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高蛋白飲食致癌?這些“科學證據”靠譜嗎

較真要點:

沒有明確科學依據能夠證明“高蛋白飲食致癌”。比起飲食中蛋白質的含量高低,我們更應該關注蛋白質的來源。如需補充蛋白質,建議優先選擇大豆等穀物,其次選擇禽類、水產品和雞蛋,少吃紅肉和加工肉製品。

查證者:雲無心|食品工程博士

人們對於各種“飲食致癌警告”總是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寧肯捨棄美食,也不願沾染半點兒風險。最近,網上又再次開始流傳“高蛋白飲食致癌”的說法,鼓吹者還能列出一大堆“科學證據”,讓普通人看後難辨真假。在開始分析之前,先把結論告訴大家:“高蛋白飲食致癌”不靠譜!為何不靠譜?且聽專家為您細細道來。

一、“高蛋白致癌”的傳說,一項被錯誤解讀的動物實驗研究

美國康奈爾大學著名營養學教授坎貝爾曾寫過一本暢銷書,叫做著《中國健康調查報告》,書中介紹了一個實驗,其結論為:用高酪蛋白飼料飼喂老鼠,會促進老鼠肝癌的發生;把酪蛋白換成植物蛋白,則不會有同樣的結果。這個實驗轉頭就被素食主義和動物保護機構加以利用,逐漸演變成了“高蛋白致癌”的“科學證據”。

但其實,這個實驗並不能得出“高蛋白致癌”或者“酪蛋白致癌”的結論。首先,實驗所用的老鼠已經被黃曲霉毒素誘導產生了癌細胞,並不是正常的老鼠;其次,實驗老鼠的飲食中,酪蛋白是唯一的蛋白質來源。這兩點都跟正常飲食大不相同,此外,老鼠實驗的研究結果也不能直接套用到人類身上。總之,這項研究隻具有科研價值,完全不能用來作為生活指南,更不該成為支持“高蛋白飲食致癌”的依據。

二、“烤肉致癌”,這鍋不該高蛋白背

關於“高蛋白致癌”的另一種說法是從“烤肉致癌”演繹而來的。

烤肉時,有可能產生雜環胺和多環芳烴,比如大家熟知的苯並芘。實驗動物和體外細胞實驗結果表明,苯並芘具有一定的致癌性,而肉類又屬於高蛋白食品,不知怎麽的就傳成了“高蛋白飲食致癌”的依據。

實際上,雜環胺和苯並芘等物質的產生主要在於烤肉這個“烤”字,而不是“肉”字。只要肉是烤的,就避免不了會產生苯並芘等物質,除了肉以外,烤其他食物也一樣。所以紅肉致癌,跟紅肉中蛋白質含量高不高壓根沒關係。

如果想要避免攝入過多的苯並芘,在烤肉時需注意避免讓肉接觸明火、減少烤出的油滴到火中,經常翻動避免局部溫度過高、使用電烤,等等。

其他的烹飪方式,如燉、煮、蒸、炒等等,肉不會與火直接接觸,也不會達到那麽高的溫度,所以不用糾結“產生致癌物”的問題。

三、紅肉和加工肉製品致癌?增加致癌風險和“吃了會得癌症”是兩碼事

目前確有較多科學證據表明,紅肉(比如豬肉、牛肉和羊肉)會增加某些癌症的風險。尤其是加工肉製品(比如火腿、培根、香腸、臘肉等等),增加癌症風險的證據更加確鑿。由於肉類是蛋白質的優秀來源,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高蛋白飲食致癌”一說。但實際上,只能說是因為紅肉的加工過程、及食用紅肉後在體內發生反應的產物等因素,導致攝入紅肉會增加致癌風險,而不能說是因為紅肉含有蛋白質而增加了致癌風險。

此外,“能夠增加致癌風險”跟“吃了就會致癌”也是兩碼事。舉個例子,某項研究數據為:高中時期每天吃1.5份紅肉(約125克)紅肉的女生,跟每周隻吃一份的女生相比,得乳腺癌的風險增加了22%。也就是說,如果女性乳腺癌發生風險是1%,那麽每天都吃125克紅肉,會把這個風險增加到1.22%。

四、蛋白質,究竟該怎麽吃?

以上那些“可能跟癌症有關”的食物,除含有蛋白質外還含有其他物質,並不能證明高蛋白飲食會致癌。科學家們解釋這些食物與癌症相關的原因時,也表明與蛋白無關。實際上,有研究顯示,“低碳水、高蛋白”的飲食,反而可能抑製一些癌症的發生。比起蛋白質的攝入量,我們更應該關心蛋白質的來源。哈佛公衛學院對於不同來源食物蛋白推薦度的排序是(從優到差)是:

1. 植物蛋白

2. 禽類、水產品以及蛋類

3. 奶製品

4. 紅肉

5. 加工肉製品

而大豆、藜麥、馬鈴薯等都是很好的植物蛋白來源,如需補充蛋白質,建議優先選擇大豆等穀物,其次選擇禽類、水產品和雞蛋,然後是奶製品,同時也要注意保證攝入蔬菜種類的豐富度。最後,少吃紅肉和加工肉製品。

本文編輯:yutonggliu

想了解更多內容?微信搜索“騰訊較真辟謠”小程序,點擊“問答”進行提問,較真妹等你哦~參考文獻詳見本文的微信版本。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