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共享護士”有違規執業的“死穴”

沈彬 時評作者

就目前來說,“共享護士”尚未發生嚴重事故,各方都是“得利者”。但是,萬一發生醫療事故,就可能出現法律責任不明的問題,到時倒霉的還是患者本身。

在共享經濟的大潮之下,“共享護士”上門服務騰空而出,給病患帶來了很多方便,但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一些因為得了直腸癌而接受造口手術的患者,以往必須到醫院換造口袋,這成為了他們的心病,如今“共享護士”的APP,直接省去了路上和就診排隊的時間,花了不到200元就能叫護士上門服務。

不少用戶稱這是“花不多的錢,享受到在醫院享受不到的服務”,有媒體盛讚共享護士“直面護理短板,打破傳統醫療行業壁壘”。但這個行業還有另一面。

比如,有的護士明知上門抽血屬於違規的診療行為,還是接了私活;再比如,“美白針”本來就屬灰色醫美服務,是正規醫療機構所禁止的,但很多“共享護士”卻堂而皇之地提供這種服務。甚至之前就有報導稱,一些“共享護士”隻遵“患囑”不看處方,直接為患者點滴,引發不適症狀。

的確,護士的護理服務,本質還是醫療服務行為,它性質不同於普通上門家政服務。打針、點滴這些護理服務看似簡單,卻是以整個醫療機構的專業水準、硬體設備作為安全保障的。比如,正規醫院的點滴室會有嚴格的驗藥、配製程式,以及醫生值班和搶救設備。這是到家服務的“共享護士”根本不具備的。她們無法知曉藥品來源是否合法,是否有危害,一旦出現用藥反應,也沒有相應的搶救設備與醫生的指導,就可能出現醫療風險。

從法律制度上來說,“共享護士”做兼職,在執業醫療機構之外提供醫療服務,本身與現行的護士執業制度就有抵觸。早在2017年3月,上海市衛計委曾明確表態,共享護士屬於違規執業,護士“在未取得《醫療執業許可證》的情況下,不得提供醫療和護理服務”;而護士與網約平台簽約的問題也涉嫌違規。

就目前來說,“共享護士”尚未發生嚴重事故,各方都是“得利者”:患者得到了便捷的護理服務;護士得到了額外收入;平台方更是借“互聯網+”、O2O的概念講足了故事。但是,萬一發生醫療事故,就可能出現法律責任不明的問題:到底是平台擔責,還是護士個人擔責?到時倒霉的還是患者本身。

對於“共享護士”這個新興行業,一棍子打死對職能部門來說是最省力的。但是,也需要看到“共享護士”背後群眾的正當訴求。中國正在進入“老齡化社會”。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其中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對這些老人來說,如果能有上門服務的“共享護士”的確是一大惠民之舉。對於護士來說,也通過“共享護士”服務能體現自身價值。

一邊是公眾對於到家護理服務的需求,另一邊是大如天的醫療安全,兩者都應該進入決策者的考量範圍。事實上,這些年來,國家衛生部門對於醫生多點執業,進行了多方鼓勵以及政策支持,就是希望醫生能夠人盡其才,打破醫療資源的地域分配僵局,能夠讓優秀醫療資源惠及更多的患者。“共享護士”和“多點執業”是同一個道理。

“共享護士”已經野蠻生長了多年,希望職能部門能延續政府對於互聯網“審慎包容”的理念,創新監管模式,能在準入、保險、平台責任等多方面規範這個新興行業,讓這個新興行業擺脫灰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