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跨越海峽 兩岸媒體人黃梅問禪

天下黃梅禪 攝/黃楊

兩岸媒體人聆聽法師禪音 攝/黃楊

「吳頭楚尾看鄂東——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媒體荊楚行」27日來到湖北省黃梅縣,來自台灣聯合報、中國時報、TVBS電視台、台灣世界新聞傳播協會、台灣人民報社、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華夏經緯網、中國台灣網等10餘家兩岸媒體的20名記者在中國禪宗發源地黃梅,以腳丈量、屏心體會,尋宗問道「禪文化」。

如果你從未到過黃梅,但你一定聽過《天仙配》,作為中國五大劇種之一的黃梅戲就是從「千年古邑」黃梅而來,然而黃梅不僅僅擁有黃梅戲一個「標籤」,更是馳名中外的佛教禪宗發祥地。東山之上、碧玉流水邊,「天下祖庭」五祖寺、四祖寺已然見證禪宗千年變遷,佛心巋然!

跨越海峽 尋蹤「南廊競偈」

1300多年前,五祖寺的「南廊」之下,神秀與惠能留下了兩首著名的偈子,千年前誰都沒能料到,這對後世禪宗的發展是何等深遠,甚至於人們對於禪宗的最初印象就是來自於「南廊競偈」的故事,而去五祖寺一睹南廊風采成為每一位參禪者的必選項,來自台灣《聯合報》的楊大德就是其中一位。

合掌、頂禮、問訊,每一處供佛所都能見到楊大德虔誠供拜的身影,來到「天下祖庭」五祖寺,楊大德最大的心願是能夠一睹六祖慧能大師傳承衣缽的故事發生地——「南廊」。《壇經》記載,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間,稱為「南廊」。南廊中有神秀的「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南廊中還有慧能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五祖寺的廊院式布局讓台灣《聯合報》的楊大德與一眾兩岸媒體人頗有種不識「南廊」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寺」中的無可奈何!最終幾番周折,穿過五祖真身殿東面的小門,曲徑通幽處連接的正是1300多年前「禪林競偈」的故事誕生地「南廊」,跨越海峽的南廊尋蹤也終於有了圓滿的結果。

「法乳同源 共築中國夢」

黃梅天下禪。遠赴四祖寺、五祖寺問禪的不僅僅是楊大德,近年自台灣來黃梅參拜祖庭的信眾絡繹不絕,而黃梅縣也面向台灣佛教聖地佛光山及普通信眾舉辦了一系列重大佛教交流活動。2013年黃梅四祖寺、五祖寺供奉的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兩尊祖師金像;2014年黃梅四祖寺、五祖寺供奉的始祖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六祖惠能四位祖師金像連同首次的兩位祖師被佛光山以盛大的安奉儀式全部安奉在金佛大殿,供世界遊人參拜,同時佛光山斥巨資修祖師殿專供六祖祖師,「法乳同源 共築中國夢」海峽兩岸禪宗文化交流獲得兩岸民眾的廣泛好評。

吳頭楚尾看鄂東,「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媒體荊楚行」還將在未來的2天時間裡繼續深入湖北東部地區探究鄂東人文歷史,參訪華夏青銅文化發祥地,素有「青銅古都」之稱的黃石等等。


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 兩岸武漢共襄盛典

第八屆海峽兩岸李時珍醫藥文化與產業合作發展論壇在武漢隆重開幕 攝/黃楊

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暨第八屆海峽兩岸李時珍醫藥文化與產業合作發展論壇現場 攝/黃楊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5月25日,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暨第八屆海峽兩岸李時珍醫藥文化與產業合作發展論壇在武漢隆重開幕。論壇以「傳承中華傳統醫藥文化,深化兩岸產業交流合作」為主題,來自兩岸知名專家、學者、產業界人士300餘人蔘會,為海峽兩岸中醫藥文化與產業交流發展建言獻策。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司司長余海洋開幕式中致辭表示,目前,中醫藥發展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傳承發展李時珍醫藥文化,深入挖掘《本草綱目》的重要價值,推進中醫藥在新時代的新發展、新作為,是包括兩岸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共同的歷史責任。

台灣海基會前副董事長、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前主任高孔廉指出,自2016年後兩岸關係陷入低潮,當下儘管兩岸官方交流中斷,但更有必要加強兩岸民間的交流與合作,尤其是兩岸中醫藥產業方面的合作。中醫藥作為連接兩岸關係的重要紐帶,對兩岸人民生活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高孔廉希望,兩岸能夠在未來繼續推進《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定》的落實,推動兩岸臨床試驗互相采認,集合產、官、學界能量為兩岸中醫藥產業發展尋找共同努力的方向及合作的範圍。

湖北省委常委爾肯江?吐拉洪致辭並宣布論壇開幕,他先後向出席論壇的兩岸嘉賓介紹了湖北經濟發展與鄂台經濟往來相關情況,他表示湖北是中醫藥大省,中醫藥資源、中醫藥科研和中醫藥產業實力均位居全國前列。目前,僅東湖高新區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光谷生物城)就聚集各類生物企業超過1800家,企業總收入超過千億元,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第三。2017年,湖北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65兆人民幣,來鄂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達到269家。

爾肯江?吐拉洪特別指出鄂台淵源深厚,兩地醫藥產業具有極強的互補性,產業合作前景無限。截至目前,在湖北投資的台資企業近2700家,投資總額超過210億美元。「我們熱忱歡迎更多的台灣企業家到湖北投資,在中醫藥文化及相關產業等領域尋求發展」 。

據悉,本次論壇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湖北省衛計委、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湖北中醫藥大學、黃岡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記者了解到,開幕式結束後論壇活動還將持續至26日,主辦方還將組織台灣嘉賓赴湖北蘄春縣出席李時珍祭祀大典、李時珍紀念館新館開館儀式等重要活動。


專訪高孔廉:台灣青年是兩岸關係最重要的紐帶

台灣海基會前副董事長、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前主任高孔廉論壇致辭 攝/黃楊

台灣海基會前副董事長、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前主任高孔廉今天在武漢接受華夏經緯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兩岸之間各種重要的紐帶裡,台灣青年是更為重要的紐帶,「青年屬於未來,當台灣未來一代對大陸有所認識的話,那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影響也必將很大」。然而民進黨當局現在對於兩岸之間的任何交流活動都採取阻擋的措施,包括台灣學生赴大陸讀書在內,這在高孔廉看來實在做的「太過分」!

高孔廉特別指出,最近島內很多高中畢業生申請赴大陸念書,其中需要高中校長寫推薦信,然而他們居然被民進黨當局有關部門約談。對此,高孔廉表示「這個實在是太過分了」!

記者了解到,就在23日台北、桃園兩地各有一所高中名校校長證實,為畢業生赴大陸攻讀大學寫推薦信一事,他們受到民進黨當局有關部門關切。

台灣高中畢業生「赴陸求學潮」的爆發是兩岸交流水到渠成的自然選擇。2月28日,隨著「惠台31條」措施的出爐,台生、台商將享有各領域同等大陸的「國民待遇」,台灣青年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民進黨當局以「白色恐怖」手段阻攔台生「西進」大陸,最終只能是徒勞之舉!對於「惠台31條」高孔廉稱讚表示,如今大陸各地都有很好的台青創業輔導措施,希望未來能夠得到持續具體的落實。

據悉,「31條惠及台胞措施」頒布後,大陸各地各部門持續加大力度,推進落實。在徵信合作方面、高新技術合作領域、政策補貼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進展。截至4月20日,「31條惠及台胞措施」已在湖北省落地24條;在就業應聘方面,湖北省加快實施「千崗迎台青」計劃;在台胞參與榮譽稱號評選方面,福建、山東、江蘇、湖北在今年「五一」期間表彰了一批台胞。


蘄春全城進入「李時珍時刻」

李時珍紀念館開館 圖為現場嘉賓啟動開館觸摸屏 攝/黃楊

適逢李時珍誕辰500周年,為紀念和緬懷這位為世界科技發展和人類健康做出重要貢獻的傑出的醫藥學家,5月26日,來自兩岸知名專家、學者、產業界人士300餘人齊聚蘄春出席李時珍祭祀大典、見證李時珍紀念館新館開館一刻。

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牌匾授予現場 攝/黃楊

上午9時,隨著兩岸嘉賓共同啟動觸摸屏,李時珍紀念館新館也正式對外開館;同時,儀式上省台辦副主任徐元巨集向蘄春縣人民政府授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牌匾。

圖為李時珍祭祀大典現場 攝/黃楊

鼓三通,鍾九響,中國中醫科學院院士黃璐琦主禮並宣布拜謁儀式開始,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國辰領頌《拜醫聖文》,50名蘄春學子朗聲齊誦,參與拜謁儀式的兩岸300餘人,手持黃菊花與拜醫聖文捲軸肅穆而立,面向陵園三鞠躬,深切表達兩岸人民對李時珍的無限尊崇與緬懷之情。

海峽兩岸文化經濟交流協會理事長汪大華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中國的古聖賢人很多,代表性人物除孔子外就是李時珍先生。紀念李時珍誕辰五百周年相關活動不僅可以讓台灣民眾更多的了解李時珍,更架起台灣同胞與大陸同胞的溝通連接,讓兩岸可以互通有無。

來自台灣高雄的吳先生特意趕赴蘄春參加拜謁活動,從小在中醫師外公的耳濡目染之下,吳先生本人也非常敬仰李時珍,這次來到蘄春就是為了能夠親自瞻仰「醫聖」故裡,圓自己兒時一個夢。

紮根蘄春的還有這樣一位特殊的台商,他就是湖北省醫藥工業十強的李時珍集團總裁林朝輝先生,他表示當初之所以「落戶」蘄春創業就是起因於「曾在台灣一家藥廠老闆的桌子上第一次看到《本草綱目》,就深刻的烙印在腦海裡」。值此李時珍誕辰五百周年之際,林朝輝表示將繼續根植蘄春,譜本草科學新篇,持續不斷地向世界傳播我們寶貴的中醫藥文化。

「時珍精神,民族之魂;華夏子孫,萬代感恩……」細雨連綿的雨湖畔邊還有這樣一群學子,儘管聲音略顯稚嫩但從她們的臉上誰都能尋找到傳承賦予的力量,為在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拜謁儀式上誦讀《拜醫聖文》,這群來自蘄春本地中學的學生們已經練習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學生們還興奮地對記者表示「李時珍就是我們的偶像」、「從小聽著李時珍的故事長大,別提多崇拜了」、「李時珍是蘄春人,我們都是蘄春人,驕傲!」

李時珍人像雕塑 攝/黃楊

據了解,李時珍紀念館建於1980年由鄧小平親筆題名,位於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秀麗的雨湖岸邊,佔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仿古建築面積8千平方米,由四賢廣場、本草碑刻長廊、紀念館、藥物館、百草藥園、墓園六大部分組成。館內設《李時珍生平事跡》和《李時珍醫藥》兩大基本陳列,12個專題展覽。整個館區從前至後呈現出中國古典園林建築風格。

赤壁遊:兩岸媒體人解碼蘇軾的「通用電碼」

「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媒體荊楚行」走進東坡赤壁 圖源:湖北省台辦

兩岸媒體人入東坡赤壁山門 攝/黃楊

「吳頭楚尾看鄂東——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媒體荊楚行」25日揮別武漢,來到黃岡走進千古傳頌的東坡赤壁,解碼余秋雨所言的「通用電碼」。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源自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不止是大陸記者從小背誦的經典詩作,更也是台灣記者兒時默誦千遍的課本。

「放龜亭」 攝/黃楊

三國赤壁古戰場究竟在哪裡?東坡赤壁歷史上發生過什麼故事?蘇軾與這裡有何不解之緣?「坡仙庭」臥的是什麼仙?帶著無數有趣的疑問,來自台灣聯合報、中國時報、TVBS電視台、台灣世界新聞傳播協會、台灣人民報社、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華夏經緯網、中國台灣網等10餘家兩岸媒體的20名記者,隨著講解員的引領先後參觀了「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酹江亭」,觀摩了藏有《念奴嬌?赤壁懷古》 碑文的「坡仙亭」,一覽蘇東坡親筆所畫的《月梅》與《壽星》,遠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放龜亭」。

隻不過,如今的「放龜亭」白龜依舊遠眺巋然不動,但曾經蘇東坡所寫的「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奇景則隨著長江改道而消逝。如今「放龜亭」前方已是一片陸地,只剩下明代的白龜,不畏風霜安守一個小小的池塘,眺望著曾經的煙波浩渺的長江。對此,台灣世界新聞傳播協會的鄒佩育女士表示,未能趕在長江改道前一睹「放龜亭」闊景不得不說是遺憾。

余秋雨在《蘇東坡突圍》裡曾寫過他與台灣記者的一段有趣的交談。當年余秋雨因《文化苦旅》的熱賣接受台灣記者越洋電話採訪,採訪交談中兩人不約而同的都提到了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余秋雨當下肯定地認為那就是「中國文人的通用電碼」。

如今,蘇軾發出的「通用電碼」依舊在兩岸間流傳,甚至是一點就著,哪怕是半山深夜、海峽阻隔、素昧平生。

「二賦堂」 攝/黃楊

「二賦堂」堂內正中木壁高約兩丈,正面刻有前《赤壁賦》,楷書,由清人程之楨書寫;背面刻有後《赤壁賦》,漢隸魏碑二體相兼,由近代著名書法家李開 重寫。兩幅木刻每字直徑三寸有餘,前者豪邁俊逸,後者蒼勁有力。「二賦堂」匾額為清人李鴻章題寫。堂前對聯為辛亥革命領袖黃興所撰。堂內嵌有民國臨時總統徐世昌書寫的二賦與楹聯,亦為世人所重。

「碑閣」石碑作品 攝/黃楊

「碑閣」內四壁嵌有由清人楊壽昌創意、楊守敬選刻的《景蘇園貼》石碑126塊而得名。《景蘇園貼》石刻分為六卷,其中119塊為蘇軾手書,另外7塊為歷代名人題跋。《景蘇園貼》石刻是目前我國蘇軾手書作品最多、摹刻品質最佳、保存最完好的蘇書碑林。


天下黃梅禪 四祖寺、五祖寺

五祖寺毗盧殿 攝/黃楊

五祖寺又名東山寺,由佛教禪宗五祖弘忍大師親手創建於唐永徽五年(654),是弘忍大師的說法道場,也是六祖慧能大師傳承衣缽之地,是中國禪宗發祥地之一,被禦賜為「天下祖庭、天下禪林」。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首批重點寺院。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部門,2010年,被評為首屆全國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集體。

五祖寺毗盧殿又名麻城殿,始建於唐大中年間。宋元符中重修。此後八百年間,歷興毀多達七次。現存麻城殿是明朝萬曆三十年重建,殿內造毗盧遮那佛像,殿名更正復稱毗盧殿。傳說在明代,麻城縣遭遇百年不遇的水旱、瘟疫災難,老百姓饑寒交迫,流離失所,五祖寺施粥贈衣,扶危濟困,最終讓老百姓脫離苦厄,麻城縣百姓遂發願建殿。麻城縣距五祖寺二百餘華裡,所需磚石皆肩扛人抬、遞相轉運而來,千辛萬苦建成此殿。清乾隆四十三年《黃梅縣誌》中「毗盧殿於明復修,由麻城縣人捐作,凡麻城人朝禮五祖寺時,每人必背一磚一瓦 ,故稱麻城殿。」似乎也與民間傳說相契合。

五祖寺真身殿又名祖師殿 攝/黃楊

五祖寺真身殿又名祖師殿,為供奉五祖弘忍真身舍利坐像的殿堂,正面門上方懸掛原中佛協會長趙樸初題寫「真身殿」匾額。真身殿殿塔合一,中部為正殿,後部為「法雨塔」,即藏五祖真身處。法雨塔始建於唐代,並由唐代宗賜名。五祖圓寂後,真身供奉塔中。次年,四眾弟子又依塔建佛祖殿(後改名真身殿)保護法雨塔,此為佛教僧侶埋葬禮製中的最高規格。相傳,北宋末年,蘄州被圍,當地官吏百姓共同奉請弘忍大師真身入城護佑,住持了行隨真身同去,最終使蘄州免遭兵火之災。塔內原供奉的五祖真身,毀於民國十六年(1927)四月。後塑有油沙像,「文革」初期又毀。1935年,重塑弘忍像,安置塔內,以供香火。

五祖寺 攝/黃楊

五祖寺實行農禪並重,且倡導「頓入法界,以心傳心,即心是佛,見性成佛」的禪學思想,逐步創造獨樹一幟的禪學思想體系—東山法門,為禪宗的創新和發展作出重大貢獻,不但在我國佛教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國際上,特別是在日本、印度、韓國、東南亞和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享有盛譽。五祖寺現常住僧人50多人,居士40多人,在正慈法師的帶領下,僧俗二眾為實現五祖寺「常住興盛,海眾安和」願望而盡心竭力,倡人文五祖、弘祖師言教、強僧製建設、建後勤隊伍、美寺院環境,五祖宗風重振、天氣漸顯。

四祖道場山門 攝/黃楊

四祖寺原名正覺寺,又名雙峰寺,建於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距今已有1393年的歷史,是中國佛教禪宗第四代祖師道信大師的道場,是中國禪宗第一所寺院。四祖道信大師大敞禪門,廣接徒眾,開禪僧定居修學之先河,並倡導「坐作並重」,自耕自足,勤坐為本,以農養禪。

四祖寺 攝/黃楊

黃梅四祖寺不但在我國佛教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國際上,特別是在日本、印度、韓國、東南亞和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享有盛譽,也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兩岸媒體人聆聽法師禪音 攝/黃楊

現在的四祖寺經本煥長老中興和凈慧長老增華後,在明基大和尚的帶領下,常住僧人30多人,居士40多人,是全國僧眾集體定居傳法,過團體生活,實行農禪雙修的典範寺院,被評為首屆全國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集體和最具禪修影響力中華寺院。四祖寺倡導生活禪法,辦有《黃梅禪》期刊,舉行以禪修為主旨的四眾共修法會及禪文化夏令營、禪宗文化高峰論壇等活動。千古禪剎,生機煥然。

記者:黃 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