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蘇軾: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

文稿 | 儒風君原創

人,生而孤獨。孤獨分為兩種:一種是拒絕親近世界的自我封閉,一種是經歷過悲歡離合後,學會與自己好好相處。

人們時常會把“孤獨”與“寂寞”混為一談,以為獨處就是不合群。事實並非如此。

寂寞是種消極的心理狀態。感覺自己與世隔絕,不肯建立與他人溝通的橋梁,即使身處熱鬧的人群中,也時常覺得冷清。

孤獨則是種自在的生活方式。林語堂說:“孤獨兩個字拆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蠅,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

稚兒擎瓜柳蓬下,細犬逐蝶深巷中。

人間繁華多笑語,唯我空余兩鬢風。

孩童、水果、貓、狗、飛蠅。充滿了世俗的熱鬧,卻都打擾不到你,這就是享受孤獨。

1

與世無礙,與人無求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軾《浣溪沙》

一個善於獨處、享受孤獨的人,一般不容易感到寂寞。因為獨處時,靈魂反而更加豐盛安寧。

人群聚集之處,有的只是凡人瑣事,而那些終將成為過眼雲煙。

獨處時,浮躁的心才能沉澱下來,才能於細微處感受生活之美。

蘇軾愛熱鬧,也愛獨處。熱鬧使他變得包容,獨處使他變得深厚。

他曾說:“善養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勞”,養心亦如養身,須得勞逸結合。

獨處不僅是忙碌間的停頓,更是一次身心的調整、精神的蓄力。

只有在獨處時,我們才能從世俗事務和人際關係中抽離出來,回歸自己的精神世界。

獨處時,清靈隨之而來,靜美隨之而來,溫馨隨之而來。

獨處時,靈魂充實且富有,內心清淨又溫柔。

2

諸般德行,皆向內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人們把社交看作是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

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恰恰就是獨處的這段時光。

一個人只有學會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才能更加了解自己,活得更有深度。

獨處使人清醒,使人看清自身的渺小,看清世間的汙濁。不為虛利所惑,不為浮名所迷,不被卷入世俗的濁流。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濁我獨清。

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某日飯後拍著肚子在家中散步,向身邊侍從問道:“你們說我這肚子裡有什麽?”有人說是一肚子見識,有人說是一肚子文章,蘇軾捧腹大笑道:“滿腹都是不合時宜!”

相傳古時候有鳳凰鳥,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 。蘇軾以孤鴻自喻,自嘲“不合時宜”,足見其為國為民的良苦用心。

東坡已逝,他的名字也變成一個記憶。

而他那心靈的自由、那思想的快樂,才真正萬古不朽。

在喧囂的世界裡,做一個簡單寧靜的人。

享受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