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關浣非:新一輪金融開放 中國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關浣非:新一輪金融開放,中國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8年第23期)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鼇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在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方面,去年年底宣布的放寬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確保落地,同時要加大開放力度,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範圍,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

  中國正在開啟新一輪金融開放的大幕,中國的金融開放將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40年的改革開放歷程證明,開放不僅是一國參與國際交往的必然路徑,也是提升自身發展能力、發展水準的必然過程。

  >> 金融開放分為哪些層次?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金融開放一直采取“先進後出”的模式,即先放外國資本進來,之後是本國資本走出去,本國資本走出去亦有國有資本先出、民營資本隨後的次序。

  就“進”的程度而言,中國也秉持了很多經濟體的習慣做法,采取了分層次開放的策略。

  最初允許外資來華開設機構,但對機構的存在形式、存在地域、經營範圍及股權比例設定限制,即不讓外資控股金融機構,機構只能在限定的服務範圍、區域開設,同時對國內金融機構“網開一面”,默許其以“跑馬圈地”的方式佔領市場。這實際上是一種對外資設防的開放,這種開放表面上熱熱鬧鬧,但金融業隻處於一種低水準的同質競爭狀態中,這種市場開放的結果不僅壓製了市場競爭的效率,亦會導致國內資本市場主體對真正的競爭理解得過於膚淺、偏狹。

  另外一種層次的開放是真正予以外資國民待遇,撤銷股權比例限制,撤銷服務地域及範圍限制。再則就是在確信市場主體有能力平衡風險及收益,不會引致惡性競爭的前提下而對市場主體實現產品和服務創新的開放。而更深層次的開放則是資本市場的開放,努力使自己的金融市場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一部分,實現資本自由進出。

  在“出”的方面,除了機構向外發展、資本海外逐利,從長遠看,人民幣的國際化應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目前中國正在積極推進的這一輪金融開放與以往預先設定限制的開放有本質上的不同,不僅大大消除了市場準入方面的種種限制,而且在金融機構股權比例方面也有了較大突破,如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內外資一視同仁,允許外國銀行在我國境內同時設立分行和子行,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人身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3年以後不再設限,為未來更深層次的開放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這一輪金融開放,應當是激勵所有市場主體致力提升服務供給能力的開放,是促使金融機構進一步提升自我風險約束能力的開放,是促進全社會進一步提升金融資源配置及利用效率的開放,是金融監管體系進一步嚴密完善的開放,是促進金融體系更加協同無間的開放,是金融市場國際聯繫程度更加深廣的開放,也是使中國金融業能經受得住金融全球化風浪衝擊的開放。

  >> 金融開放要解決與行業發展息息相關的外部問題

  當然,不同層次的開放對一國的經濟環境、市場環境、監管環境以及金融企業的發展水準要求是不同的。

  在條件未成熟的情況下為開放而開放、拔苗助長,一定會造成行業發展先天不足,致使金融業發展走上彎路;而在開放條件基本成熟後,如果在政策層面依然原地踏步,必然會對整個行業發展造成壓抑,抑製金融資源的效率釋放,阻礙金融業供給水準提升。

  一個國家究竟如何確定自己的金融開放層次?因對金融深化理論有重要貢獻而知名的麥金農提出了金融開放的四步驟規則:

  第一步,平衡中央政府財政,穩定巨集觀經濟。為了避免國內債務危機和通貨膨脹,應該限制政府的直接支出、削減赤字財政;應建立有效的稅收制度、擴大財政收入,消除財政赤字,穩定物價水準。

  第二步,開放國內資本市場,放鬆對利率的管制,使實際利率為正值。為了把銀行恐慌和金融崩潰的可能性降到最小,必須硬化貨幣與信貸系統,強製長期負債企業償還債務,並嚴格控制信貸流動,直到金融條件得到穩定。

  第三步,推進匯率的自由化,經常項目的自由兌換應大大地早於資本項目的自由兌換。首先應統一所有經常項目交易的匯率,使全部進出口交易都能以相同的有效匯價進行。推行貿易自由化,恰當地制定貿易政策,逐步取消扭曲性的配額和其他直接行政控制,代之以適度的進口關稅或出口補貼,或者開放幾個可以自由進入國際市場的免稅區,而在其他地區緩慢地擴大出口商品的外匯留成權。

  第四步,允許國際資本自由流動。只有在國內銀行自由經營、利率由市場決定、通貨膨脹受到控制的條件下,開放資本账戶才是有利的,否則就會導致資本外逃或外債堆積,危害經濟發展。

  現代經濟體的金融開放絕不是金融機構如何進入市場、在哪裡體現商業存在那麽簡單,金融開放能否達到預期目的,不僅對進入市場的具體金融主體有系統的能力要求,還會對整體金融體系以及外部社會環境有一系列的要求。所以,金融業的對外開放不僅要解決行業內部的各類基本問題,更要解決與行業發展息息相關的一切外部問題,對所有會影響到金融開放效率的政策、制度、市場、文化因素都應適時予以調整,而後者既關係到行業的發展速度,又會關係到行業的發展品質,更重要的是因金融業的功能所決定,更會影響到全社會經濟的發展效率。金融機構只有在良好和諧的社會生態、金融生態裡才能有健康發展,而有深度的金融開放更需要有與金融開放層次相適應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與其說金融開放是為了解決金融業發展不足、效率不高的問題,倒不如說金融開放是對會影響到金融業發展的各方面加以優化、完善的過程。

  >> 新一輪金融開放要求改變貨幣投放模式

  中國金融業雖然已取得巨大進步,但迄今中國金融業所處的仍然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市場環境,新一輪金融開放還有很多配套問題需要解決。

  經濟增長必須實現從依賴要素投放擴張支撐到依靠技術創新、管理提升的根本轉變,整個社會要真正形成可供金融機構有效率配置金融資源的產業體系。否則,中國經濟增長的水分會越來越多,表面上體量不斷增大,但所釋放的效率會越來越低,在如此環境裡的金融開放也一定會事倍功半。

  不同層次的金融開放,必然會對一國的貨幣投放模式產生不同的要求。從中長期看,此輪以給予外資國民待遇為標誌的金融開放,勢必會產生建立適應國內、國際集約化經濟活動需要的貨幣投放體系及資金供給體系的要求,以確保金融機構能持續地提升自身擁有的金融資源價值。

  一個國家可以依靠金融機構去創造信用,但卻不能依靠金融機構去消化過剩的貨幣,如果幻想金融機構可以承擔這樣的使命,那一定會出現金融泛濫、體內空轉、脫實向虛等不正常現象。

  以為了維持所謂的經濟增長指標而多年採用的大水漫灌式的貨幣投放在中國是難以為繼的,現實的國際金融市場環境也不允許中國再走這樣的路線。這一方面要求中國在確立風險容忍度的情況下逐步收回一部分過剩的流動性,同時更要考慮建立過剩資本的轉移輸出體系;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建立起體現效率激勵的貨幣投放體系,積極實現貨幣投放由數量型向價格型的轉變,逐步消除貨幣價格的雙軌制,全面建立包括金融機構資產負債比例、不良資產比例、股本回報率、資產回報率、camel評級等指標在內的效率評價體系,以此作為確定存款準備金率、存款保險費率、同業拆放利率的依據,通過系統約束金融機構提升自身經營效率來達到提升金融資源配置、利用效率的目的,達到擴大金融開放的目的。

  >> 新一輪金融對外開放對監管提出了哪些要求?

  因為這一輪金融對外開放的力度超越以往,相信外國金融投資者會像趕集一般前來中國,而對那些來自發達經濟體的金融投資者來說,除了潛在的回報,他們最關心的一定是相關行業監管的清晰度如何及成熟度如何。他們不會怕監管嚴謹,但一定會怕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監管。

  世界上關於金融監管的法律體系主要分為兩大類:海洋法系和大陸法系,而這兩大法系對市場的進入和市場主體的經營行為的約束有較大不同,前者更強調負面清單表管理,後者強調的是正面清單管理。此前中國一直堅持正面清單的監管模式,但已在逐步推開的自貿區管理方法更多強調的是負面清單原則,這就對未來更大範圍的金融開放提出了新的挑戰,中國的金融監管要以哪一種法律基礎為導向?

  來自不同法系經濟體的金融投資者自然會有他們遵從監管的習慣,因此需要中國的金融監管者在吸收世界主要金融監管精華並考慮自身監管改革取向的條件下,系統地檢討和更新現有的監管政策和制度,使監管政策及制度能跟上開放的步伐,徹底消除監管的真空和灰色地帶,以保證金融開放目的的全面實現。

  在監管的具體取向上,一是要堅持未雨綢繆與亡羊補牢相結合的原則,但要立足於未雨綢繆。二要尊重金融各部門的專業特性,堅持走專業化監管路線。三是在金融體系日趨複雜的今天,還要求不同監管機構間要注意克服監管力度強弱不均的問題,以防止金融套利情況發生和出現風險控制死角。四是金融資源具有資本屬性,天然地要追求效率,監管機構不能過度介入金融機構的資源配置。五是隨著開放範圍的不斷擴大,金融市場的地理外延及虛擬外延亦不斷擴大,因此要求金融監管機構要具備洞察全球資本動向及風險傳染軌跡變化的能力,尤其要具備及時掌握做空自身貨幣資產、做空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敞口的能力。

  >> 開放金融業,中國要在哪幾方面下功夫?

  金融開放一方面會帶來市場主體的增多,但另一方面又會產生完善金融體系及豐富金融體系層次的要求。這既是金融體系內部專業分工的需要,也是各專業機構間分享及利用貨幣資源、客戶資源、服務平台、服務管道的需要。金融系統內部各功能部門的發展品質及效率如何,各功能部門間、各專業市場間協同契合程度如何,都會最終影響到金融業的整體開放效率。

  在未來的金融業開放過程中,中國主要需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一是需在補齊金融服務短板上下功夫,要比照世界先進的經濟體,在升華基礎服務、完善各類市場建設上持續做出努力,如銀行業信貸資產的二手市場、資產證券化市場及信用風險轉化市場等等。

  二是進一步清晰各專業機構的服務範圍,明確各自的服務供給分工,如對資產管理在服務期限上做出銀行、基金、信託、專門機構的分工,在資金供給上則可按銀行、基金、保險公司、信託做出短、中、長期分工。

  三是積極打通中國與世界貨幣市場、資本市場的聯繫,使自身成為國際金融市場的一部分。

  四是要積極構建海外的金融橋頭堡,通過系統部署,建造可抵禦國際金融風險侵襲的現代開放金融體系。

  五是要積極創造條件,致力改變多年來中國金融對外開放“進來的多、出去的少”的傾斜局面,以更好地服務於“一帶一路”及人民幣國際化戰略。金融業的全球競爭較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制度建設能力和執行能力,二是包括產品和服務在內的金融交易能力,三是全球動員、組織、配置資源的能力,四是防範和化解各類風險的能力。而這幾方面目前恰恰是國內金融機構在發展和管理上的短板。

  >> 國內金融機構的競爭力仍待提升

  一些人常常得意於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市場所佔份額的微小,把由於種種限制而導致的外資金融機構一直無法在中國獲得長足的發展歸結為是其競爭力不足,那借此而做出的決策及制度安排都將會是錯上加錯,一定會扭曲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方向,滯礙中國金融業的健康發展。

  如果把中國的金融機構與國外的先進金融機構做比較,不是外國的金融機構競爭力不強,而是他們的合法合規經營意識太強;而中國的一些金融企業恰恰相反,不要說尚不清楚如何提升價格以外的競爭能力,就連起碼的合規經營的自覺意識都遠不足夠,這樣的企業不僅不會走得很遠,而且其一定會損傷金融消費者。

  因此,通過提升企業的治理水準而最終達到提升企業競爭力的目的,將是今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中國企業的重要任務。在這方面,中國企業的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就是約束股東。中國的企業投資人一無深厚的道德倫理自我約束積澱,二在企業發展上既未經歷過縱向的重複進化洗禮、又無橫向的充分競爭淘汰,三是尚未經歷過高標準的監管約束,所以這種類型的企業在經營行為上必然表現出過度涉險、過於追求投機利潤的特點,而這無疑與金融業長期存續發展的客觀要求是衝突的。

  因而在未來的金融開放過程中一定要堅持優勝劣汰的原則,杜絕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的出現,以此促進中國金融開放效率的不斷提升。

  最後,這一輪金融開放,應當是以改變金融服務同質化為目標的開放。產品和服務同質化的市場不能算是真正開放的市場,不能順暢地帶進新產品、新服務的市場也不是開放的市場。與海外成熟市場的創新大多由市場主導不同的是,中國金融市場創新機制仍較為僵化,準入門檻過高,創新激勵不足,部分金融產品還處於模仿國外同類產品的初級階段,不要說對中國的金融消費不能發揮引領作用,即使與中國消費者已達到的金融消費能力有一定距離。因此,這一輪金融開放一定要把鼓勵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放到重要的層面,借此不斷提升中國金融業的服務能力和交易能力。

  (作者為某國有銀行香港分行副行長,曾在香港及內地創建多家產險、壽險公司並任董事長、總裁。)

責任編輯:劉萬裡 SF01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