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胡一一:趙姨娘留給我們的思考

文/胡一一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一)趙姨娘的人生

趙姨娘,二老爺賈政的妾室。育有一兒一女,兒子為三少爺賈環,女兒為三姑娘探春。

賈政共有一妻二妾,趙姨娘算是得寵的。

原著中,賈政幾次出場都是歇在趙姨娘房裡。從未看到他在王夫人或是周姨娘房中過夜。

在人人都長了一顆富貴心,兩隻勢利眼的榮國府,想要明哲保身尚且不容易。何況趙姨娘還幾次三番跳出來搞事情,甚至聯合馬道婆對寶玉和鳳姐下巫蠱之術,卻從未見其受到任何懲罰。想來背後少不了賈政的偏心袒護。

即便在賈母面前,她也敢在寶玉發病之時,分不清眉眼高低地對賈母說,寶玉不中用了。惹來賈母大發雷霆。賈政趕緊明著訓斥,暗則保護,令其退下。

在那個時代,對於女子來說,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出嫁之後,丈夫的寵愛和是否生下兒子傳宗接代,直接關係到女子在夫家的地位和幸福指數。鳳姐不一直就因為沒有生出兒子而感覺矮了半截。

即便放到現代社會,一個女人得到實力老公的寵愛,還兒女雙全,那也已經是幸福女人的標配了。

而這一切,趙姨娘都得到了,本該是妥妥的人生贏家啊,為何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呢。

年輕之時,她把自己活成了一個笑話,主子奴才都看不起的笑話。無人尊重、無人認同。即便自己的親生兒女都漠視她。有出息的女兒看不上她,沒出息的兒子看不起她。

賈環就曾對她大嚷,你有本事,怎麽不敢到三姐姐面前去說。她嘴硬:我肚子裡爬出來的東西,我還怕她不成。其實,是真的怕。

她委屈,她無助,她不服,她不忿。在這屋裡點燈熬油地熬了這麽多年,又有了兩個孩子,居然混的還不如襲人個黃毛丫頭了。

這輩子,這口氣,她始終沒有順過來啊。

年紀漸長,精神錯亂,女兒遠嫁,兒子無能,她被孤零零地扔到家廟,孤獨死去。

為什麽會這樣呢?

(二)趙姨娘的認知

我們一直說,性格決定命運。那什麽決定性格呢,是習慣。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思維習慣,都決定他的性格。

而趙姨娘的出身眼界、學識修養,都無法突破她自我的認知局限,自然也不能幫助她平衡心態,提升格局。

趙姨娘無疑是自卑的。即便作為賈府的家生奴才,她嫁給了主子成為姨娘,完成了階級的跨越,自己的孩子也擺脫奴才的身份,成為名副其實的主子。

但她依然是自卑的。

因為本身無法接納、認同自我,所以更加害怕別人的不認同,所以更加在意別人的眼光,所以總認為別人看不起她、針對她。

寶釵給她送禮,她自以為受到尊重,自尊心得到滿足,巴巴地跑到王夫人面前去討好賣乖。

在薔薇硝一節,芳官將茉莉粉代替薔薇硝,送給賈環。趙姨娘便感到受到極大的侮辱,跑到怡紅院來,與芳官扭打在一起。

明明忌諱自己奴才的出身,但她依然會大罵芳官:你不過是我家買來的奴才,我家下三等奴才也比你尊貴。

自己兄弟去世,賈家給出的銀子只有二十兩,也認為是不受重視,是對自己的羞辱:我在這屋裡,點燈熬油似的,熬了這麽多年,又有兒有女,居然比不上襲人那個毛丫頭。(襲人母親去世,賈府給了四十兩銀子。)

所以趙姨娘的語錄是這樣的:好東西也到不了我這裡來,我比得上這屋裡的哪一個。

人必自辱,而後人辱之。

這道理趙姨娘是想不明白的。她能做的只有抱怨而已。

然而抱怨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還會形成消極心態,影響客觀的分析和判斷。

越是不滿現狀,擺脫現狀的欲望就越強烈,而這種欲望最終會讓一個人迷失方向。

趙姨娘迷失了方向,形成了更為錯位的認知體系,那就是:

我不好過,你們也別想好過。

她同馬道婆一拍即合,對寶玉和鳳姐施以魘鎮巫蠱之法,成功使二人中邪,人事不省、危在旦夕。最後還是借助寶玉的通靈寶玉的作用,二人才化險為夷。

她與小丫頭們大打出手,打到不可開交,充滿了報復的快感。

如探春所言:這麽大年紀,做事總不能叫人敬服。

(三)趙姨娘的格局

都說嫁人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那麽教子就是女人的第三次投胎。養而不教,其罪大焉。

在女人一生的幸福指數表上,孩子的教育問題佔據尤為重要的位置。它直接決定了女人的後半生精神是否富足,靈魂是否豐滿。

雖說,養不教,父之過。但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長上,母親的作用更加居功至偉。母親的格局是孩子成長的起點和源泉。

我們一直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起跑線在哪裡,沒有準確的定論,讓這句話本身就成為一個偽命題。

我認為,相對於那些沒完沒了、形式多樣的補習班,孩子的起跑線,恰恰在於母親的心胸格局,氣度學識。

縱觀整部紅樓,並沒有看到趙姨娘如何正面教養兒女。也許探春已經很出色了,可那並不是她的功勞。對於賈環,也不見她盡教養之責。

相反,她以自己扭曲的價值觀,去熏陶賈環。讓我們在賈環的身上,看到她的影子。賈環偷偷向賈政告狀,歪曲事實,說寶玉強淫母婢、逼死人命,害得寶玉被杖笞。賈環乘寶玉不備,將燃燒的蠟台推到寶玉臉上,害得寶玉被滾燙的蠟油燙傷。

賈環和寶玉、鶯兒幾個玩耍,輸了錢回來,被趙姨娘罵:下流東西,誰讓你攀高枝去了。

同為母親,我們卻從未看到,李紈如此教訓賈蘭。

說到母親,朋友最近無比鬱悶。朋友母親患病臥床多年,其父其兄已有耐心耗盡、意興闌珊之感。其父雖家資豐厚,卻不願再繼續維繼。朋友獨木難支、人微言輕,幾欲崩潰。竊以為,其母嫁人與教子都是可圈可點、有待商榷。

記得小時候學過一篇課文——《一碗陽春面》。講述了一位堅韌執著的母親,在丈夫去世、家境艱難的境遇下,辛苦養育兩個兒子。在每年的大年夜,母子三人來到面館,隻點一碗陽春面,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吃完這碗面。

多年之後,這位偉大母親的形象依然讓我銘記於心。

也許趙姨娘的自身素質與之相去太遠,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稱職、受子女尊敬愛戴的母親。

(四)女人到底應該怎麽自我成長呢?

趙姨娘留給我們一個問題:女人到底應該怎麽自我成長呢?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的盛明蘭,曾講述其祖母的丫頭——房嬤嬤的勵志故事。房嬤嬤說,女人一輩子靠的是:一命二運三本事。

命和運也許並不可控,但本事,是可以後天習得的。

女人,無論何種出身、何種境遇、何種階段,都不能也不應放棄的是自我的學習成長、歷練蛻變。

每個生命甫一來到這個世界,老天爺就給到每個人手裡一把牌,各不相同。

我不否認,有些人生來就拿到一副好牌。可是,與其羨慕別人的牌,抱怨老天的不公平。不如好好想一想,自己手裡有什麽牌,該怎樣把自己的牌打得好一點。

君不見,也有很多人,拿了一把好牌,最後卻打得稀爛。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兩年前大熱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主人公羅子君在婚後生活安逸,放棄了自我學習和成長,被老公嫌棄並移情別戀,被迫離婚。情勢所迫,無奈出去工作,開始艱難的自我救贖之路。最後浴火重生,活出精彩。連兒子都讚歎她越來越可愛了。

與其被動成長,不如主動選擇。將自己的心緒、情感、生活等等的選擇權、決定權牢牢把控在自己的手裡。

學習所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涉獵所有自己可以接觸的領域。

你付出的所有努力和辛苦,都會滋養你的靈魂,療愈你的身心。

賈寶玉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

那就讓這水成為活水,歷經歲月變遷愈加澄明、清澈。

波瀾不驚,寧靜致遠。

每個女人,都值得更加精彩的人生。

人間值得。

歷史文化類投稿郵箱:

小說散文類投稿郵箱:

顧問:朱鷹 、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

(圖片來自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