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魯迅去世時,驚動了哪些名人為他抬棺?

1936年10月19日,文學家、思想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先生,因病逝世於上海,享年55歲。

魯迅去世後,許廣平首先通知了魯迅的學生胡風,隨後,宋慶齡、馮雪峰等人紛紛趕來,經過幾個人一起商量,並征得許廣平同意,擬定了一個治喪委員會名單,根據魯迅先生去世當天1936年10月19日上海《大晚報》所刊登的《魯迅先生訃告》上,治喪委員會成員13人名單,他們分別是:宋慶齡、蔡元培、內山完造、沈鈞儒、曹靖華、胡風、蕭叁、茅盾、史沫特萊、胡愈之、許壽裳、周建人、周作人。

魯迅先生去世後,當天就移至萬國殯儀館,從10月19日到安葬的22日這短短4天時間裡,前來萬國殯儀館瞻仰魯迅先生遺容的民眾絡繹不絕。10月22日下午1時50分,魯迅先生的遺體從萬國殯儀館出發,送往萬國公墓安葬。根據魯迅逝世一周年紀念時,蕭軍撰寫的《逝世經過略記》和《逝世消息摘要》二文記載,當時抬棺者16人,分別是:胡風、巴金、肖軍、黃源、鹿地亙、黎烈文、孟十還、曹白、周文、歐陽山、聶紺弩、肖乾、陳白塵、吳郎西、張天翼、靳以。

魯迅先生棺槨上覆蓋著“民族魂”旗幟,這16個民主人士和文藝界的翹楚,伴隨著“民族魂”的旗幟,抬著先生的棺槨,仿佛景仰著一個民族的精神象徵,充滿著崇敬之情。在棺槨抬往萬國公墓的過程中,上海各界數萬人自發前來為魯迅先生送行,隊伍綿延十幾公里,一度觀者塞途,交通擁堵,充分顯示出魯迅先生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魯迅的一生,是為民族精神建立追尋的一生,是對舊世界和麻木人性怒吼的一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他一生奮鬥不止、呐喊不止、批判不止的生動寫照,當他意識到大限將至,從容給妻子許廣平留下自己的遺囑,就是那篇有名的《死》。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但魯迅先生即便是在這個告,世界的遺囑裡,他也充滿率直的刻板,或者說古怪的怨憤:

1、不得因為喪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錢。但老朋友的,不在此列。

2、趕快收殮,埋掉,拉倒。

3、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情。

4、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塗蟲……

是的,魯迅先生一貫如此,即便臨終,也是如此,所以他還在《死》一文中說:“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