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誰在統治日本社會

上層人物以出身學校為紐帶,在某一個特定領域佔據多數領導崗位,形成穩定、排他的利益集團,這就是「學閥」。在日本,一個人大學就讀的院校,往往直接影響到他未來的職業選擇和階層流動路徑。

文|熙禾

廣田弘毅、岸信介、吉田茂、中曾根康弘、鳩山一郎、佐藤榮作、幣原喜重郎、宮澤喜一、濱口雄幸……這些橫跨近現代日本各個時期、政見不盡相同的最高行政首長,有什麽共同點?

答案是:他們都畢業於東京大學。

· 東京大學赤門,從此走出的政商派系亦因此得名「赤門閥」

自日本近代改革以來,這座曾叫作「東京帝國大學」的頂級名校產生了大量高級官員、財閥領袖和學者教授,被認為是日本社會最重要的勢力之一。

除了東京大學,其他日本名校的校友也往往在某些特定領域大放異彩,像早稻田大學校友統帥出版和媒體業、慶應大學校友廣出金融和財閥人物之類的現象,都是吃瓜群眾津津樂道的社會常識。

日本社會的這種現象,通常被稱為「學閥」:上層人物以出身學校為紐帶,在某一個特定領域佔據多數領導崗位,形成穩定、排他的利益集團。

在日本,由於學閥的存在,名校出身對於人們職業生涯的重要性遠比其他國家重要得多。一個人大學就讀的院校,往往直接影響到他未來的職業選擇和階層流動路徑。

為什麽畢業院校對日本人來說如此重要,令學閥在日本社會中擁有如此巨大而穩定的權力?

學閥的誕生

無論政府、黨派還是大型企業,激烈的派系鬥爭在世界各地都不鮮見。不過,以畢業院校為基礎拉幫結派而成的學閥,仍是日本獨有的奇妙現象,有其豐富、獨特的歷史根源。

在大專院校裡,學閥的形成源自日本獨特的大學體制。

1868年開始的明治維新,在引進西方教育體系的過程中,將講座製帶入了日本的新式大學。但是,這種西洋風格的新式大學教育,在日本並未維持其舶來品的原貌。

與德國大學裡金字塔形管理的講座製不同,日本人將其引進的講座製「簡化」成了垂直的領導結構,由教授、一名副教授和幾名助教組成。

· 1902年東京大學法學部

講座成為了日本大學最基層的學術部門,教授作為各自講座的核心,成為了大學及其科研事業的實際領導者,日本政府更是將他們奉為國家學術事業的核心。

教授們把持大學的權力,以師生關係為基礎的拉幫結派便不可避免,時至今日,日本著名的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和慶應大學等高校的法學部裡,都有超過七成的教師是本校畢業,形成鮮明的門戶分別。

在日本的政治、金融等重要領域,學閥也以類似的方式,在人事選拔中發揮巨大的影響力。

成立於1886年的東京帝國大學,為當時尚在激烈變革中的日本政壇提供了大量行政人才,也就成為了政界學閥的起點。

包括東大在內,日本全國和各殖民地逐漸創立了九所這樣的帝國大學,其中東京帝國大學、京都帝國大學和京城帝國大學(今首爾大學)都是日後名震世界的一流學府。

· 京都帝國大學

此時的日本明治政府,自1870年代以來便不斷變革,以舊貴族為主體的改革保守派逐漸退出歷史舞台;1881年,天皇頒布開設國會之敕諭;1889年,伊藤博文主導的《大日本帝國憲法》正式頒布。

至此,日本正式以西方制度為模板,開始建立近代官僚體系。

· 《明治憲法》頒布

與此同時,帝國大學的第一代學生們,也紛紛完成學業,走出校園。

當時,「帝大生」尚未有實際作為,便已在日本社會享有極高榮譽。天皇每年都會蒞臨畢業典禮,明治政府在錄用官僚時更對帝大畢業生免試錄用,因此有大量渴望從政報國的帝大生湧入政壇。

對於這些帝大生來說,大學時代形成的人際關係並未隨著畢業而終結。

校園時代,高年級的前輩學生是低年級後輩們參與大學生活的引路者,平輩的同學更是攜手前進的人生夥伴。後輩對前輩要尊重服從,前輩對後輩要傾力相助。

畢業後,這種關係延續到社會生活中,各部門、各行業的帝大校友們相互提攜、支持,建立起強大的關係紐帶和利益共同體。

由於東京大學校門叫「赤門」,這種利益集團也被稱為「赤門閥」。

經過三十年的成長奮鬥,東京帝國大學的第一代畢業生在大正末期開花結果:1924年,第一屆法學畢業生加藤高明當選內閣總理大臣,赤門閥首次染指權力塔尖。

· 1910年東京大學赤門

進擊的學閥

到了1930年代日本政壇動蕩之際,東大畢業生仍能與軍界強人分庭抗禮。1937年,赤門閥子弟廣田弘毅下台後,政府落入軍人手中兩年,最後還是東大畢業的平沼騏一郎奪回首相寶座。

這些學院出身的文官能夠有實力挑戰荷槍實彈的軍人,強大的赤門閥勢力必不可少。

1940年代初,民選政治家遭到打壓,這種局面暫時中止。1945年日本投降後,在駐日盟軍的監督下,仍是由東京帝大畢業的幣原喜重郎從皇族首相手中接管政權。

隨著赤門閥的光複,東京大學雖然在戰後激蕩日本的改革中被摘除「帝國」二字,但其校友網絡的社會地位絲毫未受影響。

· 日本戰後新憲法頒布

1945年開始,日本一半左右的首相都是東大畢業,政府各部門常務負責人幾乎全部掌握在「東大人」手中,此外還有包括21位議長在內的大批國會議員。

財經界和學術界有重要影響的東大校友也與他們交往聯絡,一時間赤門閥在戰後日本近乎隻手遮天。

不過,其他學閥也逐漸開始在戰後日本政壇大放異彩。

崛起勢頭最為強勁的,是早稻田大學畢業生組成的稻門閥。他們掌控日本的媒體和出版業,能夠利用輿論武器,為政壇上的早稻田子弟保駕護航。

為了在政壇抗衡樹大根深的東大人,稻門閥內部也高度團結,發展出緊密的前後輩關係,以至於在政治鬥爭中,稻門閥的內部紐帶往往會壓過校友之間的黨派界限。

· 1916年,人稱「日本私立大學之雄」的早稻田大學的學生

1956年,稻門閥子弟石橋湛山當選日本首相,稻門閥正式開始與赤門閥爭奪舞台。此後,稻門閥子弟中湧現了高官,還有竹下登和森喜朗等後輩當選首相。

沒有學閥背景的自民黨政客田中角榮,1970年代競選首相時,曾因為沒上過大學而慘遭競選對手嘲笑。最後,他在早稻田大學畢業的女兒田中真紀子的幫助下,爭取到了自民黨內外稻門閥勢力的支持,終於成為日本首相。

· 田中真紀子

稻門閥強大的組織力量,在1987年的自民黨政爭中的表現更加突出:稻門閥出身的竹下登和赤門閥出身的安倍晉太郎(即安倍晉三之父)針鋒相對,竹下登拉攏安倍派系內部同為早稻田大學畢業的三塚博勢力,成功分裂敵人,最終坐上首相寶座。

對於國家的政治發展,學閥也有著深遠的影響。作為老政要們的後輩學弟,一代又一代的新政治家往往繼承了其學閥的正面和負面遺產,其政見觀念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和製約。

除了政壇的兩大學閥,日本社會上還有以商科著稱的一橋大學畢業生組成的如水閥,以及頂尖私立大學慶應大學畢業生的三田閥。後者中湧現了日本十分之一的上市公司社長,被認為把握著日本經濟的命脈和未來。

· 慶應大學

可想而知,如此舉足輕重的社會組織形式,不但能影響上層政治,而且對普通市民的人生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學閥」即高貴

對於日本的學生而言,考上頂尖名校,就是進入學閥、躋身社會上層圈子的入場券。

每年4月日本高校畢業招聘季節,三田閥的前輩均會積極回到母校,招聘自己的學弟學妹。慶應大學的畢業生們可以比較輕鬆地拿到大企業的「內定」,入職後在前輩的領導下也有更好的升職前景。他們進入企業後,也要投桃報李,為前輩提供支持。

· 電影《墊底辣妹》

在反映國民平等選拔的公務員考試中,學閥的影子同樣顯著。

2016年,日本中央政府公職人員考試筆試合格的2011人,東京大學畢業的佔了433人,排名第二的京都大學和早稻田大學都沒超過200人。

到了面試階段,赤門閥更是通過相互提攜控制政府機構,佔據財務省和外務省等油水部門;東大子弟被錄用後,還可以憑借學長學姐們的相互提攜,一路高升。

非學閥出身的學子,即使熬過面試被成功錄用,在日後的晉升提拔當中,也很難獲得赤門子弟同等的機遇。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經濟高速增長期,企業用人需求旺盛,普通大學出身的日本人也能過上中產階級的舒適生活,年輕人不一定都要全力爭奪躋身學閥的機會。

等到經濟泡沫破裂、萬人失業負債的危機時刻,學閥的庇護就顯得特別重要了:財務穩定的大企業都掌握在三田閥和如水閥手中,公職人事則是赤門閥或稻門閥的天下。

這些優質的社會發展機會,對於大多數非學閥出身者都可望不可及。

· 慶應大學的一所附屬學校

躋身學閥的必要性如此明顯,1990年代以來普通民眾升入名校的競爭自然也越來越激烈。日本家庭必須在課外補習上加大投入,以爭奪「知識改變命運」的寶貴機遇。

這種入學機會並不能說是完全均等,畢竟像慶應大學這樣的私立高校,往往都擁有從收費高昂的幼兒園到高中一條龍的附屬學校,附屬高中的學生只須參加內部選拔考試即可升學,這常常是社會上層子弟專屬的快速通道。

不過,像東京大學等學閥最為強大的國立大學,實行的仍是「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擇優錄取原則,除了考試成績外不作任何加分。從1877年至今,帝國大學一級的國立大學也幾乎從未發生過招生醜聞。

學閥的興盛,反映的是日本近代漸進改革留下的政治傳統中長幼有序、出身為重的等級觀念。明治維新以來,舊制度下的貴賤等級逐漸淡化,大量平民子弟進入政府、財團等重要組織,畢業院校就成為他們的個人出身和組織背景。

尋常人家的孩子通過努力奮鬥進入名校並順利畢業,從此擁有近似於傳統名門望族的出身和共同體。在日本社會,這是被人們議論詬病的社會現實,但對其他一些地方的寒門子弟,也許更像一場遙不可及的美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