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學師生都在意的期末考試,其實很“硬核”

每到期末,大學生和大學老師似乎都比較焦慮。大學生焦慮的是如何在期末複習一學期的內容,甚至在期末爭取高分,當然,臨時抱佛腳的學渣焦慮更多的是怎樣能用短短的期末複習時間去爭取不掛科。而大學老師焦慮的是考試出題、學生複習、監考、閱卷、出成績……

大學期末考的是什麽?TA們有話說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來看看親歷期末考的大學生怎麽說:

@一顆提子:大學期末考的只有一樣東西,那就是我不會的東西。——一個學渣的真實感受。

@大蘿卜:老師上課講過的重點、沒講過的內容(所以不會做),以及自我發揮超強的主觀題。是的,雖然我不是學霸,但我也是在期末全力複習,不對,是“預習”的普通人。

@柳暗花不明:學醫的人告訴你,期末考的是整本書!有人問我們期末沒有劃重點嗎?我想說你是不是忽略了我前一句話,期末考的是整本書,不是開玩笑,換句話說,期末重點就是整本書!!!

……

當然,對這個話題還有發言權的,自然是我們的大學老師:

@醜醜:大學期末考,考的是什麽?考的那是我們出題老師的智慧啊。出了A卷已經感覺用盡了自己的洪荒之力了,然而現實告訴你,A卷完了,還有B卷,還要注意AB卷的重複率!不行了,一想到就頭疼。

@書亦有歌:大學期末考的內容不就是上課講過,也強調過很重要的內容嗎?就這麽簡單。但唯一不明白的是,為什麽學生還是考不好。

@錢塘江:原本我的原則是我教什麽,我就考什麽。後來發現,我教的東西學生不一定聽了,就算有時候劃了重點,期末考試的結果還是可能不如意,所以機智的我決定,多點主觀題。

……

期末考試的意義

我們常常會看到,學生吐槽期末考試用一周的時間複習完一學期的課程。老師吐槽學生即使試題再簡單,學生的分數都不見得會有多高。像上面大學師生對大學期末考試的說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也看到了大學師生在期末時的鬥智鬥勇。縱然如此,我們也不能忽略期末考試的意義。

我們最熟悉的期末考形式,也是常說的傳統期末考試形式,大概就是學生齊刷刷地坐在教室裡,在試卷上完成一道道填空題、論述題等,而學校和老師則通過這樣的形式來考察學生們一學期的學習成果。

不過,有時候我們也會聽到有人質疑:讓學生在一兩個小時內通過標準化的考試體現自己一個學期的學習成效,真的靠譜嗎?

景軒大學卓越教學中心主任凱文·甘農認為在某些情況下,傳統意義上的期末考試可以對學生的學業進行準確、有效評估,並讓教師和學生都能從中受益。只不過想達到理想效果有個重要的前提——考試的內容要與課程目標相一致。所以教師在設計期末考試時很重要的一項工作是明確課程的學習目標是什麽,然後將課程內容分為以下三個類型:

對於證明學習目標達成是絕對必要的;

期待學生能夠了解,但不用學生必須掌握;

是否掌握對學習目標的達成與否沒有直接影響。

將課程內容按重要程度清晰分類,有助於確保考試是對學生需要掌握的重要內容進行評估。

考試也可以出新意

其實,有時候傳統的考試形式,並不代表其考試內容也一樣傳統。一些大學老師,期末反而會在出題上創新,讓學生體會到不一樣的期末考試。

2018年年初,武漢大學2017級人文科學試驗班的學生們迎來《中國古代文學》課的期末考試,在看到下發的“試卷”的那一刻,學生卻傻眼了——敢情這寫得滿滿的一張紙不是試卷,只是出卷說明,另一張白紙才是真正的試卷,至於題目麽,請現場自己出。

出題老師說,考試時長2小時,試卷必須包含10道填空題、4道名詞解釋題、4道簡答題、1道論述題,出題範圍是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為了保證難度,他在每個題型下都出了道示例題。用這種方式考試,既給了學生自由度,又考驗了學生的基本功。如果學得不扎實,可能題目都很難按照示例的難度出出來。

此外,2017年初,曲阜師范大學期末考試中的寫作基礎試題是:通過描寫現場一位監考老師的外貌、動作,體現出他的個性特徵。這個題目在當時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

該出題老師在接受齊魯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道題想考察學生的觀察和感受能力,現場描述表達能力,但寫好了很不容易。這種開放型的題目,算是考試制度的一個實驗,大學授課應該是輕鬆、開放、自由的,不要總是按照既定的套路寫作,技巧是次要的,我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內心感受的能力,“我手寫我心”,真實的自我表達加技巧,才更生動更能打動人。

這些不一樣的期末考試內容,因為不走尋常路,在網絡上引起網友熱議,讓人覺得新奇。而老師也通過這樣新穎的出題方式,從不同角度考察了學生的水準。

高質量的期末考試很重要

但不論如何,高質量的期末考試很重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它能為一門課程的學習“畫一個好的結點”。站在教師的角度,它能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效。站在院系、專業的角度,課程考試質量又與辦學質量有密切聯繫,比如關乎能否通過專業認證。

2017年我國教育部發布師范類專業認證標準,在“課程實施”標準項裡明確提到“考核內容與方式應支持課程目標的實現”。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的“持續改進”標準項裡也提到,要“建立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各主要教學環節有明確的質量要求,定期開展課程體系設置和課程質量評價”。課程考核方式、方法是否合理則可視作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完善與否的一個重要參考。不過從目前學生的總體反饋來看,大學課程考核尚有一定改進空間。麥可思研究顯示,約兩成中國2018屆大學畢業生認為,“課程考核方式不合理”是母校的教學最需要改進的地方(本科:23%,高職高專:19%)。

不過關於合理的考核方式,教育部在2018年印發的《關於加快建設高水準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中提到,學校需加大過程考核成績在課程總成績中的比重。健全能力與知識考核並重的多元化學業考核評價體系,完善學生學習過程監測、評估與反饋機制。所以說,強調期末考試的重要性並不是要“唯期末考試論”,它是考查學生學業的重要途徑之一。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讓過程考核和期末評價都能“守好自己那班崗”。

本文綜合整理自楚天都市報、齊魯晚報、麥可思研究、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