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買不起眼鏡是誰的錯?“眼鏡第一股”毛利超五糧液 淨利卻低得出奇

文 雷彥鵬

編輯 成靜衛

中國的近視人口日益龐大。2012年的時候,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近視,而到2020年,近視人數預計將達到7億,是總人口的一半。 在這個趨勢下,“半醫半商”的眼鏡行業時常帶著“暴利”的標簽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甚至還流傳著一句順口溜:“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人情,300元賣給你是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行情。” 不過,眼鏡行業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博士眼鏡卻展現出行業的另一面:銷售毛利率高高在上,淨利率相比卻低得出奇。 那麽,眼鏡行業的“暴利”到底去哪了?

01

毛利率超五糧液

寶島眼鏡、博士眼鏡、大明眼鏡、東方眼鏡,這些規模較大的眼鏡銷售連鎖企業,以及那些數不清的不知名眼鏡店,在小區、學校附近或者街道熱鬧處,開了,關了,似乎都不怎麽引人注目。 看似平淡的眼鏡行業,市場規模卻在不斷擴大。 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眼鏡零售市場的規模為730億元,預計2020年中國眼鏡行業市場規模將達850億元。有業內人士稱,實際市場規模已經超過千億。 這個行業也有很多神秘之處。2017年3月,博士眼鏡以“眼鏡第一股”的身份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才讓人們看到了這個行業背後的一些“秘密”。 其中,最神秘的或許就是,一副眼鏡的成本到底有多少? 博士眼鏡作為一家從事眼鏡零售的連鎖經營企業,銷售鏡架、鏡片、太陽鏡、老花鏡、隱形眼鏡和護理液等產品,同時也提供驗光配鏡相關服務。

根據博士眼鏡公布的數據,在2016年,博士眼鏡採購的鏡架平均單價為89.06元,鏡片平均單價為28.82元,隱形眼鏡平均單價為48.82元,隱形護理液平均單價為28.20元,老花鏡平均單價為28.81元,均在百元以內。 不過,在對外銷售時,博士眼鏡的價格卻高高在上。 以鏡架為例,售價有500多元的,也有2000元以上的,價格跨度很大。如果單從採購價和銷售價來看,“暴利”似乎也就坐實了。從2014年到2018年,博士眼鏡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73.02%、75.78%、75.74%、76.47%、74.12%,平均超過了75%。 著名財稅專家馬靖昊曾說,毛利率在75%以上,就可以稱之為奢侈品。若按照此理論,博士眼鏡也可以歸在奢侈品之列。

白酒行業以高毛利率著稱,在高端白酒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的“中國酒業大王”五糧液在這五年的毛利率分別為72.53%、69.20%、70.20%、72.01%、73.80%,平均不到72%,遜於博士眼鏡。 博士眼鏡的毛利潤來源主要有三部分:購銷差價、供應商返利和其他業務利潤。其中,購銷差價是博士眼鏡毛利潤最主要的來源。從2014年到2016年,購銷差價佔毛利潤的比例都在90%以上。 站在不同的角度,關注的點也就不同。常有人說眼鏡行業暴利,依據大多是毛利率太高。然而,博士眼鏡自身,卻只是富在外表。

02

利潤去哪兒了?

從2014年到2018年,博士眼鏡的銷售淨利率一直徘徊在10%上下,最高時也只有11.07%。

同樣高毛利的五糧液的銷售淨利率卻常年維持在30%左右,涪陵榨菜2018年的銷售淨利率也高達35%。 那麽,博士眼鏡的利潤都去哪兒了? 這自然離不開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2019年上半年,博士眼鏡的銷售費用為1.55億元,銷售費用率為50.32%;管理費用為3059.64萬元,管理費用率為10.06%;財務費用為41.06萬元,可以忽略不計。

可以看出,淨利率低的主要原因在於銷售費用率高居不下。 博士眼鏡的銷售費用中,包含了租金、物業、水電費、工資、社保、裝修費攤銷、折舊費、運費、廣告業務宣傳費、電商平台及代運營費用、郵電通訊費等。 其中,租金、物業、水電費為7623.35萬元,工資、社保為5937.53萬元。此兩項支出最大,合計達1.36億,佔了銷售費用的87.74%。租金和人工的費用,是博士眼鏡最大的成本支出,同樣,這也是傳統眼鏡零售行業的通病。 在北京市朝陽區的中日友好醫院附近,李亮經營著一家從父輩手裡接過來的眼鏡店。這家眼鏡店的周圍不光有大醫院,還有多所學校,如北京化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等,人流較大,且周邊還有小區。這可能是這家眼鏡店傳承了兩代人、經營了20年的一個重要原因。

北京本來就寸土寸金,如果選址選在好的地段,租金必然是眼鏡店成本中佔比不小的一項。如果再加上人工成本,一家眼鏡店的成本開支,會是什麽樣呢? 李亮告訴市界,自家眼鏡店其實與博士眼鏡的情況差不多,毛利率的確很高,但是店面租金、人工等成本也很高,導致淨利率並不高。

李亮算了一筆账:房租一年30萬元;一個店至少得3個員工,平均月工資7000元;店面裝修費10萬元,一般可以用個五年十年;加工儀器、驗光儀得20萬元,可以用6到10年;還有水電費、美團年費、物流費、售後費用、機器維護費用…… 按照李亮多年的從業經驗,如果一個眼鏡店平均每天有10副眼鏡的生意,已經算很好了,不過這種情況很少,一般眼鏡店大概每天在4副左右,平均客單價700元已不算低,再加上一些隱形眼鏡和護理液的收入,一天的毛利潤在2500元左右。

這樣算下來,一家眼鏡店一年的淨利潤在26萬元左右。 博士眼鏡的門市經營效率還沒有李亮的高。 截至2019年6月末,博士眼鏡共有門市409家,其中直營門市379家,加盟門市30家,分布在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 如果將博士眼鏡的淨利潤平均到單店,2018年,平均每家店貢獻給博士眼鏡的淨利潤為14.65萬元;2019年上半年,平均每家店貢獻給博士眼鏡的淨利潤為6.15萬元。 李亮今年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再開家新店。“新店盈利比較難,沒有老顧客,只有新顧客,別人也不知道,路過的時候可能才看到。前兩年不虧本就不錯了。”

03

電商是攪局者嗎?

眼鏡行業競爭激烈,李亮見證了周邊其他眼鏡店的命運。“開的有,關的更多。”李亮說,自家眼鏡店附近,已經有三四家同行關了門市。 在博士眼鏡的擴張歷程中,也是開開關關。 2018年,博士眼鏡新開門店74家,其中直營門市66家,加盟門市8家;同期,關店46家,其中直營門市42家,加盟門市4家。截至2018年年末,共有門市405家,其中377家是直營店,28家是加盟店。

博士眼鏡將擴大規模列為一項發展戰略,不過,到2019年6月底,門市總數隻比2018年年底多了4家。2019年上半年,博士眼鏡新開門店22家,同時關了18家。 眼鏡行業準入門檻低,導致行業集中度低,水準參差不齊,競爭也非常激烈。不只是實體店之間的直接競爭,還有來自互聯網零售的衝擊。有機構預計,未來的趨勢是驗光和配眼鏡分開,消費者會在醫院驗光,然後按照驗光數據在網上眼鏡店配眼鏡。

有知乎網友將之總結為三步攻略,並獲得3萬多讚同: 1、去公立醫院找驗光師驗眼睛,拿到度數、散光瞳距等數據;2、去眼鏡店假裝要買,試一試,看看好不好看,然後拿到眼鏡品牌型號;3、上電商平台旗艦店直接找,然後把數據給客服。 對於大多消費者而言,最敏感的是價格,而線上正好可以滿足。雖然線上也需要流量成本、人工成本等,但是避免了高額的租金費用,總的來說,線上成本總歸小於實體店的成本,導致線上配眼鏡比線下要便宜。

“線上198元的鏡架,實體店賣300元左右;線上200多元的鏡片,實體店賣400元左右。不同品牌,價格差異也不同。”李亮告訴市界。 為了抵禦電商對線下實體店的衝擊,尤其是對太陽鏡、隱形眼鏡等標準化產品的衝擊,2018年,博士眼鏡成立了控股子公司江西博士新雲程商貿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博士商貿”),主要負責運營公司在天貓、京東平台上的官方旗艦店。 線上也帶動了銷量和收入的增長。 2018年,在博士商貿的帶動下,博士眼鏡的太陽鏡和隱形眼鏡銷量增長超過了30%,同期,博士眼鏡的線上銷售額為1385.81萬元,增長了822.77%。同樣,在2019年上半年,線上銷售額為1622.60萬元,增長達910.84%。

然而,線上生意並不好做。博士商貿從2018年到2019年上半年一直處於虧損之中。2018年,博士商貿虧損額為126.59萬元,2019年上半年,博士商貿的虧損額為269.33萬元。對於虧損的具體原因,博士眼鏡尚未回復市界。 而且,博士眼鏡的線上銷售額佔營收的比重,仍然很小,2018年僅有2.45%。 目前來看,互聯網零售尚未對眼鏡零售業態造成實質性的衝擊,線下門市銷售仍是主流。 李亮認為,價格是電商唯一的優勢,電商對實體店的衝擊在減小,因為用戶的線下體驗很重要。

“實體眼鏡店的核心競爭力是技術與服務。”李亮早在幾年前就做了線上店,並且銷量要高於線下店。不過,他告訴市界,眼鏡店最重要的,是驗光技術、加工、調整及售後服務。雖然線上銷量比線下高,而且可以覆蓋全國,實體店只能覆蓋周邊,但是網上沒法驗光,沒法試戴,沒法調整。 眼鏡不像電子產品,看看參數、比比價格,從網上買回來就能用。如果在網上買了眼鏡,戴著不舒服怎麽辦?不舒服到底是驗光問題、加工問題,還是鏡架、鏡片的問題?如果壓了松了歪了,又怎麽辦?這些都是眼鏡互聯網零售面臨的障礙。

張明的眼鏡店在江蘇,背靠全國最大的眼鏡交易市場——丹陽。他以前也在線上賣各種眼鏡,但因為退換問題太多,所以現在進行差異化經營,線上只賣太陽鏡等標準產品。他告訴市界,配眼鏡有一個完整的流程,需要驗光、調整等等,並不是簡單的購買行為。 儘管如此,眼鏡零售業互聯網化的可能並未消除,如果將來出現能整合好線上、線下的新銷售模式,勢必對整個行業產生巨大衝擊。 一邊是混亂的價格,一邊是參差不齊的服務水準,這個最強調透光率的市場卻最不透明,誰能給我們一副放心的眼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