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奉軍和晉綏軍的大決戰,10多萬晉綏軍在涿州一敗塗地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出現了很多地方軍閥的軍隊,例如晉綏軍、東北軍、西北軍等等。這些軍閥之間相互進攻,有的還相互利用。晉綏軍集團和東北軍集團本來是兩個完全不沾邊的實力,但是隨著局勢的發展,東北軍和晉綏軍之間曾經爆發了一場30多萬軍隊參與的大決戰。最後,晉綏軍被打得一敗塗地。

傅作義的成名之戰就是在晉奉大戰中的“死守涿州”。時任晉綏軍第4師師長的傅作義在晉綏軍大部隊潰敗後,以一師兵力抵擋五萬奉軍的進攻,歷時百天而涿州不破,停戰時仍有7000之眾,令奉軍前線主帥張學良嘖嘖稱奇,因此在傅作義最後接受改編時也沒有難為他,僅以軟禁了事。

實際上,晉綏軍被張學良先後擊敗過兩次,但是民國十六年(1927年)的“晉奉大戰”時張部還不能稱為東北軍,應該是“奉軍”或稱“安國軍”,這會老大還是張作霖,控制著北京政權自封“安國軍大元帥”;民國十九年(1930年)中原大戰期間,張學良再次入關擊敗閻錫山,這會東北已經易幟,所以可稱“東北軍”了。

中原大戰時閻錫山和馮玉祥的聯軍已經跟蔣軍拚得精疲力竭,張學良屬於背後插刀,雖然直接造成了晉綏軍的崩潰,但並不算兩軍真正的對決,要說直接對抗,還得算是民國十六年(1927年)9月開戰的“晉奉戰爭”。

閻錫山是很會審時度勢的,在此之前,他曾經跟奉系聯手擊敗了馮玉祥的國民軍,就任張作霖政權的“安國軍副總司令”。北伐軍興後,他感覺奉系大勢已去,又宣布效忠國民黨參加北伐,民國十六年(1927年)9月在太原就任“國民革命軍北方軍總司令”,隨即誓師對之前的戰友張作霖開火,10月1日揮兵進攻奉系控制的平綏線和平漢線所屬地區。

閻錫山幾乎是傾巢出動,所部達六個軍10餘萬人,其中四個軍出娘子關沿京漢鐵路北上,二個軍出大同自京綏鐵路東進,計劃兩路大軍會師平津,為此特別以傅作義第4師為別動軍,用奇襲的方式奪取了北京外圍的重要屏障涿州,直插奉軍要害。

奉系當然知道涿州的重要性,立即以張學良為前敵總指揮,調集萬福麟等部50000餘人包圍涿州,試圖奪回咽喉要地,東北軍把飛機大炮坦克全部用上了,萬福麟後來居然還動用了毒氣。然而傅作義指揮所部頑強據守,苦戰月余奉軍競不能得手。

可惜晉綏軍的其它兩路大軍全部被張學良擊敗,主要因素首先是奉軍傾全力打擊晉綏軍,出動的總兵力超過20萬,張作霖放棄了對張宗昌和孫傳芳的增援,一門心思和閻錫山對抗,兵力上佔據絕對優勢。其次是奉軍裝備精良,沈陽兵工廠生產的火炮、彈藥在數量和質量上都碾壓太原兵工廠,奉軍還擁有進口的飛機和坦克。最後是晉綏軍分進合擊的戰術反而分散了實力,被奉軍各個擊破,至民國十六年(1927年)10月中旬,兩路晉綏軍分別敗退回山西,“中心開花”的戰法已然破產,撇下了可憐的傅作義困守孤城。

不過戰爭性質也有所變化,閻錫山第一次參加的不是軍閥混戰,好歹是北伐一員,雖敗猶榮。

奉軍三個師圍攻不成,張作霖下令圍城餓死晉綏軍這個師,鑒於死守涿州已經失去了意義,在閻錫山幕後操控下各界名流紛紛前來斡旋,終於在民國十七年(1928年)1月12日達成協議,傅作義率部出城接受改編調往通縣。

但是涿州之戰意義非常之大,雖然晉綏軍主力潰敗,然傅作義以一師人馬牽製住了奉軍最精銳的數萬人馬三個月,使其不能南下增援,讓馮玉祥在河南進展順利。並且閻錫山終於熬來了蔣介石和李宗仁兩個集團軍北渡長江進行二次北伐,晉綏軍立馬開始反攻,在蔣馮閻李四方軍事壓力下,張作霖兵敗已成定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