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周瓊:銀行系資管子公司的他山之石

  文/專欄作家 周瓊

  借他山之石,悟攻玉之道,國外銀行系資管子公司的發展經驗,能夠為我國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未來發展提供一些啟示。

  在我國,銀行理財子公司尚屬新興事物,正處於起步階段。而從國際經驗來看,銀行系資管公司是主流。世界前20大資管公司,有11家屬於銀行系,包括瑞銀、摩根資管、道富等,並且發展已經較為成熟。

  借他山之石,悟攻玉之道,國外銀行系資管子公司的發展經驗,能夠為我國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未來發展提供一些啟示。

  國外銀行系資管子公司概況

  ●資管板塊地位和機構設置

  國外很多銀行將資產管理作為3-5個一級業務板塊之一(多和財富管理、私人銀行相結合),也有將其作為一級業務板塊下的重要業務條線。

  例如,摩根大通從2012年開始分為消費者和社區銀行(含大通財富管理子板塊)、公司和投資銀行、商業銀行、資產管理(含全球投資管理、全球財富管理兩個子板塊)四個主要業務板塊。2016年開始,資產管理板塊改名為資產和財富管理板塊(全球投資管理更名為資產管理,全球財富管理更名為財富管理)。

  美國銀行從2016年開始分為四大業務板塊:消費者銀行、全球財富及投資管理、全球銀行、全球市場。全球財富及投資管理板塊下包括美林全球財富管理(負責可投資資產在25萬美元以上的客戶)和美國信託、美銀私人財富管理(負責高淨值和超高淨值客戶)子板塊。

  富國銀行2009-2014年分為社區銀行、批發銀行以及財富、經紀和養老三大業務板塊(Wealth,Brokerage and Retirement),2015年起,財富、經紀和養老闆塊改名為財富和投資管理板塊(Wealth and Investment Management)。財富和投資管理板塊提供全面的財富管理、投資與養老產品和服務,旗下包括富國谘詢師、私人銀行、Abbot Downing(2012年富國在整合原來旗下財富管理機構的基礎上推出的服務品牌/子公司,針對可投資資產在5000萬美元的超高淨值客戶以及捐贈基金、養老基金等客戶)、富國機構退休與信託、富國資產管理。

  匯豐控股2011年開始分為四大環球業務板塊: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RBWM)、工商金融(CMB)、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GB&M)、環球私人銀行(GPB)。RBWM和GPB板塊分別面對零售銀行和私人銀行客戶,提供存貸款、資產管理、財務規劃、經紀業務等服務。GPB板塊還提供公司理財、另類投資、信託和不動產規劃等服務。RBWM和GPB板塊提供的投資產品來自匯豐全球資產管理公司、匯豐保險和第三方機構。

  瑞銀集團原分為五大業務板塊:財富管理(除美洲外)、美洲財富管理、零售和公司銀行(只在瑞士開展)、資產管理、投資銀行。2018年2月,財富管理(除美洲外)和美洲財富管理整合成全球財富管理板塊,即目前分為四大業務板塊。

  從以上國外大銀行業務板塊設置來看,普遍將資產管理、財富管理業務置於重要地位。和銀行表內業務不同,資管業務是“受人之托,代客理財”,風險和收益絕大部分都由客戶承擔,所以在綜合性銀行下,即使管理資產規模(AUM,Assets under Management)很大,資產管理板塊一般利潤貢獻也不高(2017年和2018年,富國財富和投資管理板塊利潤佔全行的12.05%、11.63%,摩根大通資產和財富管理板塊利潤佔全行9.60%、8.79%),其重要性更多來自於盈利貢獻之外的維系客戶、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等。

  ●資管業務開拓情況

  在混業經營的模式下,國外大銀行資產管理部門首先是作為產品部門,向各類客戶提供資產管理產品和投資服務(特別是對零售銀行部門而言),很多也作為客戶部門,直接服務於機構客戶,特別是主權基金、養老金、保險公司、中小金融機構、大型公司企業等。

  各銀行都重視把公司客戶的高管層發展為財富管理或私人銀行客戶,向其員工提供零售銀行和財富管理服務。特別是一些投行業務和私人銀行服務都是業界翹楚的銀行,在爭奪優秀企業的IPO主承銷資格中,將為公司創始人提供個人財富劇增後財富管理和傳承的解決方案作為有力的競爭工具之一。

  從早期銀行的財富管理部門主要銷售自己資產管理部門的產品和服務,到現在財富管理部門和資產管理部門既發揮銀行內協同效應、緊密協作,又引入市場化的競爭關係,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多數銀行的財富管理部門都強調其從客戶利益出發,打造一個開放式平台,既向客戶提供本行資產管理部門的產品,也引入第三方產品,讓客戶有更豐富的選擇,優化投資組合。另一方面,資產管理部門也不僅向本行財富管理部門提供產品和服務,還向第三方銷售渠道提供產品和服務供其銷售。這既是在市場化競爭中形成的,也和法院對信託責任的判定案例、監管機構對資管機構的要求密切相關,即建立內部“防火牆”,避免以本行收益最大化為目標而發生有損客戶利益、未能公平對待客戶的內部關聯交易。

  ●品牌管理

  國外大銀行的資產管理部門經常收購其他銀行或獨立的資產管理機構,以獲得專業領域的投資能力和客戶群體。在這個過程中,品牌管理就變得很重要。從各銀行對資產管理的品牌來看,有強化統一品牌和打造子品牌兩種模式,管理模式上則有強化統一平台和去集權、分散化管理兩種方式,前者更為常見。

  紐約梅隆銀行是較為典型地保留了多個資產管理公司的子品牌(稱為“精品店”模式),保留其不同的客戶定位和投資風格。富國銀行對超高淨值客戶服務,也採用“精品店”模式,用不同的品牌。

  很多銀行收購其他資產管理機構後,暫時性使用其品牌名稱過渡,然後統一到自身品牌。如美國大通銀行於2000年收購了英國投資銀行弗萊明集團(Robert Fleming Holdings Limited),其資管子公司當時名為摩根弗萊明資產管理(JPMorgan Fleming Asset Management),2004年即更名為摩根資產管理。匯豐從2008年起將匯豐環球投資管理(HSBC Global Asset Management)作為匯豐專業投資業務的唯一品牌,對其在各國收購的資產管理公司都只是利用其管理能力和客戶基礎,不再保留其原品牌。瑞銀、德意志銀行等也基本上採用這種統一品牌策略。

  美國銀行收購的美林、美國信託(美國第一個信託公司),在資產管理領域的品牌價值很高,收購後它不僅保留這兩個品牌,還將自己原有的全球財富及投資管理板塊業務整合到這兩個子品牌旗下,這種情況持續了多年,但近期美國銀行開始推行“一個公司”(One-Company)策略,從交易和投行部門移除“美林”品牌,“美國信託”的品牌也將停止使用,“美林”品牌僅用於財富管理業務。

  一個案例:摩根大通資管業務

  摩根大通目前市值居全球銀行第一,一級資本和資產均為美國第一大銀行,也是各項業務均居業界前列的全功能商業銀行。摩根大通和眾多歐美大銀行一樣,實行的是矩陣式組織體系,四大業務板塊即四大事業部。每個業務板塊內都有財務、人力、風險、合規、法務、科技、運營、戰略等職能支撐部門/團隊,職能支撐部門的負責人同時向業務板塊的負責人(CEO)和職能條線的負責人(首席財務官、首席人力官、首席風險官等)雙線匯報。本文以摩根大通資管為例,介紹銀行資管業務運作情況。

  ●資管板塊

  近年來,摩根大通資產和財富管理板塊(以下簡稱資管板塊)收入約佔全行的12%,利潤佔近10%,ROE基本是四大板塊中最高的,見表1。2018年資管板塊收入141億美元(其中資產管理收入72億美元,財富管理收入69億美元),利潤29億美元,都創歷史新高。全行25.61萬名員工,資管板塊有2.39萬人,其中客戶投資顧問(Client Advisors)有2865人。2015年年報曾披露,資管板塊有組合管理經理600多人,研究分析師250人,市場策略師30人,研究隊伍十分強大。資管板塊的分析師每天早上都會以電話會議的形式向全行客戶投資顧問分析全球金融經濟形勢、市場動態和投資建議,以便其向客戶提供投資意見。

  摩根大通公司資管板塊下有JP摩根資產管理控股公司、JP摩根投資管理公司、JP摩根證券公司等子公司,在其他國家也注冊了一些子公司,如JP摩根資產管理公司(英國)。

  摩根資管服務三類客戶,一是私人銀行客戶,包括高淨值和超高淨值個人客戶、家庭、貨幣經理、企業主和小公司。服務內容為向客戶提供投資建議和財富管理服務,包括投資管理、資本市場和風險管理、稅務和不動產籌劃、銀行業務、資本籌措以及其他特殊的財富谘詢服務。二是機構客戶,包括公司、公共機構、捐贈基金、基金會、非盈利性機構和政府,服務內容為向客戶提供綜合的全球投資服務,包括資產管理、養老金分析、資產負債管理以及風險預算策略等。三是零售客戶,包括金融中介和個人投資者,服務內容為向客戶提供投資管理、退休計劃管理等全面投資服務,並通過中介和直接渠道提供多種投資產品。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業務業績表現優異。截至2018年,5年累計客戶資金淨流入排名第二,連續10年實現客戶長期資金淨流入。2018年年末,摩根大通資管板塊管理的客戶資產(包括管理資產和經紀資產)約有2.73兆美元(其中私人銀行客戶1.27兆美元,機構客戶9460億美元,零售客戶5130億美元)。

  為何摩根大通資管業務能做到客戶資金不斷地淨流入?一方面,是因為其投資收益業績在市場上屬於領先者,2018年其管理的83%的基金十年平均回報率超過市場中位數。分投資品種看,十年平均回報率超過市場中位數的權益類、固收類、混合和另類基金分別佔93%、59%、85%。另一方面,在對資管客戶服務中,其具有全能銀行的聯動服務優勢,資管部門可以和本行的其他各部門合作,滿足個人和企業各種金融需求,這些服務涵蓋從現金管理到信託、不動產、抵押貸款、其他銀行服務等各領域。

  摩根大通自1881年開始提供第一個投資產品,到現在已逾百年。摩根大通一直強調其作為受託人對客戶所負有的信託責任/信義義務(fiduciary duty)。隨著金融科技的應用、指數型基金的興起,資管行業的業務模式在發生變化。摩根大通也結合計算機技術和投資專家優勢,不斷創新,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總體上看,和以被動管理為主的先鋒基金等不同,摩根大通還是以主動管理為主,但也加強了被動投資產品,有多策略、豐富的產品線。摩根大通2016年年報中講到:資管行業的“主動管理VS被動管理”“人腦VS電腦”之爭經常成為媒體頭條,我們相信合適的資產組合的構建應該包括主動和被動策略,取決於客戶的生命周期和風險偏好,客戶投資顧問和技術手段應該聯合起來為客戶服務。應該讓客戶選擇他們想何時、何地、如何發起和我們的互動,不管是通過在線平台、電話形式,還是面對面形式。客戶的生活更複雜、需要更綜合的建議時,人際互動就變得更重要。2017年年報中提出,資產管理仍然需要最好的投資頭腦,也需要伴隨技術方面的巨大投資,技術使得對海量數據的更複雜的分析、對資產組合更快和更優的調整成為可能。摩根大通資管板塊觸達全球的範圍和規模以及和摩根大通更龐大的技術專家團隊的聯繫,是其競爭優勢。到2018年,摩根大通資管2年前推出的ETF產品吸引的資金流入已在市場上排名第四。2018年9月,摩根大通發布在線投資系統You Invest,客戶可通過這一系統在手機上自主投資買賣股票證券,吸引的用戶中89%是第一次在摩根大通進行投資。2019年還將發布智能投顧系統You Invest Portfolios。摩根大通資管也在實行摩根大通“將一切數字化”(Digital Everything)的戰略,使客戶隨時隨地觸達摩根大通的專業投資服務。

  ●風險隔離

  2018年10月,筆者在摩根大通網點考察學習時了解到,網點的大通銀行(摩根大通零售業務品牌)人員(支行長、櫃員、客戶關係經理等),上班時間必須穿印有大通銀行標識的工作服,但是客戶投資顧問不能穿印有大通銀行標識的工作服,以免客戶混淆銀行存款和投資產品。客戶關係經理和客戶投資顧問職責劃分明確。客戶關係經理不能從事投資理財產品的推介銷售,只能將有投資需求的客戶介紹給客戶投資顧問。客戶投資顧問經客戶電話委託可以直接代客戶下單、操作客戶投資账戶買賣股票、基金等證券,不能推介銷售銀行存貸款等產品。

  客戶投資顧問的名片上印有JP摩根標識,名片背面印有其為JP摩根證券公司的注冊代表、大通保險代理人、不受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保險、沒有銀行擔保、可能會遭受投資損失等提示語。據了解,各銀行按監管要求,都會有類似提示。

  這和我國《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中的風險隔離要求的原則是一致的,包括“通過營業場所向非機構投資者銷售理財產品的,應當按照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的相關規定實施理財產品銷售專區管理”“銀行理財子公司與其主要股東之間,同一股東控股、參股或實際控制的其他機構之間,以及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認定需要實施風險隔離的其他機構之間,應當建立有效的風險隔離機制”“確保機構名稱、產品和服務名稱、對外營業場所、品牌標識、行銷宣傳等有效區分,避免投資者混淆,防範聲譽風險”等條款都有類似要求。

  對我國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啟示

  國外商業銀行的資產管理子公司和其他資管公司處於平等競爭地位,受到的監管相同,都遵循《1940年投資公司法》《1940年投資顧問法》等監管法規,在機制、薪酬方面都一樣是市場化的(銀行也收購了不少獨立的資管公司),而且因為依托銀行母公司,其在流動性、銷售渠道等方面更有優勢。例如2013年,歐洲前十家最大的貨幣市場基金管理公司中,九家都是銀行系的。美國的資管公司則更加多樣化,有貝萊德、領航、富達等獨立資產管理公司,瑞銀、摩根大通等銀行系資管公司和安聯、安盛等保險系資管公司等。

  在我國,銀行理財的快速發展主要是依托了銀行的品牌、渠道和非標資產等優勢。我國多數銀行的資管部門無論是和國內的基金公司相比,還是和國外銀行的資產管理子公司相比,在人員數量、投研力量、激勵機制上還差距較大。《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頒布後,銀行對本行非標投資的依賴減小,投資更加市場化,成立理財子公司有利於增加人員配備、投研力量,實現更加市場化運作。

  銀行理財子公司還面臨一些需要明確和探索的問題,在此,筆者列舉幾個在一些重要問題上值得借鑒的國外經驗。

  一是理財子公司和母行的業務關係,包括理財子公司和總行部門間、和分行間的職責定位與利益分配關係。國外銀行雖然對資管業務實行事業部或子公司製,但並非隻對資管業務有特殊管理模式,而是全行都是以事業部模式管理,有眾多子公司。資管子公司並非是銀行母體外獨立性很高的一個公司,而實際上就是業務部門/板塊。雖然和其他業務之間有“防火牆”(例如,資管不能僅為幫助投行銷售而損害投資者利益),但也有協作聯動,深度嵌入對客戶的綜合化金融服務。在強調理財子公司獨立性的同時,銀行也需要理財和其他業務聯動,理財子公司發揮對分行在業務方面的指導推動作用。

  二是母行如何對理財子公司進行風險管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要求“強化法人風險隔離”。銀行理財子公司,將資管業務與銀行傳統的表記憶體貸業務隔離,也是為了更清晰獨立核算,起到風險隔離作用。2016年發布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風險管理指引》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制定覆蓋其附屬機構的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保持風險管理的一致性、有效性。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要求並確保各附屬機構在整體風險偏好和風險管理政策框架下,建立自身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政策流程,促進全面風險管理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理財子公司的獨立性、風險隔離和全行風險管理的一致性、有效性之間如何協調的問題也應該予以思考。

  我國現在強調理財子公司和母行的風險隔離,是為了打破剛性兌付。打破剛兌主要依靠的還是產品的淨值化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做到“賣者盡責、買者自負”。在產品淨值化後,正常情況下投資者自行承擔投資損益,但在特殊情況下,比如金融危機時,從國外情況來看,母公司對旗下貨幣市場基金的發起人支持(Sponsor/Parental Support)和將原在表外的結構性投資實體(SIV)轉入表內的例子也很多。母公司和子公司共用品牌,也不可能完全隔離。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在加強影子銀行監管框架中提到,銀行出於聲譽風險等考慮,實際上會對旗下的基金提供很多隱性支持,銀行資本要求應充分考慮這些隱性支持給銀行帶來的風險。

  三是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合資和上市。由於資管業務對銀行的重要性,作為銀行不可或缺的業務板塊,而且國外大銀行也並不缺乏專業投資能力(如果缺乏某方面投資能力,可以直接收購一家合適的公司),因此國外銀行資管子公司絕大多數都是銀行母公司全資持有,如摩根大通、匯豐、瑞銀等銀行。目前了解的只有紐約梅隆銀行有合資的資管子公司,它是多子公司多品牌“精品店”模式,十多個資管子公司中有兩個為合資子公司(紐約梅隆分別對Amherst公司持有51%、對Siguler公司持有20%的股權),對其余子公司都是全資持有。中國理財子公司為了引進專業能力和活化機制,今後有可能采取合資形式。筆者認為理財子公司單獨上市的必要性不大,當然,這取決於各行對理財子公司的定位。

  總之,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是我國銀行理財走過十幾年之後的必然選擇,將有助於理清很多制度規範、體制機制問題,從而更加健康發展。但是,國外影子銀行的潛在金融穩定風險(包括流動性風險、杠杆風險、運營風險等),也並不因資管業務的獨立運作而消除。因此,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發展運作、風險防控、監管方式,都還需要繼續探索。

  本文原發於《金融博覽•財富》2019年第4期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戰略發展部總經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