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家庭“紅臉白臉”模式不利於孩子的發展

王燕,複旦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在中國文化中,幾個家庭成員協同教養兒童是非常普遍的傳統,尤其是隔代教養非常普遍,在小學低年級以下的兒童群體中更是如此。

協同教養 (Coparenting),主要指父母在子女撫養過程中的相互支持與角色上的互動過程,主要包含三方的互動,以及教養者之間的合作、衝突以及一致性。那麽,中國家庭的協同教養模式究竟應該是怎樣的呢?

目前多數研究成果都支持隔代教養對兒童社會性發展和適應所產生的消極影響。例如,在性格和人際交往方面,父母教養的幼兒要優於隔代撫養的幼兒,隔代教養的孩子在家庭以及學校生活上都面臨更多的心理和行為問題,表現出更多的適應困難。

其實,隔代參與撫養兒童會出現諸多問題,原因在於協同教養的負面影響。調查顯示,約70%的隔代教養家庭存在教育理念分歧問題。

在中國的家庭中,存在一種特殊的教養模式,即“紅臉白臉”,大家所熟悉的“嚴慈相濟”、“嚴父慈母”便表達了類似的觀念,近來更有“虎媽貓爸”的現象。而“紅臉白臉”的實質是中國家庭在對孩子的教養中的一種相互協作模式,在教養孩子中,一個家長扮演“嚴厲”的角色,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規範和懲罰,另外一名家長則扮演“慈愛”的角色,在管教孩子時給予更多的妥協和保護。

中國家庭這種傳統的“紅臉白臉”協同教養方式到底該怎麽解讀,其對孩子的發展到底是利還是弊呢?

我們調查了820個一線城市的家庭的協同教養情況。

中國家庭中,嚴父慈母仍最常見,祖輩替代父母並不普遍。

我們通過對於低齡兒童家長初步的訪談,確定了協同教養中5個關於“紅臉白臉”行為的項目,分別為“我對孩子進行懲罰時,外婆 (奶奶、配偶) 會在一邊盯著看,必要時拉開孩子”、“我批評過孩子後,外婆(奶奶、配偶) 會過去哄孩子”、“我訓斥孩子時,外婆 (奶奶、配偶) 會過去替孩子說情”、“外婆 (奶奶、配偶) 覺得我對孩子管教得太嚴了”以及“我覺得外婆 (奶奶、配偶) 太護著孩子了”。

最終結果是我們認為,在中國家庭,不管是隔代還是夫妻之間的協同教養行為,都可劃分為三個維度,合作行為、衝突行為及紅臉白臉行為。課題組發現,不同家庭成員之間在三個維度上的表現存在差異與特點。

數據結果顯示,在媽媽與奶奶、爸爸與媽媽的協同教養中,家長之間的默契程度較高,媽媽與奶奶的協同教養中,媽媽扮“白臉”,奶奶扮“紅臉”,在爸爸與媽媽的協同教養中,爸爸扮“白臉”,媽媽扮“紅臉”。結果還顯示,在合作程度上,爸爸與媽媽的協同教養顯示出了更高水準的合作行為,而媽媽與外婆之間的合作行為水準高於媽媽與奶奶之間的合作。

儘管如此,數據還顯示父母之間協同教養的衝突行為也都顯著高於媽媽同祖輩之間的衝突。由此可見,在中國家庭內部協同撫養孩子的過程中,夫妻之間的互動仍處於核心地位,即使有祖輩的參與,但也只是處於從屬地位,整體而言,在“4+2+1”的家庭結構中祖輩會成為“替代父母”的猜想,只是人們的一種擔心或個案,並不是普遍的事實。此外,如同人們所預期,婆媳在協同教養孩子的過程中仍處於一種相互疏離的狀態,各種協同教養行為的水準都較低。

通過家庭協同教養的模式與兒童發展特點的比對,我們可以發現,協同教養中的合作行為越多,兒童的親社會行為也越多,撫養者之間的關係越融洽,友好互動程度越高,兒童表現的合作行為也越多。

這種表現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兒童對大人之間互動行為的觀察模仿,這也進一步印證了一些已有的觀點,即在家庭內部,成人之間的和諧關係對孩子的影響強於父母對孩子的直接教養行為。

而衝突行為、紅臉白臉行為都與兒童的情緒問題、品行問題、同伴交往問題及多動 (除了媽媽外婆組的衝突行為) 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即教養者之間衝突越多,紅臉白臉的行為越多,兒童的情緒與行為問題、同伴交往等問題就越突出。家長的衝突行為與兒童問題行為間的密切聯繫也揭示了身教重於言傳這一規律。研究結果提示我們,在協同教養孩子的過程中,需要盡力避免相互之間的衝突,否則會導致孩子更多的行為問題。在大多數情況下,紅臉白臉的行為並不是積極的教養方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