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喜馬拉雅頻傳IPO,版權問題愈演愈烈之下將何去何從

藍鯨TMT記者 費騰

近日,中國在線音頻平台喜馬拉雅FM(下稱“喜馬拉雅”)再傳IPO,已選擇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安排5億美元至10億美元的公開募股,上市地點計劃為美國。

從2018年起,喜馬拉雅曾多次傳出上市消息,喜馬拉雅FM第二大股東、證大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戴志康去年5月透露,喜馬拉雅FM估值已達200億元,有望2019年在A股上市。不過,對於上市傳聞,喜馬拉雅官方稱目前並無確切上市計劃與安排。

9月1日,戴志康因涉嫌非法集資已向警方自首,上海市警察局浦東分局在立案偵查後已對戴志康等依法采取刑事強製措施,並查封相關涉案資產。業內開始出現喜馬拉雅上市計劃或受影響的討論,截至發稿,喜馬拉雅方面並未對此作出回應。

從喜馬拉雅自身的情況看,目前其已躋身在線音頻頭部平台行列,但隨之而來的版權問題也愈演愈烈。有觀點認為,喜馬拉雅內容付費走的是流量模式,當付費內容的風口漸漸過去時,整個音頻市場行業也將逐漸進入瓶頸期,用戶將會對“碎片化、同質化、非標化”的內容失去信心。

喜馬拉雅躋身頭部平台,版權問題卻愈演愈烈

喜馬拉雅FM由余建軍、陳小雨在2012年8月成立,2013年3月上線音頻分享平台,2016年6月,喜馬拉雅嘗試付費音頻,上線精品付費專區,2018年4月會員系統上線。

同時,喜馬拉雅先後與閱文集團、中信出版集團、上海譯文出版社等出版商合作,合作內容包括有聲改編、IP孵化、版權保護等。

《2019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喜馬拉雅用戶滲透率為62.8%,佔據音頻行業第一梯隊;荔枝、蜻蜓FM、企鵝FM居第二梯隊,用戶滲透率為33.5%。

不過,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對藍鯨TMT記者表示,作為頭部平台的喜馬拉雅,其發展現狀或不如預期。

今年5月,天眼查數據顯示,喜馬拉雅組織架構發生多項工商變更,公司注冊資本減少314餘萬元,縮減5.22%。此外,包括小米副總裁洪峰在內的12名董事退出,僅剩喜馬拉雅FM CEO余建軍一人。

喜馬拉雅對此回應稱,此次股權變動是因為公司要搭建VIE結構(所有境內VIE公司的董事變更為境外母公司的股東,屬於VIE標準結構)。

更為重要的是,圍繞在喜馬拉雅身上的版權問題愈演愈烈。藍鯨TMT記者搜索天眼查相關數據發現,僅今年一月,喜馬拉雅就有數十條圍繞版權爭端的開庭信息,且多數案由涉及“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此前,唐家三少作品《鬥羅大陸》曾未經授權被發布在喜馬拉雅平台上,此事以平台被法院判決侵權並賠償版權方15萬元告終;2018年,作家蔡春豬、唐小飯、張瑤等人的作品均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出現在喜馬拉雅有聲書作品中;同年9月,作家丁道師也發現其和蜻蜓FM聯合推出的一檔原創音頻節目出現在喜馬拉雅FM平台上,用戶無需付費就可以免費收聽下載。

針對平台的版權問題,喜馬拉雅副總裁薑峰解釋稱,喜馬拉雅擁有一套版權審核體系,原創內容會被整合進版權管理資源庫,用戶上傳內容經由機器自動審核後也會有人工進行再次審核。但用戶上傳的內容數量巨大,難免會有紕漏。

不過,業內普遍認為,喜馬拉雅作為專業的內容平台,必然需要承擔對用戶上傳內容的審核義務,且這項義務不因內容數量多少而變動。這就要求,平台需要對內容審核嚴加把控,同時提高平台主播的版權意識。

互聯網行銷專家肖明對此表示,一方面,喜馬拉雅要嚴格正視版權問題,這是平台長遠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但另一方面,貿然施以重壓,也極可能動搖平台的根基。

倚重優質內容的音頻平台將何去何從

目前,音頻平台間的競爭主要還是圍繞“優質內容”展開。艾媒谘詢發布的《2019上半年中國在線音頻市場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在行業頭部平台中,喜馬拉雅FM、蜻蜓FM均主打大IP以及內容付費產品開發的PGC模式(專家生產內容模式);荔枝FM則選擇通過UGC模式(用戶生產內容模式)進行商業探索。

艾媒谘詢分析師表示:“PGC模式能保障平台生產出高質量內容,但要面臨成本高,活躍度低的窘境;UGC平台可以聚集更高人氣,避免出現侵權問題,但也要面臨內容良莠不齊的情況。”

日前,艾瑞谘詢發布的《2018 年中國在線知識付費市場研究報告》指出,未來三年,知識付費產業規模還將保持較高成長性持續擴張,預計到 2020 年,該產業規模將達到 235 億。

高速增長下,音頻平台已度過初期生長擴張階段,形成一定用戶規模,網絡音頻內容以及用戶的需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碎片化時代,大家沒有完整的時間看書,這些音頻平台的出現可以滿足我們的需求,開車路上、睡前都可以聽自己想聽的內容補充知識。”音頻玩家萬筱熙對記者表示。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對藍鯨TMT記者表示,“這些音頻平台技術門檻並不高,優質內容是吸引人群的基礎,付費+廣告的商業模式不足以支撐平台實現盈利。”

他認為,音頻付費平台的消費人群主要為年輕群體,通過“打造大V—IP化—粉絲團隊”這一類似於粉絲經濟的模式獲取流量。消費群體“不理性”的行為是其主要收入來源。

正如沈萌所說,目前喜馬拉雅的內容付費走的是流量模式,當付費內容的風口漸漸過去時,整個音頻市場行業也將進入瓶頸期,用戶將會對“碎片化、同質化、非標化”的內容失去信心。

解決“同質化”問題的關鍵在於平台主播是否能持續輸出不同的內容。音頻行業的格局已建立七年,這七年間,主播不間斷的輸出已“透支”了內容成本,無法通過最優質的內容來擴大客戶群。

而音頻行業“碎片化、非標化”的特點需要尋求合適的商業變現途徑。喜馬拉雅副總裁殷啟明曾直言,商業變現模式是現階段平台最大的挑戰。不同於以播客為主的國外音頻生態,國內的聲音經濟拓展了播客行業的外延,發展出以音頻為中心的商業模式,但是音頻領域的整個商業模式是有待開拓的。

互聯網行銷專家肖明對藍鯨TMT記者表示,“隨著知識付費熱潮的逐漸退去,如何進一步構建可持續發展的音頻內容與場景生態,為用戶、為行業創造更多價值將成為賽道競爭的重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