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春捂」,如何「捂」?「捂」哪裡?

由於我國盛行季風氣候,每當冬春換季之時,由北方西伯利亞襲來的冷空氣與從東南方吹來的暖濕空氣往複交替,致使氣溫變化無常,故有「春季的天,孩兒的臉」 之說。

尤其是早晚與中午的溫差較大,易形成「倒春寒」 氣象。

此時若過早地「只顧風度,不管溫度」,急不可待地換上春裝,就很容易受寒,寒則傷肺,極易發生感冒、急性支氣管炎、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甚至誘發高血壓、中風、關節炎、消化不良等病症。

藥王孫思邈曾說:「春天不可薄衣,令人傷寒、霍亂、食不消、頭痛。」明代醫家汪綺石說:「春防風,又防寒」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春季尤其是老弱病者,應密切關注氣象變化,適時增減衣物,做到冷空氣到來之前就及時添衣,莫急於減衣,以順應天時,未雨綢繆,科學養生。

早春時節的氣象最不穩定,常會出現倒春寒的情況,大家一定要做好冬春交替之際的養生工作。

春季如何「捂」才最科學?

1

注重「下厚上薄」

「春捂」並非是要全身上下捂得嚴嚴實實。

中醫學理論認為,人體的頭部及上半身位置屬陽,對風寒之邪的抵禦能力較強,不需要作為「捂」的重點。而下半身位置屬陰,對風寒的抵禦能力較差,也就成為捂的重點,尤其是人的雙腳更應捂。

因此,「春捂」應重點做好雙腳和腿部保暖,厚褲和厚襪不可過早減去,並常用熱水燙腳,睡覺時下半身蓋厚一點。

「春捂」要「下厚上薄」還因為寒氣大都是由下而上侵入體內的,尤其是愛美女性,不要過早地換上輕薄的裙裝,否則裸露的腳趾、踝關節、膝關節易感到酸脹、沉重、關節僵直、走路時酸痛等,嚴重的還可致關節病、心血管疾病和各種婦科病等。

2

「捂不捂」看氣溫

春天的氣溫,前一天還是春風和煦、春暖花開,剎那間則可能寒流湧動,「花開又被風吹落」,讓你回味冬日的肅殺。

面對「孩兒臉」似的春天,你得隨氣象變化加減衣服。一般來講,日夜溫差大於8℃是該捂的信號。

研究表明,對多數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來說,15℃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也就是說,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就可以不捂了。

另外,「捂」著的衣衫隨著氣溫回升總要減下來。而減得太快,就可能出現「一向單衫耐得凍,乍脫棉衣凍成病」。

醫學家發現,氣溫回冷需要加衣禦寒,即使此後氣溫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體弱者才能適應。減得過快有可能凍出病來。

3

勿忘開窗通風

「春捂」並不表示在家裡要成天關閉門窗,每天開窗通風是非常必要的。

大多數家庭都喜歡在早晨打開門窗通一會兒氣,而後就一天門窗緊閉,這樣不好。至少要在午睡後和晚睡前對居室進行通風換氣。

使用空調的家庭更不能一天24小時門窗緊閉,完全依靠空調的換氣功能來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這是不行的。

每天換氣次數不少於3次,每次不少於10分鐘。

另外,通風換氣還要選擇適當的時機,最好在太陽出來後再開窗換氣,否則室外的二氧化碳濃度較高,對人體健康不利。

為了身體健康,雖然氣溫有所回暖,仍要做好「春捂」的工作喲

作者: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副院長 王國華教授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