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靖康之變後因配合不當導致宋朝失去陝甘地區

北宋滅亡,南宋重建政權之初,當時整個陝西五路,包括今天的陝西省大部、甘肅省的東部和南部基本上都在宋朝的控制之下,並且有北宋時代最強勁的部隊“西軍”鎮守,但由於內部不和,陝西戰場在建炎二年(1128年)到建炎四年(1130年)的兩、三年間在優勢兵力的情況下全面潰敗,最終陝西全境基本失陷,陝西宋軍退守四川。

宋軍在陝西的大潰敗,最主要的原因是宋軍內部的各種力量之間之間的“不和”,陝西宋軍從整體實力上來講,不弱於金軍的西路軍(負責陝西戰場的金軍,主帥是婁室),但陝西宋軍卻是內鬥內行,外戰外行,互相之間各種見死不救,各種相互拆台,結果把一盤好棋徹底下爛。

第一個不和就是“將帥不和”,深層的原因就是宋朝“以文製武”的國策導致了文官主帥與武人將領之間的矛盾,內耗了宋軍的戰力。建炎二年(1128年)時,宋軍基本上完全控制陝西地區,設置了“五路”大軍分區防守,宋高宗即位後,下詔讓鎮守延安的王庶節製陝西五路軍馬,但王庶是“文官”,進士出身,在北宋末年本來的官職是“陝西轉運判官兼製置解鹽事”,王庶雖然是文人出身,但早年喜歡軍事,後來帶兵打仗也還行,特別是軍事戰略上的眼光是不錯的,後期官至樞密副使,對抗金事業的貢獻還是很大的,晚年因反對宋高宗、秦檜一夥的投降政策而被迫害,從能力和身份來說,由他來節製陝西六路軍馬,本來也符合宋朝以文製武的傳統。

但北宋滅亡,南宋重建的時代,整個朝廷的秩序和威望大大受損,陝西地區的武將勢力抬頭,過去文官們靠著朝廷之威壓製武將,現在朝廷自己都不行了,於是陝西的各路武將對文官王庶成為他們的“統帥”非常不滿,特別是軍事素質一流,在士兵中最有威信的名將曲端,對王庶出任陝西五路大軍的統帥公開抵製,拒絕執行王庶的命令,在金軍圍攻王庶鎮守的延安之時,見死不救,導致陝北重鎮延安府最終於建炎二年(1128年)11月失陷。

延安失守後,宋廷派出知樞密院事張浚兼任川陝宣撫使,成為陝西宋軍的最高統帥,張浚當時三十三歲,在官場是少年得志,對於曲端等久經戰陣的悍將根本壓不住。最終造成建炎三年(1129年)年底的陝州保衛戰失敗,陝州陷落。陝州守將李彥仙是當時的名將,駐守陝州多年,成為陝西東面的門戶,金軍圍攻陝州後,李彥仙組織了激烈而頑強的守城戰,這跟當時華北、江南的宋軍碰到金軍就望風而逃的畫風完全不同,表明陝州宋軍的戰鬥意志是很高的,張浚也派出曲端率軍增援陝州,但卻指揮不動曲端,曲端消極應付,按兵不動,致使陝州彈盡援盡,最終失陷。延安是陝西的北面門戶,陝州是陝西的東面大門,這兩個地方失守後,宋軍在陝西就陷入被動局面了。

宋軍在陝西本來軍隊人數總量、單個將領的軍事素質都很不錯,陝西五路大軍的主力,步兵十餘萬,騎兵有六、七萬,合計步騎將近二十萬人,特別是西線的環慶軍、熙河軍、秦鳳軍、涇原軍等在北宋末年並未受到大的損失,且常年與西夏作戰,戰爭經驗豐富,除了名將曲端之外,還有劉錡、吳玠等人,都是當時一流的指揮官。但相互之間都不能通力合作,而南宋中央更是派了一個志大才疏的張浚去做陝西諸軍的最高統帥,張浚在內部各方力量尚未實現有效整合之前,就在建炎四年(1130年)9月貿然集結五路大軍與金軍決戰,發動富平會戰,會戰中宋軍各部不能有效地相互配合的弱點表露無疑,最終大敗,陝西宋軍全線潰敗,紹興元年(1131年)上半年,陝西各州縣相繼淪陷,宋朝徹底失去了陝西地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