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電影院線要下線了

在剛剛過去的10月,曾經盛極一時的星美院線就被頻繁爆出關門、暫定營業等各種消息。僅廣東省就有多家星美影城關門,深圳星美影城也有多店關門。更有報導稱,星美因拖欠工資,全國維權人數超過了3000人。

可以說,中國電影院線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轉折點。一方面是一萬多家電影院密集的分布於國內各個城市,市場幾近飽和。另一方面,由於觀影技術的衝擊,閱聽人被不同管道分流,單塊銀幕盈利比前兩年出現了嚴重下降。此外,由於房地產市場的動蕩,基於影院的投資失去了保值,甚至升值的開發價值。

今年影視行業無論從製作還是到院線,整個產業各個環節都面臨著危機。相對於前幾年影視院線的快速擴張,星美的大量關門或許只是院線大轉捩點的開始。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電影行業產能過剩

做電影院的,這兩年最怕聽到周圍又開了一家,尤其開在四五線城市的電影院,由於人口規模小,對市場的變化更為敏感。

從幾年前到現在,中國的電影院數量飛漲。

根據國家電影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3月底,中國內地電影院合計9965家,銀幕總數達到54165塊,銀幕總數位居世界第一。而在54165塊銀幕中,3D銀幕47541塊(可兼容放映2D電影),佔全國銀幕總數88%;全國地級市影院5060家,縣級影院4905家;巨幕合計797塊,其中IMAX銀幕502塊,中國巨幕295塊。

這些數據僅僅是具有一定規模的影院數量統計,市場上還存在大量的私人電影院、4D、5D小院線。有數據顯示,這些小電影院在國內已達到9萬多家。

“我家在的小縣城就有兩家以上的電影院,大多數場次都沒有人看。”剛剛過去的國慶節有回老家的朋友這樣感歎。

院線下沉,原本是為了滿足更大的觀影需求,但過度的建設則將影院與觀影的供需平衡打破了。就像這個小縣城,人口不多,或許1家電影院就已經能夠滿足當地人的觀影需求,過多的建設,結果也只能是多場次空置,上座率不高,當院線的盈利能力遠低於成本支出,那結果也就顯而易見了。

根據藝恩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個季度全國影院數量總計10089家。對比之前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短短6個月,全國影院淨增124家。

數據來源:藝恩

伴隨著影院數量的增長,是場均收入的下降。《第一財經日報》在一篇文章中引用電影投資人高軍的分析,認為場均收入的紅線正在逼近。“電影內部人士特別關注的點,叫作場均收入,就是每場電影收入多少錢。2015年是七八千元,2016年降到了610元。而且有一條紅線,如果場均收入低於550元,影院收入就會受到威脅。

數據來源: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

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單影院票房產出591.4萬元,2017年單影院票房產出升高至598.5萬元;而單銀幕票房產出則從2016年單111萬元,下降到105.71萬元。

根據拓普電影智庫數據顯示,在今年的10個月裡,確認倒閉或停業整改的影院已接近300家。近3個月內因營業調整等原因,沒有票房入账的影院已經多達2100家,佔全國影院總數的五分之一。

電影院產能嚴重過剩,單塊銀幕盈利能力逐步下滑,影院經營困難。這就是中國電影院線的現實。

中國電影院的現狀與美國當年歌劇院的發展何其相似,要知道“1900年左右,在紐約就有37家歌劇院,但現在只有一家了。”

市場供需關係已經轉變,而你的城市還缺電影院嗎?

觀影技術對院線的衝擊

“我預計10年或者15年之後,許多在美國上世紀90年代建造的多功能放映廳可能都要倒閉。”紐約電影節名譽主席理查德·佩納在2016年北京舉辦的一場國際電影產業高峰論壇上斷言。

也許,這不是聳人聽聞。

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有兩點,首先是技術對觀影方式的改變,導致人們把更多觀影時間用在手機或者電影上觀看影視內容。

其次則是因為流媒體的發展,新上映院線電影在下映之後就會在各個平台播放,這就讓很大一部分人在面對上映的新片時多了一個選擇——對於那些不足以吸引人走進影院的影片時,無論從經濟角度還是便捷的角度,人們寧願等它下映之後在手機或其他智能終端上觀看。

美國電影協會相關報告稱,2017年全球電影票房達40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但世界第一大市場北美在這一年裡的票房收入111億美元,下滑2%,而其觀影人次為12.4億次下滑6%,是1995年以來該市場觀影人次最低的一年。同時,該報告指出,家庭娛樂收入在2017年高達478億美元上漲11%,其中大部分來自影片流媒體服務。

圖片來源:網絡

“你花了更多的錢,卻只有更少的觀眾和更少的影響。”前派拉蒙影業總裁亞當·古德曼(Adam Goodman)說道,“你開始電影項目,就只能看到票房在逐漸燒毀。”

“在家裡提供電影服務可能會吸引有著年幼孩子的人們。”《界面新聞》在關於“美國院線的危機”的一篇文章中援引美銀美林媒體分析師傑西卡·雷夫·科恩(Jessica Reif Cohen)話稱,“這是一件必須發生的顯而易見的事情。”

雖然美國2016年的電影票房達到了創紀錄的110億美元,全球票房達到了386億美元。但美國電影界沒有人因為這一數據就對美國院線未來表示樂觀,美國媒體不只一次報導,“聰明的資金正在離開”。

據美國電影專家分析,之所以出現這種高增長,是因為經濟發展帶動的通貨膨脹以及高票價造成的。市場實際的情況是,在一片增長數據的背後,越來越少的人走進電影院去看電影。根據美國電影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電影院上座人數基本持平,略微下降。

手機都可以播放杜比全景聲,一鍵可以在家輕鬆投屏,網絡平台影視劇內容越來越豐富的現在,看電影不再是滿足社交和欣賞大片的需求時,人們還有什麽理由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走進電影院呢?

由於技術的進步,未來的電影內容格局一定會與現在不同:強調高聲效大特效的超級大片,觀眾會為此走進電影院,而不那麽要求視聽技術的中小電影,觀眾大多會選擇通過流媒體進行觀看。

對此,市場已經通過自身的數據變化闡述著這個未來了。中國電影院線全面下滑的數據中,以普通2D螢幕下滑最為嚴重,而擁有杜比全景聲,巨幕技術,IMAX技術的單塊螢幕,盈利非但沒有下降,反而在持續上升。

在這種市場趨勢下,未來影院必然出現高端化、功能化發展趨勢,如華誼兄弟要自建高端影院品牌,國美要建VR(虛擬現實)影院,蘇寧要建智能化、個性化影院等。

電影院投資價值已大不如從前

國內開設電影院線的,要麽是像星美這樣租賃場地的,要麽是像萬達、幸福藍海這樣的地產商通過自有項目開設電影院的。

這次被廣東星美事件波及的還有曾被星美收購的其他影院。據浙江在線報導,星美此前在浙江收購了20余家影院,半數已不能正常營業,其中不乏像西田CC影城這樣剛被收購就拖欠物業租金的院線。

另據《錢江晚報》報導,貓眼電影APP上顯示,星美國際影城在台州地區的“臨海鹿城店”“黃岩店”“杜橋店”“椒江店”,紹興地區的“城市客店面”“嵊州時代店”“新世界店”,嘉興地區的“長安佳源店”“新滕佳源店”,金華地區的“上溪店”“佛堂店”“金發廣場店”“武義桐琴店”,以及寧波的“奉化樂緣店”,這些影院都顯示“該影院暫無排片資訊”。

而這些星美影城所存在的問題,都直指一個關鍵點,資金不足,也就是在星美極速的擴張背後,房租、人工等運營成本大幅上漲,而影城的票房增長速度卻不能覆蓋成本支出。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星美控股影院總營收為29.28億元。另據了解,2013年,星美只有83家影城,到2017年年底,星美在全國已擁有約365家影城、2290塊螢幕。

數據來源: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

在觀影需求發生變化,影院市場日趨飽和的情況下,影院的盈利覆蓋不了支出時,這些以租賃為主的院線,倒閉或被收購也就成為大概率事件。

而以萬達代表的地產資本基因的院線,如保利地產、寶能集團、泰禾集團等,其院線業務定位是通過電影帶來的流量,從而提高物業租售價值,從而獲得盈利。

在壹娛觀察往期文章《73家房地產企業掘金電影行業》一文中,就對萬達模式做了比較詳細的介紹,在萬達城的設計中,把購物中心、創意休閑街區、影視主題公園、酒店集群以及辦公大樓集合在一起,打造城集文化、旅遊、觀光為一體的巨型“消費王國”,電影院則是萬達城核心的流量入口。

這種模式更為吸引地產商的是,引入文化開發的概念,可以以相對較低價格拿到土地。比如萬達,在建成萬達廣場,通過電影院、購物中心吸引流量,從而拉升地價,然後以賣公寓和辦公大樓的方式快速回籠資金。

但這種發展方式有兩個前提,借助文化地產概念可以低價拿地,房價前景必需大好。具備這兩個條件,投入院線為流量入口的地產企業才能夠獲得利潤,以院線作為其地產戰略的補充。

非常不幸的是,今年全國地產市場疲軟,地產企業也很難再通過文化產業的概念拿地。比如今年以雲南俊發為代表的多個昆明城中村改造樣板工程,不再是萬達城這樣的文化地產的概念,而是轉為城市歷史文物修繕重建的概念。

此外,隨著今年房地產行業的一系列政策頒布,這些地產資本在自身融資困難,新鮮血液難以輸入的前提下,哪有更多的資金去做盈利艱難甚至持續虧損的院線業務。

在整個市場都視院線業務為雞肋的情況下,以租為主的院線無力負擔成本的上升,地產資本未來或許也將考慮切割不健康的院線業務,中國電影院線迎來的不是寒冬,進入了結構性衰退期。

在這一時期,放映設備陳舊,地段不好的電影院或大範圍被淘汰,院線將進入重組、剝離不良資產的階段。只是不知到那時,曾經烈火烹油的中國電影院還能剩下多少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