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7種教育方法,可能會毀了你的女兒

你以為是在愛她,其實是在害她。

作者:小豆嬸兒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自尊意識專家阿尼·伯格(Anea Bogue),同時也是兩個女孩兒的媽媽。

她的大女兒正值青春期,小女兒才剛7歲。

在成為教育家之前,她還是一名有著10年教育經驗的中學老師。

為了兩個女兒能夠健康長大,Anea自學考試成了國家認證的生活教練和作家,還創辦了Real girl研習會,專門探討女孩兒的自我成長。

她出版過轟動美國教育界的書籍,名字叫做《9 Ways We're Screwing Up Our Girls and How We Can Stop: A Guide to Helping Girls Reach Their Highest Potential》。

翻譯過來,就是《我們正在毀掉我們女兒的9個方式和我們如何停止:一個幫助女孩發揮她們潛能的指導》。

在這本書裡,她分享了7個【DO NOT(不要)】,列舉了經常會被父母忽略的7個教育誤區。

01

DO NOT ——教導她有禮貌且要保持安靜

我們從小在“女生要安靜”“女生要有禮貌”的聲音裡長大,也就自然而然把這種觀念傳遞給我們的孩子,教導女孩們要淑女乖巧,要文靜友善。

但,舉止端莊有禮貌不等同於沉默寡言不說話。

事實上,大多數女孩都被教導成了後者,性格漸趨“內向”,不敢展示自己,更不敢為自己發聲。

從前段時間幼稚園層出不窮的虐童事件,到備受關注的校園霸凌事件。

遭遇不幸的女孩,極少數能在第一時間向父母傾訴,尋求幫助。

從不敢在課堂上舉手發言,到不敢說出受到的委屈,她們習慣了隱忍,習慣了獨自舔舐傷口,這一切都來源於從小接收到的資訊:你要學會乖巧,避免與人發生衝突。

哪怕我們都想要女兒文雅有禮貌,但更多的是要告訴她:遇到讓你感到不適的事情,你可以大聲說不,你可以在課堂上大聲發言,也可以盡力捍衛自己的觀點,你要你想,你都可以說出來。

向女孩灌輸乖巧、友善的概念沒有錯,前提是她得有反抗危險的能力。

02

DO NOT ——給她買帶有鮮明性別色彩的玩具

倫敦大學的老師Brenda Todd做過一場街頭問卷調查。

他對幾十名成年人提了同一個問題:“如果你要給一個小男孩或者小女孩買玩具,你會買什麽?”

所有的參與者,給男孩選擇的玩具不外乎是賽車、樂高和各種球類,給女孩的玩具就是洋娃娃、廚具類模型和粉紅色的泰迪熊。

這似乎成了某種共識:女孩的玩具都關於儀表妝容,而男孩的玩具都偏向發明、探索、競爭。

Facebook的首席運營官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中說道:

“有些女孩喜歡超級英雄,有些女孩喜歡公主;有些男孩喜歡超級英雄,有些男孩喜歡公主。那麽,為什麽所有的女孩都必須買粉色的東西,而所有的男孩都得買其他顏色的東西?”

給女孩兒色彩鮮明的玩具,只會限制她的能力。

我們需要孩子掌握的,是玩具給她帶來的某一項技能或特質,而不是把玩具貼上性別標簽,為你的女兒設限。

沒有誰規定女孩只能玩粉色的洋娃娃裡,她也可以像所有的男孩子的一樣,去冒險、去競爭,在純粹自由的環境裡,個性鮮活,熠熠生光。

03

DO NOT ——對她的誇讚只有漂亮

看過一篇中外教育對比的文章,裡面有個小細節。

在國外,大多數父母都很抗拒自家的小孩被別人誇讚“好看”“漂亮”,尤其是女兒。

他們覺得外貌是天生的,並不值得被褒獎,只有後天的努力才應該被稱讚。

蔡康永曾說:“我們喜歡被誇獎聰明,勝過被誇獎勤勞;我們喜歡被誇獎漂亮,勝過被誇獎整齊。我們顯然認定天生就有的,比努力才有的,更令人高興。”

儀表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女孩的內在。和小女孩打交道,如果只是膚淺地誇她的外貌,那漂亮也等同於貶義詞。

有這麽一個故事。

說的是小區裡的一個媽媽,當別人誇她的女兒漂亮時,她準備的三種回答。

遇到長輩誇獎時,她回:“現在的小孩子吃得好穿得美,沒有幾個是不漂亮的。”

遇到路人誇獎時,她會模仿女兒的語氣:“謝謝阿姨,因為我今天聽話了,所以才漂亮!”

遇到熟人誇獎時,她會說:“再誇她會驕傲的,哪天不好看了,就該傷心了。”

誇具體不誇全部、誇努力不誇聰明、誇事實不誇人格,這才是誇獎女孩的正確方式。

04

DO NOT ——把她培養成“公主教”教徒

現在流行一種說法,有的女孩沒有公主命,卻被養成一身“公主病”。

很多家長推崇的“公主教育”,就是無條件滿足女孩的所有願望,包攬女孩的全部瑣事,把她像掌上明珠一樣,捧在手心供著。

就連女孩和女孩之間也盛行“公主文化”:當你身處困境時,總會有帥氣多金的白馬王子踏雪而來,拯救你,並且從此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你要做的只有等待。

可現實生活裡的公主,都是見過世面,有真才實學的。

盧森堡公主亞歷山德拉能夠說五種語言,摩納哥Pauline公主是專業的藝術體操運動員和潛水員,約旦公主海亞擁有牛津大學政治經濟哲學的學位,還曾擔任國際馬術協會的主席。

女孩,一定要有自我價值感,你不是甘於等待王子拯救的落難公主,而是勇於為自己抗爭的戰士。

如果你的女兒對公主文化深信不疑,那一定要為她指出故事裡的女主角所做的那些了不起的事情:灰姑娘用參加舞會的方式與繼母抗爭、白雪公主在森林裡交了非常好的幫手、艾莎能夠為自己反抗......

告訴她,你有自己的價值,無需依附任何人。

05

DO NOT ——家裡所有體力活都是爸爸做

阿尼·伯格在書裡對媽媽們說,“讓身強力壯的老爸們去開罐頭,去修理木板和機械可能很容易,但我敢保證,如果你用心,你也能做這些事情”。

父母雙方在家庭活動中,能夠有意識地去挑戰對方的性別分工,是很重要的一點。

如果家裡的所有力氣活都交給爸爸或者其他男性,容易讓女孩兒覺得女性天生弱於男性,女人就是該呆在家裡相夫教子,而不是那個能自己挑起重擔的人。

也許,媽媽們也可以嘗試在女兒面前,去挑戰那些看起來很費力的事情,比如組裝木製家具、修理風扇、更換窗簾。

愛孩子,就要捨得用孩子。

在進行家務分派的時候,也可以讓女兒去協助爸爸,在打下手的過程中,讓她明白,女孩子並不是嬌弱的代名詞,她有力量去應對困難,也能夠發自內心地尊重身邊那些付出體力勞動的人。

女孩兒,要從內心深處肯定自己的力量,而後才能生出愛和喜悅。

06

DO NOT ——隻讓她和其他女孩玩

有一些爸媽,會時常叮囑女兒“記住,你是女孩子,不能老和男生在一起玩”。

如果你的女兒,不管校內校外,身邊的朋友全部是女孩,沒有異性,你會感到安心嗎?

事實上,不管女孩自願與否,只和同性夥伴在一起玩耍,會嚴重影響她的處事風格和社會交際技巧。

某一項研究顯示,從女子學校畢業的女孩,非但沒有超出常人的造詣,反而會更拘泥於性別的刻板印象。

她的思維會被局限,長大後缺乏清晰的識人能力,容易在愛情裡受傷。

兒童心理學家說,父母最重要的職責就是守住女孩的本心,允許她們表達全部的情緒,而不是以“愛”的名義,處處設限。

女孩的成長需要不同的玩伴,包括男孩和女孩,重要的是幫助她們把握交友的分寸感。

07

DO NOT ——批評自己身材或其他女性身材

ABC新聞曾報導,在3-6歲的女孩兒裡,半數人擔心自己身材肥胖,超過70%的12歲女孩,不滿意自己的外表。

就連抖音和微博上,幾歲的小女孩出化妝、減肥教程的也不在少數。

(12歲小姑娘直播減肥、化妝)

動圖(5歲的小女孩出化妝教程)

媽媽在孩子面前,尤其是在女兒面前抱怨自己或者其他女性的身材,會向孩子傳達“美麗來自衣物是否合身或者體重有多輕”的錯誤觀念。

討論如何才能減肥瘦身,如何才能穿進一條小號的牛仔褲,這會讓女孩覺得,女生必須保持好身材,才能被判定為好看和成功。

但真理是,閱讀、思考、學習,才能為女孩贏得尊重而又有意義的生活。

伯格說:“很關鍵的一點是,我們想要女兒怎樣,自己就先要以身作則。”

日常從健康飲食、有氧運動開始,告訴女兒健康才是生命的本錢,絕不能把形體要求發展成過分的身材批評。

適當的時候,帶女兒讀繪本,去遊玩,見見世面,這才是一個女孩兒該有的模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