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挑戰倒計時:華為的特殊時刻

導讀: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採訪中曾說過,5G還需要漫長的時期,5G的發展一定是緩慢的。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者丨倪雨晴

編輯丨李清宇

4月16日-18日,華為例行的分析師大會如期而至。

今年開場演講的是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內容涵蓋了智能聯接、5G和AI,風格沉穩,把握發展方向;隨後華為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將華為戰略研究院推至台前,帶來了前沿科技感,強調研發的支撐;第三位上台的華為常務董事、產品投資評審委員會主任、ICT戰略與Marketing總裁汪濤,從務實的角度表述了華為如何將智能落地。

演講有序平靜,不過在現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還是感受到華為處於一個特殊的變革時期。

這個特殊的節點包括外部的產業革新、國際挑戰,也包括內部的架構重整、戰略變化。

華為已經有40個5G商業合約

首先是產業的變革期,通信行業是周期性行業,這一波5G關係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設備商們都鉚足了勁頭。

今年也是5G商用元年,在設備商眼中,5G的規模化商用時代已來。華為5G產品線副總裁甘斌介紹道:

“上半年,中東、歐洲的很多運營商都會發布5G的商用網絡。下半年,根據現在的合約數和各方面的商業計劃,60家以上的運營商會發布5G業務。歷史第一次智能終端、芯片和基地台都是在同一年商用,也就是2019年。”

5G也將為華為的運營商業務的天花板打開空間。但近期研究機構IHS的一份報告稱,全球5G通信設備市場份額方面,華為僅排在第四。

一位華為內部人士向記者反映,這一排名沒有完全統計華為的5G設備數據。

根據胡厚崑的介紹,目前華為已經有40個5G商業合約。在訂單數量上,華為依舊領先。不過,不要忘記,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採訪中曾說過,5G還需要漫長的時期,5G的發展一定是緩慢的。

更加開放的華為

其次,隨著5G以及芯片的產業發展,華為進入國際競爭的新挑戰期。在4G時的追趕者,到5G的第一梯隊,華為面臨的國際貿易戰更加複雜。

挑戰猶如倒計時正在倒逼華為更加開放。

比如,這次大會主要是面向分析師的華為戰略溝通會,今年媒體數量卻有增加,尤其是海外媒體。近期任正非接受採訪的內容還在持續輸出,媒體絡繹不絕地來到華為深圳總部參觀。面對國際風雲,華為的發聲量還在增加。

消費者業務增幅巨大

在外部的機遇和壓力下,華為內部的變革也不小,進入了組織重構期。

一方面,運營商BG、企業BG、雲BU等都統一到了ICT業務的名義下,長大了的終端消費者業務獨立成團。另一方面,華為員工持股是華為特有的模式,也讓員工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權益。但是隨著持股人數的擴大,華為本身也面臨著壓力,同時也在更新薪酬方式。

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戰略官邵洋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等媒體記者採訪時談道,消費者業務的營收,2017到2018年,從350億增長到525億,增幅非常大,“總體來說消費者業務已經過了一個門檻階段,我們原來是外來者,從7年前開始,經過這些年基本功建立了。”

對於消費者的相對獨立,他表示:

“消費者業務原來在華為可以說是小老弟,但是去年我們超過了運營商BG,今年肯定會超過ICT,所以體量和規模已經到了這個程度,不能再像過去一樣用子業務的方式來管理。在這個大的業務中,面臨的挑戰和泛網絡面臨的挑戰不太一樣,大家知道泛網絡面臨的挑戰,因為它是偏集中式的採購,全球就一千多個運營商,而且又和國家的很多管控、政策密切相關,所以它是相對來說政治化影響更大的領域。這個領域也是華為的核心業務,所以任總說我們要聚焦精力打好這一仗,一定要讓全世界人民都離不開5G。另一方面,消費者業務面臨的是一個完全非標、完全不確定的機遇。在這種機遇中,最重要的就是快,一定要有足夠的速度。這個決策讓團隊有更大的自主權。”

實行創新2.0戰略

在華為內部,底層的研發戰略也進入了新的梯度建設期。

華為戰略研究院將實行創新2.0戰略,負責5年以上的前沿技術的研究與落地。

比如研究光計算:利用光本身的衍射、散射、干涉等天然特性來進行數學計算,有可能將計算提升百倍,打破摩爾定律的限制;

比如基因存儲:我們身體中,一個立方毫米DNA就可以存儲700TB的數據。這些研究不以產品為導向,著眼的是基礎理論和技術的突破。

最後,在這樣多個時期重合的特殊時刻,華為如何突破ICT領域的各種瓶頸?

從分析師大會上汪濤的表述來看,華為的方向依舊是智能化,將通過聯接、計算、雲、AI四個方面來落地。其中,聯接是華為的通信本行,計算、雲、AI則和算力、算法緊密聯繫。從近期華為智能計算部門全國巡回,推出Atlas平台、伺服器芯片等來看,華為還在不斷提升計算能力當中。

21君

你是否看好華為近期的一系列大動作布局呢?

我在看,你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