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醫張伯禮——長者,父親,更是共產黨員

記者耿堃

“今天是方艙醫院的最後一天,完成了歷史階段的任務。今天應該是值得紀念的一天。”3月10日,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出現在武漢江夏方艙醫院,這一天是這所醫院“關門大吉”的日子,也是武漢最後一家關閉的方艙醫院。

年逾古稀的張伯禮一身“戎裝”,聲音有力,看不出21天前他才在武漢摘除了膽囊。他向隊員們表示感謝,隊員們手捧鮮花,向他們敬仰的這位前輩深深致敬。

他是長者

“方艙醫院治療的主要目標就是不讓病人轉為重症患者,不轉為重症就是最大的勝利。一是病人能得到及時救治,不轉為重症,能節省大量醫療資源;二是保住了病人性命。方艙醫院這種模式,讓病人從被動治療到主動介入,醫患關係非常和諧。”他總結的是武漢方艙醫院模式的成功,所在的江夏方艙醫院又有獨特之處──由國家中醫醫療隊管理,中西醫結合,以中醫療法為主。

建中醫方艙醫院,張伯禮是主要倡議人,並被任命為江夏方艙醫院的名譽院長。進駐江夏方艙醫院的是來自天津、江蘇、河南、湖南、陝西五省市三甲醫院的中醫、呼吸重症醫學、影像、檢驗、護理等專業的209名專家,與江夏區中醫院現有醫生進行混編,成立醫療團隊。

如何將各方精兵強將擰成一股繩,五指攥拳出擊?張伯禮身先士卒。

2月12日他率隊進駐醫院,2月14日17時30分,收治首位新冠肺炎患者,到3月10日休艙,江夏方艙醫院共收治567名患者。新冠肺炎沒有治療經驗可循,臨床沒有特效藥物可用,集中面對如此數量的患者群,張伯禮率領的中醫“國家隊”壓力山大。他走到病床前了解患者的情況,帶領專家組研配藥方。他和北京中醫醫院劉清泉教授共同研製的宣肺敗毒顆粒(抗冠II號方)治療500例輕症和普通型患者,發熱、咳嗽、乏力症狀明顯減輕,CT影像治療後顯著改善,臨床症狀明顯緩解,無一例轉為重症。除了改善臨床症狀,也能改善相關血液細胞分類計數和免疫學指標。

在江夏方艙醫院,既有統一方案,又會根據病人的病症采取個性療法,普遍性和靈活性相統一,中藥口服為主。所有患者均能喝上中藥湯劑外,醫院還配備了一台中藥配方顆粒調劑車,因人施治調製中藥顆粒劑,輔以保健操、八段錦,同時還會有心理疏導。醫院制定了嚴密的診療流程,患者在服藥過程中,醫生會密切觀察每一位患者的具體反應,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醫療團隊還設立了三線把關、評估等,確保醫療安全。如果有患者轉為重症,按照相關流程,及時將病患轉到定點醫院進行治療。

“為了保證患者安全,每一個細節都盡量考慮周全。”國家中醫醫療隊(江蘇)隊長、江夏方艙醫院醫療副院長史鎖芳介紹。

病人零死亡、零回頭、無一轉為重症,醫護零感染。張伯禮帶領中醫“國家隊”在江夏方艙醫院的實踐,為治療新冠肺炎提供了又一個參考方案。

他是父親

“愚頑常思聆父訓,草茅未敢忘國憂。”2月21日,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風濕免疫科副主任、天津中醫藥大學第四附屬醫院執行院長張磊在援馳武漢前夕剖白心跡。就在兩天前的凌晨,他剛接到“父訓”:“如果上級派你來武漢,不必來我這裡,在‘紅區’一定努力完成任務,保護好同事和自己。”

被他和全家稱作“老頭兒”的父親,就是張伯禮院士。彼時,“老頭兒”剛被做完膽囊摘除手術,在回病房的路上和兒子短暫通話。

“心裡極度驚恐。”張磊這樣描述農歷正月二十六凌晨,武漢前線指揮部的領導給自己打電話告知父親病了、需要做個手術時的心情。手術成功後的兩天,能隨時聯繫上父親,恐怕也是五味雜陳的“意外”。“術後恢復的頭兩天,是這20年來我最容易可以聯繫上他的日子。上級安排了我的師弟黃明博士來照顧他。我只要撥通黃師弟的電話,就可以和病床上的父親通話。”

張伯禮在術後一兩天就下床工作了。張磊知道,搞了一輩子中醫的“老頭兒”,自己是勸不住的。“聽師弟說他術後第3天就恢復了工作狀態,只有晚上才回到醫院去點滴。這個‘老頭兒’只要一投入工作,那就誰也勸不動他。作為晚輩、也是學生,只有盡力向他學習了。”

向大年初三就奔赴武漢埋頭工作的父親學習,張磊作出的具體行動,就是第一時間遞交請戰書懇請奔赴湖北抗“疫”一線。此後,他又通過電話、微信、書面材料等途徑多次表達衝鋒向前的強烈願望。張磊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醫生、科室副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無論哪一重身份,都應該責無旁貸,在防疫第一線上貢獻自己力量。

向手術不下火線的父親學習,就是自臘月二十七以來,在中醫第四附屬醫院連續一個多月堅守一線指揮、組織、協調、部署疫情防控各項具體工作,多次深入發熱門診現場指導工作,抓細抓實各項防控措施。醫院發熱門診、預檢分診運轉有序,隔離病區火速改建完成,為保衛濱海新區人民的生命健康構築起一道道堅固的疫情防線。

向在一線親力親為的父親學習,就是以共產黨員的忠誠擔當,在江夏方艙醫院承擔起感染風險高的取咽拭子工作。張磊在2月24日的《戰地風雲日記》中寫道:“今天第一次進艙,多少有點手忙腳亂。平日光和其他人說不要緊張,到自己這裡,也是不能免俗。幸運的是,順利完成了6個小時的工作,並帶著兩名同志開了醫囑,取了咽拭子。經過嚴格的出艙環節,穿著刷手衣走出醫護人員通道時,全身已然濕透。”

雖然同在武漢,父子倆卻很難見上一面。2月24日張磊在《戰地風雲日記》裡分享了一首歌:《You’ll never walk alone.》(你永不獨行)。這是兒子對父親愛的表白,是中醫後輩對前輩的敬意,是一名醫生對同行的誓言。

直到方艙“清零”這一天,張磊才見到了日思夜念的父親,而在此之前,他把所有的思念、關心、敬佩都寫在了自己的《戰地風雲日記》裡。

“這個‘老頭兒’和在武漢、在湖北、在全國各地億萬名默默無聞的、平凡的人們一樣,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力工作,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也正是這些平凡的人們,使我們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我為可以成為他們中的一員而榮幸之至。願櫻花爛漫時,我們可以站在武大的校園裡合影留念,共慶勝利。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他是共產黨員

張伯禮身上有多重身份──院士、校長、中醫大家、白衣戰士、敦厚長者、嚴父嚴師,但他時刻銘記,自己的第一身份還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就是為黨為人民工作。

天津中醫藥大學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啟動快速研究機制,對已建成的組分庫中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藥組分進行篩選和評價,並和上海藥物研究所、廣東鍾南山院士團隊合作進行抗新冠病毒作用中藥評價研究。團隊承接了科技部和天津市科技局應急專項,目前已啟動藥物篩選工作。為天津百萬名中小學生開講了“網上科學抗‘疫’第一課”,率先為孩子們做應急科普。

你能想到這些沒有被媒體廣泛宣傳的工作,是在武漢參與專家組工作、籌備運行江夏中醫方艙醫院、還在武漢做了膽囊摘除手術的張伯禮院士,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所做的工作嗎?

作為此次專家組中的中醫代表人物,張伯禮將一名老共產黨員的忠誠與擔當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新冠肺炎臨床治療沒有特效藥物、經驗還在摸索的情況下,提出建立中醫治療為主的方艙醫院,風險不言自明。“疫情如此嚴重的時候,往往是局外人在爭論中西醫到底誰強誰弱、誰優誰劣,這既無聊又無意義。中醫西醫各有長處,優勢互補,人命大於天,能救命才是最重要的。”秉持“疫情當前,救命為重”信念,張伯禮和劉清泉教授寫了請戰書,提出中醫藥進方艙,中醫承辦方艙醫院,勇挑重擔。

“這次疫情教訓太深刻了,我們一定要吸取教訓,不能像當初SARS那樣,轉頭就忘了。”接受媒體採訪時,張伯禮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損失痛心疾首,敢說真話,希望有關部門吸取教訓,加強管理。

“首先,要強化源頭治理。要杜絕一切野生動物的市場交易,嚴禁食用陸生的野生動物。其次,現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也需修訂。這次疫情暴露出一個很大的問題,疫情出現了,誰來報?報給誰?現在機制不順,層層上報、層層審核、層層淡化,到中央都衰減變味兒了,影響中央決策。回過頭來看,新冠肺炎在去年12月底、今年1月初人傳人的現象已經很明顯了。那時還說是‘有限人傳人’、‘局勢可控’就有問題了,喪失了防控最佳時機。再次,基層社區的衛生能力明顯不足。那麽多人,一發熱就往大醫院跑,如果社區的醫療衛生設施足夠強,發揮‘攔阻乾預’作用,疫情可能會在早期得到有效控制,強基層要真正落地。另外,檢測權限集中、試劑盒短缺嚴重影響了確診救治,防控物資明顯短缺、調配機制滯後、應急系統響應及運營都需要極大改善。”

諍言摯語,字字懇切。一個老共產黨員、老醫務工作者的拳拳之心溢於言表。

“現在,我們又在考慮恢復期的病人。一些出院的病人特別是重症患者康復問題。有的出院了,但還有症狀,咳嗽、喘憋、心悸、乏力等;有些肺部感染滲出吸收不完全,有的免疫功能紊亂等。我們就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市中醫院建立了新冠肺炎患者康復門診,專門管理治療這部分病人。在中國工程院和有關部門支持下,我們還組織了武漢協和醫院、武漢市中醫院共同建立湖北感染新冠病毒的醫務人員康復管理平台,這將是今後一兩年的任務。”

武漢方艙醫院完成光榮使命,在武漢保衛戰中留下了英雄篇章。“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張伯禮的戰鬥還沒有結束。與病毒鬥爭的下一階段戰役已經打響,老兵整裝,又要出發。

來源:天津日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