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過好獨立的一生到底有多賺?她的生活方式讓100萬人羨慕

之前在古典的一本書裡看到過一個印象深刻的故事:

畢業北漂的李雷,因為銷售業績的優異表現,公司給他獎勵了3萬塊獎金。

於是,他開始計劃著要怎麽分配這3萬塊。

首先,他想到的是父母,覺得他們養了自己這麽多年,很不容易,於是決定給父母1萬塊。想到父母拿著這一遝錢的樣子,李雷很是欣慰。

接著,他想給女朋友一個驚喜,畢竟跟自己在一起了這麽久,也沒給她買過什麽像樣的衣服。

想到女朋友上次去商店,試了幾次,看完標簽又快快放下的一雙鞋,李雷決定一會兒就去把它買回來!

他滿心幸福,心想:這樣努力下去,興許很快就能有一座房子……

這個時候,李雷的電話響了。

那頭傳來的是同學韓梅梅的聲音:“李雷,晚上有空沒?公司剛給我發了6萬塊錢,走,請你撮一頓去啊!”

放下電話後,李雷那顆激動的心開始冷卻。

本來“給父母錢”、“給女友買東西”和“擁有自己的小家”這些小小的幸福是屬於自己的,但是別人的一通電話進來,怎麽一下子就煙消雲散了?

原來那些小小的憧憬讓我們短暫地沉浸在了“當下”,雖然還未獲得,雖然只是一點點希望,但是我們已經進入了幸福的狀態。

但當我們跟他人比較的時候,這種狀態就被“比較”給破壞了。

別人掙的錢比我多,他就能獲得父母更多的欣慰、讓女朋友更開心、比我更快在大城市站穩腳跟……他就比我幸福。

我要掙更多的錢,才能幸福。

注意,李雷所想的是,掙更多的錢才能幸福,而不是更幸福。

這時候的我們,其實就已經不喜歡成功本身了,而是喜歡“比別人成功”。

心理學家曾對1萬人的快樂程度與收入之間的關係進行了一個調查,結果發現:雖然收入在某種程度上起重要作用,但人們更看重與別人比較的結果。

簡單來說就是:只要你進入了“只有比別人好,才能獲得短暫的滿足和幸福”的模式後,你就不大可能快樂和幸福起來了。

我們多數人的幸福,就是從這種盲目的比較中流失的。

如何讓自己幸福起來,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直到讀到知識紅人蕭秋水老師的《這一生,靜待時光檢驗》,我才發現:會為自己而活的人生,才幸福,才有的賺!

01

有了界限,就活出了自我

蕭秋水畢業於青島大學旅遊系,畢業後,她在父母的安排下被迫進了銀行,然後又自己跳槽到金蝶軟體。

職業生涯的十幾年裡,她從信貸專員做到實施顧問,又從產品經理做到知識管理部總經理,最終從所謂的500強IT大公司跳出來,毅然選擇了投奔自由。

作為新一代的“佛系知識網紅”,蕭秋水永遠都活得那麽灑脫。更文、著書、做培訓、做顧問、“吃喝玩樂”。

目前她活成了100萬粉絲(微博粉絲100萬)羨慕的樣子,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職業者。

她之所以活得明白,活得灑脫,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有界限感

因為特殊情況,蕭秋水老師一直獨自一人。讀讀書,寫寫字,拍拍照,賞賞花,發表發表文章,出出書。

很多人眼裡覺得到了這個年齡還獨身,一定很艱難,很痛苦,覺得她的快樂,只不過是裝出來的。

蕭秋水卻說:

每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不同的,這是一個極端複雜的體系,有些因緣,甚至是在出生前就埋下了種子,每一個選擇的背後,都有理由,但是,這樣的理由,未必能夠給自己提供價值。

我離開銀行,是為了愛情,因為愛情對我更加重要,但這個對別人有參考價值嗎?

我現在學會的重要一課就是:不把自己認為的意義,強加於人。

“界限的混淆往往是悲劇的開端。”不會被外界隨意干擾,也不會隨意被外界強加。

就比如開頭的那個故事,如果我們能不去比較,不去糾結,怎麽會無緣無故丟掉了我們的幸福感?

02

有了定見,就活出了方向

關於生活,我們需要有自己的主意

不能隨波逐流,今天知識付費是風口我們就猛撲過去,明天社群電商是機會我們又衝了上去。

最後不但沒飛起來,還落得個遍體鱗傷,心力憔悴。

之前認識一個寶媽,自學了營養師相關的課程,在台灣公司做到了總監級別,最後因為生娃放棄近百萬的股權,裸辭。

她知道孩子的發展至關重要,綜合考量了家裡的條件,沒人帶孩子,自身體質又不是那種能風裡來雨裡去的,便果斷辭了職。

後來因為沒有收入,便開始做社交電商,嘗試了一個生鮮類產品的銷售,很快就做到了中檔級別。

再後來政策變動,她又不得不放棄,轉而在母嬰類產品上下功夫。

現在,她已經從月入3000做到了月入60000,目前正在衝擊期權,爭取讓銷售額達標,分得公司的股份。

你看,那些有主意的人,總是活出了別人羨慕的樣子。

再看回蕭秋水老師,日更寫作,出書講座,她也享受這樣的過程,又堅持這樣的努力,以這種有定見的方式,活得光芒萬丈。

03

有了原則,就活出了自由

有人曾做了一項特別調查,讓暮年之人說出這一生之中最讓人後悔的事。

最後,調查者按照這些事件被提及的次數排了個序:

1、年少沒有努力;

2、選錯職業無成就;

3、子女教育不當;

4、未常鍛煉身體;

5、沒有珍惜伴侶;

6、雙親盡孝不夠;

7、婚姻沒有愛情;

8、未能周遊世界;

9、缺乏刺激;

10、賺錢不足。

排在第一的,是提及次數最多的。“賺錢不足”被排在了最後,僅佔百分之十。

如果是你,你會後悔什麽?

做目標規劃的時候,我按照終身成長詞典裡“向死而生”的方法,對自己的目標進行了管理,結果發現,我最後悔的事情是,害怕不能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除了自律,不能堅持的原因更多的還是在於沒有自己的原則

蕭秋水就很喜歡用“原則上來講”這句話來表達她的觀點。她的原則就是“能接受的就接受,不能接受的絕不接受”。

原則是做事的底線,直接影響我們的價值觀。

任何事,超過這條線就不行了,必須就此打住。

有了原則就會少很多糾結,少了糾結就會讓我們的大腦考慮更加理智的事情。

比如你的原則是守時,約會時你會準時赴約,如果對方沒有赴約,你要告訴對方你的原則、你的習慣以及她遲到給你帶來的不好的感受。

久而久之,很多朋友就理解了你的原則,接受的就會準時,不接受的可能永不再見。

永不再見可能意味著你會產生損失,但是從你確定守時就是你的原則時,你就應該學會對自己的選擇造成的後果負責。

這是堅守原則的原則。

那麽,我們該如何建立自己的原則?

先遵循自己的內心,列一個“自己一定不要怎樣”的清單;

尋找一些“別人的正確”原則,比如《原則》、《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等書籍內的原則,或者經過時間見證過的正確原則,記錄並背誦,保持原則的正確合理性;

把這些收集整理的原則進行分類,用思維導圖或樹狀圖的形式進行整理,以便深刻理解之後保證原則的落實和堅持。

界限感讓我們擁有了獨立的自我,定見則讓我們有了生活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原則讓我們擁有更加有節製的自由。

最後講一個廣播裡聽到的新聞:

南方有一個老闆,放下生意,購買了一輛國產SUV,花兩年的時間自駕遊遍全中國。

回到家的時候,他身上的積蓄幾乎為0。

家人覺得他一意孤行,不為家裡考慮。

網友覺得他無非是走馬觀花,沒什麽用,還不如花70萬來做生意……

但是電台採訪的時候,問他後不後悔,他卻回答:“乾我最想乾,最喜歡的事情,為什麽要後悔?”

你看,只要擁有獨立的思維,為自己而活,無愧於心,就算存款為0,也一樣幸福。

作者:馬上就,精讀讀友會會員。自由職業讀書人,深扎個人成長領域的行動派。目前著重乾好兩件事 『閱讀』和『寫作』,拓寬個人成長的輸入端和輸出端,想約你一起來做,馬上就做。公眾號:馬上就,ID:mashangjiu99。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