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家長花錢買罪受、孩子暑假比上學還累,真報對輔導班了嗎?

這個暑假,與高溫氣象一樣火熱的是各種培訓班。最近,不少家長在微信朋友圈曬出自家孩子暑期培訓情況。孩子們每周都被排得滿滿當當,甚至一周隻休息一天;家長們也沒閑著,不僅要“見縫插針”去接送,還得付出大筆費用,少則幾千元,多的好幾萬。

面對暑期培訓,家長、孩子年年喊累,卻年年忙。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暑期培訓忙 孩子家長都喊累

周一至周五白天幼小銜接班;周一、周五晚上乒乓球;周三、周六晚上游泳;周四晚上圍棋;周日上午樂高、下午圍棋、晚上寫字……

前幾天,曉曉在朋友圈曬出孩子的暑期培訓安排表,準備博同情,結果引來家人的集體“批鬥”。

“我姐發微信數落,我媽直接打電話過來罵。”曉曉說,兒子馬上要上小學,她心想著讓孩子多學一點,積累一點優勢,沒想“引火上身”——現在,兒子也開始反抗了,說“過個暑假為什麽這麽辛苦,還不如去上幼兒園”。

張女士的孩子是一對龍鳳胎。這個暑假,她給孩子報了英語、寫字、畫畫、舞蹈等課程,“原以為自己可以輕鬆一點,誰知接送成了大難題,每天開著車四處奔波,真是花錢找罪受。”

說到費用,張女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账:兩娃都報了英語、寫字、畫畫、游泳,花費2萬多元,女兒舞蹈班還要6000多元。

儘管開銷巨大,但不少家長還是認為“該報的課程一門都不能少”。陳先生的兒子小騰秋季上六年級,他向來重視孩子的文化課程,暑期給孩子報了數學思維、編程、外語、閱讀等多門課程,培訓花費1萬多元。為了提高孩子各方面素質,他又給報了游泳課程和夏令營等活動,加起來也要1萬多元。陳先生坦言“壓力很大,特別是有些學科類課程,非常貴。拿編程來說,好的老師一節課(一對一)就要2000元。”

記者採訪了多位家長和孩子,家長們的普遍心態是“所有孩子都在學,我家的要是不學,跟別人差距更大了”;而孩子們也是叫苦連天,“過個暑假,怎麽比上學還累!

有證的培訓機構年增200多家

近日,記者走訪了浙江溫州市幾家大型培訓機構,基本上都是門庭若市:孩子們在裡邊上課,家長們坐在門口一邊看手機一邊等待。幾家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透露,數學、英語等科目的暑期培訓班在放假前都已經排滿。

培訓機構生意火爆的背後是家長的從眾心理。記者隨機採訪了解到,很多家長都是跟風報名的。葉女士的女兒小米馬上要進入四年級,此前未報過學科培訓班,但這個暑假她加入了培訓的隊伍。“我們已經拖了一年多了。”葉女士說,二年級的時候,小米就跟她說“班上很多同學都報了數學思維課程”,到三年級,班上超過三分之二的同學都在學,“你說怎麽辦?大家都在學,而且學了確實有作用,特別是附加題,沒學過和學過的同學的差距馬上就出來了。”

也有一些家長報名是為了防止孩子在家放空看電視、玩手機。“我們都去上班了,孩子由奶奶帶著,但奶奶完全管不住,放任孩子一直玩手機。”家長周先生說,這樣不僅會讓孩子變得散漫,還可能影響視力,因此他給兒子報了游泳、舞蹈等課程。

需求驅動供給,培訓機構數量在持續增加。據浙江省溫州市教育局最新統計,目前,溫州市拿到辦學許可證的培訓機構有1027家,涉及學科類、體育類、藝術類等。去年同期,這個數字為800多家。

觀點:假期更應給孩子補什麽課

暑假期間,培訓、補課、遊學以及由此衍生的教育話題,成為了熱點。日前,一項針對北京地區不同收入家庭的問卷調查顯示,67.74%的家庭在暑期給孩子安排了課外培訓班或興趣班,在培訓班或興趣班的數量上,43.55%的家庭選擇2個,24.19%的家庭選擇3個……

不少人懷念過去的暑假,孩子基本處於散養的狀態,家長不用為高昂的教育消費頭疼,孩子可以真正享受假期的自由。然而,那種田園牧歌式的假期必定是回不去了。

隨著收入水準和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家長對多樣化、個性化的教育需求正勁,越來越願意在孩子教育消費上增加投入,而校外教育市場的發展、教育信息技術的進步也迎合了這種需求。從現實原因來分析,家庭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孩子放假了,可家長還需要上班,把孩子送進各類培訓班、興趣班也是無奈之舉。

一些家長把暑假當成了超前學習的搶跑機會,違背教育規律讓孩子提前學習高年級的課程;一些家長則用報班數量的多少,來表達對孩子教育的重視,並以此紓解教育焦慮,可密密麻麻的“課表”讓孩子精疲力盡……

須知,教育與其他消費不同,高投入並不意味著高回報,“進補”前提是必須尊重教育規律、成長規律,必須考慮孩子的接受程度和個人興趣。一味狂補,很可能適得其反,傷害孩子的學習熱情。即便是去菜市場買菜,還要精挑細選,更何況是教育消費呢?家長怎能不精心選擇、合理規劃?

當下,應不應該在暑假給孩子“進補”已經不是問題,關鍵的問題是給孩子補什麽,怎麽補。上述種種“進補”,強調的是知識學習、技能訓練,仍是把孩子束縛在封閉的課堂上。既然暫時告別了校園和課堂,擁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就應該利用假期給孩子補上課堂中無法提供,而成長又急需的內容。

最近,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一中高三班主任蘭會雲帶領11名畢業生騎行1800多公里研學旅行的新聞,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這趟千里騎行,不僅讓一群剛成年的學生感受了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開闊了視野,也幫助這些學生在風雨中克服了惰性、磨煉了意志、錘煉了品格,增強了他們的團隊合作、自我管理的能力。

千里騎行之所以令人欣羨,正在於它給孩子們補上意志品質錘煉、社會實踐能力提升的重要一課。這些彌足珍貴的品質,是無法從相對封閉、拘束的課堂、校園內獲得的。在“跳個木馬、踢個足球、搞個夏令營都謹小慎微、戰戰兢兢”的教育環境中,這種教育方式獨具勇氣、發人深省。

其實很多家長已經意識到讓孩子在開放的大環境中歷練成長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讓孩子通過遊學達到體驗生活、學習自立、開拓眼界等目的。這也就是近年來各類遊學項目備受歡迎、漸成潮流的原因。

不過,一項關於遊學效果的調查則發現,75.0%的受訪家長感覺孩子假期遊學的收獲通常都低於家長預期。隻“遊”不“學”、“遊”多“學”少被指為遊學項目存在的主要問題。面對這種情況,一方面要加強對遊學機構的監管,一方面要用公開透明的機制、健全有力的法律,規範遊學市場的發展,實現良好的遊學初衷。

家長之所以把孩子送進各類商業機構舉辦的培訓班、興趣班、遊學營,與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有關。緩解暑假的培訓熱、補習熱,還應該從拓展假期活動渠道入手。

據報導,暑假期間,重慶市潼南區為3000名中小學生舉辦了一場大規模“補課”,不過補的不是學科知識,而是游泳、滅火、防衛、急救(心肺復甦)、家務等基本生存能力。而且,“補課”的公益性比較強,資金由政府財政、家長和社會支持共同分擔。這種形式,不僅減輕了家長的經濟負擔,有利於緩解培訓熱,也讓孩子從中獲得了受用終身的生存技能,可謂是一舉多贏。

這也啟示我們,應該整合全社會各方面的資源,為孩子多渠道提供更多公益性活動資源,充實他們的暑假,幫助家長分擔陪伴孩子的負擔。

田園牧歌式的“散養”模式不一定就是好的,也注定回不去了。如何利用暑假這一時機,讓孩子在社會大課堂中歷練成長,幫助他們打破校園、課堂的封閉與拘束,在更廣闊的社會天地中提高能力、錘煉品質,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是家長、學校、政府部門以及全社會都應該認真思考和對待的問題。

而在微博熱門話題#7000元暑期培訓班報名靠搶# ?眾多家長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網友@斷了線的灰機:反對歸反對的,大多數家長都很反感,可是輪到自己孩子的時候還是會選擇隨大流,沒辦法。

而一些網友們則表示,家長之所以給孩子報名參加這些超前超標的培訓班,除了有拓展思維、提升能力等多方面的考量,更重要的還是競爭壓力。

網友@冰靈木兮:不是家長想報,誰不想省點錢帶孩子出去旅遊,問題是一個暑假過去了,別人孩子會的東西你家的不會,學校課堂又不教,那還能怎麽辦呢?

還有一些網友則更為理性,表示要依據孩子的自身情況做決定。

網友@莫測要努力學習:要根據孩子的水準量力而行。

你怎麽看?

綜合整理自:溫州網 中國教育報 微博評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