長期以來,紅外熱成像產品的核心技術和核心關鍵部件被歐美發達國家所壟斷,並對中國實施禁運和限制。

作為國內少有的具備探測器自主研發並實現量產的公司,睿創微納能夠運用核心技術獨立自主地生產紅外 MEMS 芯片、紅外探測器、機芯和紅外熱成像儀等產品,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高精度芯片研發、生產、封裝、應用等方面的空白。

睿創微納建有山東省紅外成像與光電傳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山東省光電成像技術工程實驗室。2017年,該公司獲批作為牽頭部門,承擔“核高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研發任務。其子公司艾睿光電通過了IOS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IATF16949武器裝備二級保密資格認證。

在研發方面,睿創微納投入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較高。

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睿創微納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794.43萬元、2675.89萬元、6508.14萬元,佔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29.78%、17.18%、16.94%,均高於科創板第二套上市標準要求。

截至2018年底,該公司有研發人員221人,佔公司總人數的37.39%。其中,核心技術人員馬宏、王洪臣、陳文禮三人中兩人擁有博士學位,一人擁有碩士學位,均在紅外、芯片等領域深耕多年。王洪臣曾獲山東省技術發明二等獎,陳文禮曾獲煙台市科技發明二等獎。

————————

預計融資額8.7億元

天奈科技:國內最大的碳納米管生產企業

江蘇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奈科技”)是新型材料領域公司,公司是國內最大的碳納米管生產企業。

據天奈科技介紹,公司開發了一種獨特的催化反應工藝,實現了碳納米管的連續化生產,生產能力可達噸級。公司9名董事,其中4名是與公司核心技術相關工科專業,也是公司核心研發人員,核心技術人員均有海外博士學歷。

目前,天奈科技已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8項發明專利及16項實用新型專利、美國知識產權局授權3項發明專利、日本特許廳授權1項實用新型專利以及19項清華大學獨佔許可專利。

公司產品主要用於動力鋰電池。碳納米管導電漿料是公司最主要產品,比亞迪、新能源科技和寧德時代等一流鋰電池生產企業是主要客戶。2016—2018年,比亞迪位居前兩大客戶,佔公司銷售收入的17%~34%。

————————

預計融資額3.62億元

江蘇北人:外購標準機器人設備進行系統集成

江蘇北人機器人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江蘇北人”)是高端裝備製造行業,公司2011年成立,2016年登陸新三板(836084.OC)。

為投資江蘇北人, 同系資本創始合夥人朱鷖佳曾做過深入調研,後因估值太高而放棄。

朱鷖佳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江蘇北人的商業模式是公司外購標準機器人設備,根據客戶生產線的要求,配置自行研發的操作控制軟體和其他硬體設備進行系統集成,讓機器人在工藝流水線上替代人工操作。

朱鷖佳稱,這類模式公司核心競爭力是工藝設計、軟體執行,要在整個串聯的流水線上讓每個位置的機器人都高效運轉。

據江蘇北人招股說明書披露,公司擁有14項授權發明專利、16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和10項軟體著作權,核心技術主要體現在柔性精益自動化產線設計技術等五個方面,各方面也都已取得相關知識產權和專利。公司在生產線及智能裝備整體解決方案設計、機器人弧焊、視覺檢測和數據采集處理有關鍵技術。

公司9名董事中,董事長和總經理都是上海交大材料學院博士,公司副總經理和監事曾是此學院的副教授。

朱鷖佳介紹,可用此類公司服務部門的業內排名來判斷其自身核心技術的行業地位。此方法既可檢驗公司核心技術實用性,也可考驗核心技術的市場認可度。

“如果公司服務的是國際一流、國內一流公司,其核心技術所處位置基本是靠前的。如果服務的是國內二線企業,其核心技術尚待改進升級。”朱鷖佳說。

江蘇北人的產品主要服務於上汽通用、一汽大眾等品牌汽車廠商,還開拓了包括上海航天、振華重工等在內的多家大型客戶。與江蘇北人技術上對標的公司是華昌達(300278.SZ)主要服務於北汽集團、東風汽車和長城汽車。

————————

預計融資額7.45億元

利元亨:保薦書無核心技術詳細論述

廣東利元亨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利元亨”)是廣東唯一的“種子選手”。

招股說明書顯示,利元亨成立於2014年11月,從事智能製造裝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為鋰電池、汽車零組件、精密電子等領域提供高端成套智能裝備和工廠自動化解決方案。利元亨擁有44 件發明專利、81 件實用新型專利和3 件外觀設計專利,另有54 件軟體著作權。

公司稱,其自主研發生產的“動力電池製芯工藝全自動裝配關鍵技術與成套裝備”“動力電池製芯工藝全自動裝配關鍵技術與成套裝備”經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鑒定,總體技術處於國際先進水準。

不過,在民生證券共21頁的保薦書中,均找不到有關利元亨核心技術的詳細論述。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利元亨共有員工1485 人,其中研發人員512人,佔比為34.48%;在研發投入方面,2016—2018年,利元亨研發投入分別為 2264.52 萬元、5294.38 萬元和 7838.72 萬元,佔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9.89%、13.15%和 11.50%。

目前,利元亨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幾乎全部來自核心技術相關產品,已與新能源科技、寧德時代、比亞迪、力神等廠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2016—2018年,公司第一大客戶都是新能源科技,佔銷售收入均超過50%。新能源科技是日本TDK集團屬下的公司,為蘋果、華為、vivo和 OPPO等企業供應電池。

————————

預計融資額16億元

容百新能源:業內居第三,但研發投入佔營收比為9家墊底

在上交所科創板首批受理的9家企業中,寧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容百新能源”)的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最低,也因此受到外界的質疑。

容百新能源的前身為寧波金和鋰電,於2014年9月成立,主要從事鋰電池三元正極材料及三元材料前驅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應用於小型鋰電、動力鋰電以及儲能領域。

招股書顯示,容百新能源位於鋰電池產業鏈的中遊,公司從富美實、格林美、天齊鋰業等上遊公司採購鎳鹽、鈷鹽、鋰鹽等原材料,加工成鋰電三元正極材料及三元材料前驅體,再將三元正極材料出售給寧德時代、比亞迪、LG化學等國內外知名鋰電池廠商。其核心技術產品收入2016—2018年度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達到98.61%、98.36%、97.73%。

三元材料可分為鎳鈷錳(NCM)和鎳鈷鋁(NCA),特斯拉採用的是NCA,而國內鋰電正極材料主要採用的是NCM。

在NCM的不同品種中,鎳的含量越高,電池能量密度越大。因此,高鎳電池更受市場青睞。

“高鎳三元材料可以顯著提升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在部門體積或部門重量的電池中可儲存的電量更多。”北京當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彥彬說,從技術角度來看,三元材料能量密度、輸出特性、循環壽命、存儲穩定性、安全性等主要性能指標相對而言比較均衡,因此是未來動力電池正極材料的主流方向。

容百新能源招股書稱,公司是國內首家實現高鎳產品(NCM811)量產的正極材料生產企業,NCM811產品技術與生產規模均處於全球領先。2016—2018年,容百新能源主營業務收入實現較快增長,複合增長率達到84%。

公開資料顯示,2017—2018年,容百新能源蟬聯中國鋰電池行業正極材料年度競爭力品牌榜第三位,位列杉杉能源(835930.OC)和廈門鎢業(600549.SH)之後。

不過,高鎳三元鋰電池還面臨著安全性難題。業內人士認為,儘管高鎳體系已成為一致共識,但安全問題依然還沒有被完全攻克,因此不少企業選擇了觀望。

陳彥彬介紹,若通過高鎳化或者提高工作電壓,把能量密度做上去很容易,但是三元鋰電池的循環壽命、高溫存儲特性會比較差,同時安全風險也或會增加,要解決這些問題的技術難度很大。

近兩年,國內電動車和特斯拉起火事件頻發,業內人士認為,這與高鎳三元鋰電池大規模應用關係緊密。

在世界範圍內,LG化學和SKI在2018年表示將推遲量產NCM811電池和配套車型,三星SDI也表示,NCM811電池的應用時間要推到2020年以後。

容百新能源招股書顯示,其自主研發的前驅體共沉澱、正極材料摻雜、高電壓單晶材料生產等核心技術,可以大幅度提高安全性能和循環壽命。

容百新能源的研發團隊中,公司創始人及董事長白厚善,是我國鋰電材料行業資深技術專家;總經理兼研究院院長劉相烈是韓國鋰電材料專家,曾在三星SDI、L&F等知名企業擔任重要職務;研究院副院長孫保國參與了多項國家標準制定工作;研究院副院長李琮熙參與了多項韓國國家研發項目。

截至2018 年12 月31 日,容百新能源共有核心技術人員7 人、研發人員319 人,研發人員佔員工總數的14.79%。

不過,容百新能源受到爭議最大的,就是其研發投入。

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容百新能源研發費用分別為3179.67萬元、7697.64萬元和1.20億元,分別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為3.59%、4.1%和3.94%。

同行業公司廈門鎢業、當升科技、格林美的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重,2017年分別為4.81%、4.8%、3.4%,行業平均為4.34%;2016年分別為3.74%、5.53%、2.6%,行業平均為3.96%。容百新能源在同行業的研發投入佔比上並不佔優,且遠低於科創板第二套上市標準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重15%以上的要求。

————————

預計融資額25億元

和艦芯片:技術落後台灣一個世代

雖然中國證監會關於科創板的實施意見中允許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的企業上市,但作為上交所首批受理的9家企業中唯一一家連續3年虧損的企業,和艦芯片製造(蘇州)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和艦芯片”)還是成為業內談論的焦點之一。

和艦芯片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度,公司淨利潤分別為-11.49億元、-12.67億元、-26.02億元。截至2018年末,公司累計未分配利潤為-9.27億元。

和艦芯片稱,尚未盈利及存在彌補虧損主要原因是子公司廈門聯芯前期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攤銷太大導致毛利率為負且需計提存貨減值和預債所致。

據業內人士介紹,集成電路生產線投資巨大,一條28nm工藝集成電路生產線的投資額超過300億元,加之集成電路設備折舊年限短,廈門聯芯固定資產折舊多無可厚非,一旦資產折舊完成,實現盈利並非難題。不過,其無形資產攤銷太大,或對其登陸科創板存在不利影響。

廈門聯芯的無形資產攤銷,主要是技術授權費用。

招股書顯示,和艦芯片的核心技術大部分需要取得控股股東聯華電子授權。因此,其账面原值高達23.87億元的無形資產,要在5年內攤銷,加大了和艦芯片的虧損金額。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背負了巨額的無形資產攤銷費用,和艦芯片的產品仍被質疑非頂級產品。

和艦芯片的控股股東聯華電子持有其98.14%的股份,擁有絕對控制權。但聯華電子是中國台灣企業,受台灣當局相關規定,台灣企業赴大陸投資新設晶圓製造廠或並購、參股大陸晶圓製造廠,不得為超過12寸晶圓鑄造。同時,投資的製程技術須落後該公司在台灣的製程技術一個世代以上。

也就是說,受製於相關規定,在支付了巨額的技術授權費用後,和艦芯片還是無法在大陸應用母公司聯華電子最先進的製程技術。

招股書顯示,和艦芯片最先進製程為28nm,擁有完整的28nm、40nm、90nm、0.11μm、0.13?m、0.18?m、0.25?m、0.35?m、0.5?m工藝技術平台。

在製程技術中,間距越小,技術難度越高。

縱觀全球晶圓代工廠,行業龍頭、聯華電子的“同胞兄弟”台積電已量產7nm晶圓,其5nm晶圓也將登場,韓國三星也已量產7nm晶圓。

此外,總部位於上海的中芯國際(0981.HK),第一代FinFET 14nm技術進入客戶驗證階段,預計將在今年上半年投入大規模量產,12nm的工藝開發也已取得突破。

業內人士對此分析稱,聯華電子停止12nm以下先進工藝的研發,在晶圓代工市場上不再拚技術,而是更看重投資回報率,賺錢第一。

在聯華電子停止12nm以下先進工藝的研發後,和艦芯片在未來較長的時間內,需要依靠成熟的28nm製程技術與同類企業競爭。

此外,招股書顯示,和艦芯片及其子公司所在地對其提供了多項政府補助,2016—2018年,和艦芯片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為14.27億元。截至2018年末,其計入遞延收益的政府補助則高達38.35億元。

————————

預計融資額12億元

安翰科技:第一大客戶實控人間接持股安翰科技

安翰科技(武漢)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翰科技”)是自主研發“磁控膠囊胃鏡系統”並實現商業化的公司。

2009年,公司成立,2013年,安翰科技“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正式上市,獲得國家三類醫療器械審批,成為全球首個可精準檢查胃部的“膠囊胃鏡”。依靠這個膠囊胃鏡系統,能夠對人體胃部進行精準檢查,此系統佔安翰科技主營業務收入近100%。公司有51項已授權的專利,涉及磁控算法、磁控設備等。募集資金中四成用於消化道膠囊武漢基地升級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招商證券為安翰科技製作的發行保薦書共18頁,只是從上市條件、市值指標論述了符合《科創板上市規則》有關規定,沒有具體介紹安翰科技的行業地位、技術優勢。

而且,擁有如此高大上產品的安翰科技並未“俘獲”國內各大醫院的“心”。第一大客戶美年大健康,2016—2018年佔安翰科技主營業務收入73%~81%,可謂傾力扶持。

天眼查顯示,兩者關係不止如此,美年大健康實控人俞熔控制的一家投資公司還是安翰科技的股東,入股時間是2016年12月,持股比例是3.6013%。

————————

預計融資額17.47億元

科前生物:院士領銜,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例較低

武漢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科前生物”)主營獸用禽用疫苗。科前生物第一大股東是華中農業大學的全資子公司,該公司由董事長等7人共同管理,董事長是華中農業大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另有3人為博士生導師,一人為教授,一人為高級實驗師。

科前生物已經取得47項獸藥產品批準文號,近30項是公司科研成果產業化應用轉化而來。2019年1月,又獲得3項新獸藥注冊,7項正在進行新獸藥評審。

公司稱,2017年科前生物在國內非國家強製免疫獸用生物製品市場銷售收入排名第二、在非國家強製免疫豬用生物製品市場銷售收入排名第一。公司產品中的豬偽狂犬疫苗等3種疫苗2016年和2017年國內市場排名第一,國內市場份額近30%,另有兩種疫苗市場佔有率在15%左右,市場排名第二。近3年豬用和禽用疫苗佔公司主營收入93%~99%。

從科前生物的表述看,研發實力強大,但其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例並不高。招股說明書顯示,2016年至2018年,科前生物研發費用分別為2155.08萬元、5343.98萬元、4764.50萬元,佔營收比例分別為5.52%、8.44%及6.48%,遠低於15%。

在行業內,這一比例是什麽水準呢? 海利生物研發投入總額佔營業收入比例為12.44%;瑞普生物2016年、2017年研發投入均超過1億元,研發投入總額佔營業收入比例也超過10%;中牧股份2017年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雖然只有4.37%,但研發投入達到1.78億元。

————————

第二批

預計融資額3.38億元

貝斯達:衝擊創業板兩次未果,曾被質疑技術來源合法性

申請科創板IPO,深圳市貝斯達醫療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貝斯達”)向資本市場發起了第三次衝擊。

貝斯達招股說明書顯示,在技術方面,陳文波、羅斌斌等主要核心技術人員曾參與了我國上世紀90年代第一代自主知識產權的電磁型磁共振設備研發,是我國最早從事核磁共振研發的技術團隊之一,在磁共振成像系統等大型醫學影像設備領域掌握了多項關鍵核心技術。

然而,2018年初“折戟”創業板時曾暴露貝斯達在技術方面的深層問題。

2015年,貝斯達在新三板掛牌;2016年3月進入上市輔導期;2017年5月,貝斯達遞交招股說明書,計劃在創業板上市,同年12月15日,證監會給出了多達54點的反饋意見;2018年1月26日,貝斯達再次報送修改後的招股書,被發審委否決。

在反饋意見中,發審委直指,公司技術來源是否合法、技術權屬清晰存疑、是否具備核心競爭力、應收账款餘額較大、新三板掛牌期間募集資金的使用存在違規情形及其他問題等。

3月27日,貝斯達發布的科創板招股說明書顯示,2016—2018年末,貝斯達應收款項分別為6.34億元、7.36億元和8.08億元,佔當期末資產總額的52.10%、49.08%和51.27%,而這3年的營收分別為3.14億元、3.71億元、4.14億元。也就是說,當期應收账款是貝斯達營收的一倍左右。

貝斯達曾解釋,公司主營磁共振成像設備,應收账款高主因是其客戶集中在民營醫院,大多是信用銷售、分期付款,而三甲醫院等大型醫院主要採用GE、西門子等國際品牌。

2016—2018年,貝斯達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87%、6.16%、9.50%,低於其競爭對手——邁瑞醫療(300760.SZ),後者2016年、2017年該比重為12.06%、10.13%。

卷土重來的貝斯達或已排除此前被質疑的問題?

————————

預計融資額10億元

光峰科技:參與過央視春晚、故宮“上元之夜”

2018年央視春晚,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光峰科技”)用54台雷射投影機投影出共計面積達2000㎡的未來交通景象。今年元宵節,故宮“上元之夜”,光峰科技的雷射投影又把故宮太和門“變身”3000㎡巨幕。

在光峰科技的官網首頁上,春晚與故宮的項目被放在了顯眼處。

招股說明書中,光峰科技稱,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優勢為技術優勢,而技術優勢的基礎正是由公司自主研發的多項核心技術以及眾多專利所構建。公司在全球範圍內首創熒光雷射顯示技術,經過多年的研發積累以及持續的大規模研發投入,截至 2019 年2月28 日,在全球範圍內獲授權專利766項,同時正在申請授權的專利超700項。

2016—2018年,光峰科技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9.76%、11.58%、9.79%,逐年下降;從金額來看,2016—2018 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7012.48萬元、9330.16萬元和13573.05 萬元,呈逐年上升趨勢。

招股書顯示,光峰科技雷射電影放映機光源全國市場佔有率約60%,雷射電視光機市場佔有率超 30%。公司稱,基於核心基礎技術的屬性,未來跨顯示場景拓展也是其持續突破的一個方向。近年來,車載抬頭顯示、全息投影顯示以及隨身投影顯示等新型顯示應用領域方興未艾,均是未來ALPD(先進的雷射熒光粉顯示技術)的重點應用發展方向。

————————

預計融資額8.08億元

世紀空間:新三板轉來的空間信息數據服務商

科創板消息一出,不少新三板企業就準備轉投此地。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應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世紀空間”)“吃了螃蟹”。

據招股說明書,世紀空間成立於2001年,公司辦公地毗鄰國家遙感中心,擁有自主運營控制的“北京二號”遙感衛星星座系統(包括3顆光學遙感衛星以及自主研建的地面系統),公司主要通過提供衛星遙感大數據產品、空間信息綜合服務及其他方式取得收入。

世紀空間稱,其核心技術包括遙感衛星智能觀測與獲取技術、專有算法、模型和軟體系統等。從其客戶來看,近年來佔其營收超過30%的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衛星遙感數據服務項目,其中一項就是提供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等項目所需數據;其官網顯示,3月25日,世紀空間與空客公司在法國巴黎就開展新一代甚高分辨率衛星的戰略合作簽署協議。

2016—2018年,世紀空間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86億元、4.63億元和6.04億元,同期的淨利潤分別為1584.97萬元、4635.59萬元和7202.34萬元。

同期,公司研發投入從2016年的3082.77萬元增長至2018年的6192.89 萬元,3年翻番,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0.77%、9.41%、10.26%。

世紀空間2016年1月6日在新三板掛牌,同年10月24日,公司向北京證監局提交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輔導備案登記材料,2016年12月5日,世紀空間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終止掛牌,在新三板的時間不足一年。

————————

預計融資額11.32億元

虹軟科技:可按計件模式收取軟體技術授權費

在入選科創板第二批受理企業之前,虹軟科技在業內已經聲名赫赫。公司自我介紹時稱,“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視覺人工智能算法供應商之一”。

此前有媒體報導稱,“目前全球TOP20安卓手機均採用虹軟技術,虹軟的智能雙攝、AI美顏、智能HDR等AI拍照算法在安卓主流手機市場佔有率達到80%以上。”

虹軟科技進入視覺人工智能領域已有25年。虹軟科技原為ArcSoft US(一家在美國成立的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創建於1994年。虹軟科技創始人、實控人鄧暉是美國國籍,畢業於美國華盛頓大學,曾在85年間出現29位諾貝爾獎得主的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2017年,經過一系列股權重組後,虹軟科技成為境內上市主體。

招股書顯示,虹軟科技積累了大量視覺人工智能的底層算法,這些底層算法具有通用性、延展性,除了可以廣泛運用於智能手機外,還可應用於智能汽車、智能保險、智能零售、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目前,公司已經開始進入智能汽車、智能保險等領域,且簽署了部分訂單或合作合約。

虹軟科技稱,公司是中國企業中少有可以按計件模式對國內外客戶收取軟體技術授權費用的企業,即按照客戶生產的裝載有虹軟科技算法技術的智能設備的數量進行收費,體現了虹軟科技的技術能力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

虹軟科技2016—2018年研發投入分別為9026.84萬元、 1.09億元和1.49億元,公司研發投入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均超過30%。

————————

預計融資額3.04億元

科大國盾:國內第一的量子保密通信企業

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科大國盾”)是全球少數具有大規模量子保密通信網絡設計、供貨和部署全能力的企業之一。

公司介紹稱,其為各類光纖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以及星地一體廣域量子保密通信地面站的建設系統地提供軟硬體產品,為政務、金融等行業和領域提供組網及量子安全應用解決方案。

招股書顯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的量子信息研究團隊,是科大國盾的技術起源,該團隊在量子信息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成果,曾獲得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2018年度克里夫蘭獎”等。團隊核心成員潘建偉院士是“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的領銜人物,曾獲美國光學學會(OSA)“2019年度伍德獎”;中科大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彭承志,則是科大國盾董事長。

科大國盾擁有專利169項,其中發明專利40項、國際專利11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179項,產品市場佔有率始終位居國內第一。

科大國盾稱,其主要產品是量子保密通信網絡核心設備、量子安全應用產品等四大門類,被部署在量子保密通信骨乾網、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網和行業量子保密通信接入網。

招股書顯示,科大國盾產品在典型工程應用、大型會議保障中受到廣泛認可。我國目前已建成的實用化光纖量子保密通信網絡總長(光纜皮長)已達7000余公里,其中超過6475公里使用了科大國盾提供的產品,且處於在線運行狀態,包括京滬乾線、武合乾線及北京城域網等項目。

2016—2018年,科大國盾營業收入分別為2.27億元、2.84億元和2.65億元,其中34%、21%和58%來自第一大客戶神州數位系統集成衣務公司,此客戶採購的產品主要用於中科大承建的量子保密通信“京滬乾線”技術驗證及應用示範項目、國科量網承建的國家廣域量子保密通信骨乾網絡建設工程項目等。

報告期內,科大國盾研發投入總額分別為5318.03萬元、7344.36萬元和9620.95萬元,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23.41%、25.89%和36.35%,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佔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為28.73%。

招股書稱,科大國盾擬募資3.04億元,其中2.57億元用於量子通信網絡設備項目,0.47億元建設研發中心。

————————

預計融資額6.08億元

特寶生物:財務數據與股東數據“打架”

廈門特寶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特寶生物”)主要從事重組蛋白質及其長效修飾藥物研發、生產及銷售,是國家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

招股書顯示,特寶生物以免疫相關細胞因子藥物為主要研發方向,核心技術主要包括聚乙二醇重組蛋白質修飾平台技術、蛋白質藥物生產平台技術和藥物篩選及優化平台技術。公司已開發完成了 4 個治療用生物技術產品,用於病毒性肝炎、惡性腫瘤等疾病的治療。

特寶生物稱,報告期內,其研發團隊入選國家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十一五”以來,該團隊共計承擔了9項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5名核心技術人員在公司任職都超過15年。研發團隊核心周衛東是複旦大學生物與醫藥工程博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公司董事、總經理孫黎是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碩士,高級工程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在研發投入上,特寶生物2016—2018年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3.17%、13.61%、9.67%,佔比下降較快。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通化東寶(600867.SH)持有特寶生物33.94%的股份。但特寶生物招股書中的財務數據,與通化東寶的財務數據披露內容有不相符之處。

特寶生物招股書顯示,其2017年度營業收入為3.23億元,淨利潤為516.86萬元;2016年度的營業收入為2.8億元,淨利潤為2931.41萬元;截至2017年底,資產總額為6.37億元。

而通化東寶2017年年度報告顯示,特寶生物2017年度營業收入為3.26億元、淨利潤為1366.31萬元;2016年度的營業收入為2.86億元,淨利潤為3660.14萬元;截至2017年底的資產規模為6.43億元。

也就是說,這兩份財務數據中,特寶生物2016年營收、淨利潤,2017年營收、淨利潤和資產規模,均有不一致的地方。

————————

預計融資額8.04億元

微芯生物: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例均超過55%,17家中最高

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微芯生物”)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具備從藥物作用靶點發現與確證、先導分子的發現與評價,到新藥臨床開發、產業化、學術推廣及銷售能力。

招股書顯示,微芯生物在國際上率先構建了基於化學基因組學的集成式藥物創新和早期評價技術體系。截至2018年末,微芯生物擁有104名研發人員,佔員工總數的28%。公司現任董事長、總經理、首席科學家魯先平在分子醫學、腫瘤、神經內分泌等方面具有較深造詣,作為主要負責人承擔多項國家“十三五”和“863”等重大科技專項的研究工作。微芯生物已經申請國內外發明專利121項,已獲得外國專利56項,獲得3項軟體著作權證書。

微芯生物介紹,其產品包括腫瘤、代謝疾病和免疫性疾病三大治療領域,主要產品有西達本胺,西列格他鈉和奧羅尼等,是公司自主研究發現與開發的新分子實體且作用機制新穎的原創新藥。

比如,已正式上市銷售的國家1類原創新藥西達本胺,是全球首個亞型選擇性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製劑;已開展多個適應症Ⅱ期臨床試驗的國家1類原創新藥西奧羅尼是機制新穎的多靶點多通路選擇性激酶抑製劑。

值得一提的是,微芯生物2016—2018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0.85億元、1.11億元及1.48億元,其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高達60.52%、62.01%、55.85%,在首批、第二批上交所受理申請科創板IPO的17家企業中最高。

招股書稱,微芯生物本次擬募集資金投向創新藥研發中心和區域總部項目等6個項目。

————————

預計融資額10.09億元

華興源創:大客戶為蘋果、三星、LG、京東方

蘇州華興源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興源創”)主要從事平板顯示及集成電路的檢測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

招股書顯示,華興源創的核心技術包括柔性OLED的亮度不均勻(Mura)補償技術、應用於7.5GHZ以下射頻芯片的測試解決方案等方向,全部核心技術均為自主研發取得。公司取得了19項發明專利,10種產品被江蘇省科技廳認定為高新技術產品。

截至2018年底,公司擁有955名員工,其中,400名為技術研發人員,佔比41.88%。2016—2018年,華興源創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是9.25%、6.83%、13.78%。

華興源創介紹,其在顯示技術、觸控技術、圖像算法、自動化等方面,可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為客戶提供定製化服務,並具備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在信號和圖像算法領域,具有多項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成果。

招股書稱,華興源創自主研發的各類測試設備主要應用於全球高端移動觸控產品製造流程中,在液晶顯示器(LCD)與柔性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觸控檢測上突破了國外長期的壟斷,改變了我國主要依賴進口的狀況。

檢測設備和檢測治具是華興源創主要收入來源,2016—2018年佔比分別是95%、97%和92%。前五大客戶同期為公司貢獻的銷售收入佔比分別為80%、88%和62%,主要是蘋果、三星、LG集團、京東方等公司。2016年和2017年,蘋果為其主營收入貢獻比例從5%提高到20%,2018年沒有出現在前五名單中。

與同行業的精測電子(300567.SZ)主要財務數據對比,華興源創加權淨資產收益率和毛利率都高過精測電子。

文字編輯:周琦

新媒體編輯:王新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