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居家篩查為結直腸癌防治「提速」!

「雖然癌症治療技術發展迅速,但是我國結直腸癌整體五年生存率基本在47.2%,與日本(70.1%)、美國(65%)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鏡科主任/博士生導師王貴齊教授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提升我國結直腸癌五年生存率,重在早篩早診早治。

據最新數據顯示:結直腸癌已經成為中國城市第二高發癌症,每1.5分鐘就有1人確診為結直腸癌,每3分鐘就有1人死於結直腸癌,而美國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卻呈「雙降」態勢。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中美兩國有如此差異?我國的結直腸癌防治道路將何去何從?為此,《中國科學報》採訪了相關專家。

腸鏡篩查性價比不高

其實,我國的結直腸癌篩查工作並不晚。

上世紀70年代起,浙江大學腫瘤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鄭樹教授及其團隊便在浙江海寧篩查了近30萬人,並對高危人群進行了長達20年的隨訪。「從數據上來看,篩查使得後來的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都下降了,這是我們國家最早的篩查成果。」鄭樹說。

那麼,為何時至今日,我國結直腸早篩的步伐漸緩?

王貴齊直言:美國除了在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和遠離癌症危險因素的基礎上做了很多工作,最重要的一點在於,無論是醫保還是商業保險,美國都提倡早診早治。

比如,美國積極推廣早癌篩查政策,通過各種政策措施促使50歲以上人群進行腸鏡篩查。目前美國腸鏡篩查率已經達到了63%,這也使得美國結直腸癌發病率以每年近3%的速度下降。

而我國的腸鏡篩查率卻不到15%。

「基於中國的國情,腸鏡的主要作用不應該放在篩查上,應該放在治療上。」鄭樹表示,我國人口基數大,儘管推薦50歲以上人群做腸鏡,但是現有的醫院設備、專業醫生的數量也遠遠不夠。

各種篩查技術不分伯仲

於是,鄭樹帶領團隊首先利用問卷、大便隱血對高危人群進行初篩,隨後經過腸鏡進一步確診,目前這個篩查方案已在全國30多個地區進行試點。

「但在推廣篩查中,我們也遇到了很多困難。」鄭樹說,首先人群的順應性較差,大概只有40%,高危人群中能堅持長期檢查的也隻佔20%左右;其次腸鏡檢出率不高,在做腸鏡的人群中,約70%陰性。

我國結直腸癌篩查到底應該採取何種策略?鄭樹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向《中國科學報》介紹了美國的經驗。

2016年,美國預防服務特別工作組(USPSTF)列出了7種結直腸癌篩查的技術,分別是:高敏化學法大便隱血、免疫法大便隱血、免疫便隱血—DNA聯合檢測、結腸鏡檢查、CT模擬結腸鏡、軟性乙狀結腸鏡、軟性乙狀結腸鏡+免疫法大便隱血。

最終,他們對7種技術分析後的結論是:沒有證據證明一種技術顯著優於另一技術,無論採用何種技術,均有防治效果,但是免疫法大便隱血(FIT)仍然是最重要的篩查技術。

基於幾十年的結直腸癌篩查經驗,再借鑒美國的策略,鄭樹團隊把目光聚焦在大數據和分子標誌物領域,他們希望通過糞便篩查出早期的結直腸癌患者。

「通過分子檢測提高腸鏡順應率和腫瘤檢出率,對佔20%左右的高危人群,通過糞便分子標誌物檢測,陽性患者再做腸鏡,以減少腸鏡檢查人數,提高腸鏡對結直腸病變的陽性檢出率。」鄭樹說。

分層精篩效果更好

為了更好地推行結直腸癌防治策略,2018年10月,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中國結直腸腫瘤早診篩查策略制定專家組制定了「中國結直腸腫瘤早診篩查策略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

據了解,該共識以提高人群篩查率和提高早期腫瘤檢出率作為篩查短期目標,建議以40~70歲一般人群及城市人群為優先對象,推薦結直腸癌患者從初篩(人群分層)、精篩(高危人群)、診治(病理活檢),使用問捲風險評估、免疫法大便隱血檢測、多靶點糞便FIT-DNA聯合檢測、腸鏡檢測共4種篩查方法,患者可以通過最佳的篩查方式實現最小的成本並獲得最大的效益。

具體而言,在針對大規模人群篩查中,問捲風險評估和免疫法大便隱血進行初篩,對陽性患者進一步進行多靶點糞便FIT-DNA聯合檢測,再對多靶點糞便FIT-DNA聯合檢測的陽性患者行腸鏡檢測,這樣可以在同樣的人群篩查基礎上進一步濃縮高危人群,提高腸鏡下腫瘤檢出率,減少不必要的腸鏡檢查。

採訪中,鄭樹特意提到了多靶點糞便FIT-DNA聯合檢測技術。它是以糞便DNA分子檢測利用糞便中腸道腫瘤脫落細胞的特異標誌,與免疫法大便隱血聯合組成,不僅提高了糞便隱血對結直腸癌的篩查靈敏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對結直腸進展期腺瘤的靈敏度。

居家早篩將成為主流

即便是在美國,USPSTF也在2016年6月著重推薦了糞便FIT-DNA作為針對結直腸癌篩查的新手段。

令人欣慰的是,國內一家創新型生物高科技公司諾輝健康自主創新研發出了符合中國人腸癌特徵的多靶點糞便FIT-DNA聯合檢測服務——常衛清,通過分析糞便中與腸癌發生有密切關係的三種分子指標(包括血紅蛋白、基因突變和基因甲基化變異)綜合判斷腸癌風險。

「常衛清適用於40歲以上有篩查意識的腸癌高風險人群,尤其是有腸癌家族史、生活不規律、嗜煙酒、肥胖、不願做腸鏡的人群。」諾輝健康CEO朱葉青告訴《中國科學報》,常衛清無創無痛、非侵入,可以居家取樣,再將樣本回寄至諾輝健康的檢測中心,5個工作日內即可查看檢測結果。流程便捷,結果精準。

「並且,相比美國的Cologuard,常衛清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高,對於結直腸癌和大於1厘米的腺瘤都可以發現。」王貴齊說,這種可居家操作的早篩服務避免去了醫院的麻煩,也消減了公眾對做腸鏡的恐懼心理,應大力支持和普及。

「除了結直腸癌,我們還將聚集到中國人最高發的包括女性乳腺癌、宮頸癌以及其他癌種,提供不同的居家式篩查服務,幫助更多的家庭減少癌症帶來的痛苦和經濟負擔。」朱葉青說。

雖然我國結直腸癌發病形勢嚴峻,但王貴齊等專家認為,只要實現早診早治,結直腸癌並不可怕。「任何一種健康行為的轉變,一定需要國家政策和制度做引導和保障。政府應該增加衛生保健方面的支出,擴大醫保、新農合、商業保險在結直腸癌早篩早診上的治療覆蓋項目。」

「最終,希望通過篩查和早診早治,能夠發現一例早癌,挽留一條生命,幸福一個家庭,助力『健康中國』的實現。」王貴齊說。

《中國科學報》 (2019-04-15 第6版 醫藥健康)

「藥師論壇」由中國科學報社運營

ID:yaoshiluntan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