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家譜:炎黃子孫尋根的特殊歷史文獻

尋根情結,在世界各民族中都有,但唯獨在中華民族,情特深義特重。那麽,如何尋根?我們的根在哪裡?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依據一種特殊的歷史文獻——家譜。

家譜,宗譜、世譜、族譜、家乘、會通譜、統宗譜、支譜、房譜等,是記載一個家族子孫世系傳承和事跡的圖籍,具有區分家族成員血緣關係親疏遠近的作用。家譜最初是由官方修訂的,後來逐漸變為私修,變為家族的自修,其所記錄的內容也日漸豐富,作用也不斷增加和變化。

如今,家譜同各姓氏的郡望、堂號一樣,不僅為區別姓氏源流,可作為數典認祖、研究歷史、地理、社會、民俗等參考資料,它還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你家的家譜屬於哪一種?

在中國,國有國史,民族有民族史,地方有地方史,而家也有家史,家史的載體就是家譜。家譜與正史、方志一起,構成中華民族歷史大廈三大支柱。

家譜是一個家族的史書,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它不僅記錄了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銘刻了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

中國古代家譜不僅名目眾多,而且種類豐富多彩,根據家譜傳承、記載方式不同,可分為:

結繩家譜:中國古代在文字產生以前,曾經歷結繩記事時代。東北鄂倫春人,到17、18世紀,還在馬鬃繩上打結記事,通過打過多少結,知道本家族有幾代人,五個結表示五代,十個結十代,他們將這種表示世代的繩結,掛在房子木樑正中,非常崇拜。東北地區錫伯族,到20世紀初,仍保留結繩記載一家人輩數、人數、男女數的習慣,生一個兒子,在繩上系一個小弓箭,生一個女兒,則系一根紅布條。

口述家譜:比結繩更為原始的一種家譜形式。我國少數民族,如蒙古族、苗族、彝族、高山族等,都保存口傳家譜的習慣,他們采取父子連名的形式,即父親名字之後的一二個字,是兒子名字的前一二個字。一般家族成員能背出三四十代祖先世系,最多的能背出90多代。

甲骨家譜:就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家譜。產生於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字,其中有一些是專門記載一個家族人物、世系的甲骨,如“兒氏”甲骨,上面記載一個家族十一代十四個人的名字,就是很有代表性的甲骨家譜,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文字家譜。

青銅家譜:就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家譜,即金文家譜。在出土商代末年的青銅器中,就有幾件記載家族世系的青銅器。在出土的周代兩件青銅器中,有380字銘文,記載了一個家族七代世系和事跡。

石碑家譜:就是刻在石碑上的家譜。所謂“刻譜於石,以垂永久”。早在漢代,這種家譜形式較為盛行。如漢代的孫叔敖碑。民國初年,廣西南丹縣壕塘村豎“莫姓哨目族譜”,共412字,不僅記載莫姓家族世系,而且記載了家族源流。較之甲骨、青銅家譜,石碑家譜要成熟得多。

書本家譜:即是書寫、印刷在紙上的家譜,又分古籍和鉛印家譜。這是我國目前存世的最主要的家譜,數量在5萬種左右。

此外,尚有塔譜、布譜等。

中國家譜小史

三千多年來,我國家譜的內容、體例和功能,經歷了不斷豐富逐步發展的過程。大體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先秦:家譜萌芽。甲骨、金文中已有家族世系的記載,已具備了家譜的基本要素,但較簡單。周代的《世本》,記載了遠古黃帝至春秋時期諸侯大夫的氏姓、世系、遷居、名號等,是中國家譜的開山之作。

漢代魏晉南北朝:家譜興盛,已出現譜牒之名。尤在南北朝,門閥勢力極度膨脹,官之升遷,隻辨姓氏高下,不考人才優劣,於是“有司選舉,必稽譜牒”。國家設譜局,出現審查機構,並出現譜學專家。

唐代:家譜發展,修譜繼續為官府壟斷。唐太宗李世民,為了打擊門閥勢力,提高李氏皇族地位,專門組織官員編纂《氏族志》。武則天掌權時,又組織人編《姓氏錄》,將武姓列為一等。

宋代:轉折時期。家譜功能由“別選舉,定婚姻,明貴賤”的社會政治功能,變為“尊祖,敬宗,收族”的倫理道德功能;編修方式由官修發展為私修;內容更加豐富;體例因歐陽修編《歐陽氏譜圖》、蘇洵編《蘇氏族譜》,創立新體例,人稱歐蘇體,成為後世修譜的基本體例格局,為家譜進一步發展、普及,奠定了重要基礎。

明、清以及民國時代:家譜普及,私修家譜蔚然成風。清代康熙、雍正號召修家譜。家譜普及,尤浙、蘇、皖、贛、湘等地,家家修、族族修,有的續修二十餘次(一般30年一修)。

近50年:續修新譜。尤在海峽兩岸,台灣、福建等省較為突出,各省市均有。

家譜裡都記些啥

家譜是我國歷史文化中值得整理、開發、研究的一份珍貴遺產。

明清以來家譜,內容豐富,儘管編纂形式有不同,收載內容有多寡,但完整的家譜,大致包含以下內容:

譜名:為明血統,防亂宗,譜名一般包含裡籍,如《韶山毛氏族譜》《鎮海橫河堰包氏宗譜》(包玉剛),有的還加編修時間、次數,如《同治九年進賢劉氏重修族譜》《中湘陳氏六修族譜》等。

譜序:內容涉及修譜緣由、姓氏淵源、家族遷徙、修譜理論等,續修譜一般保存以前的譜序。大多由本族人撰寫,也有名人撰寫,如朱熹、文天祥等。

凡例:闡明修譜的原則和體例,少則幾條,多則幾十條,隨時代變化而變化。如民國時有些譜凡例規定女子也入譜。

遺像:刊載祖先及族中重要人物遺像及讚語,諸如“秉性忠直”,“忠懸日月”等。

恩榮錄:登載皇帝對家族中官員、親屬、烈女等的勅書、賜匾、賜碑等。

姓氏源流:考述本族姓氏來源、本姓歷史、始祖、始遷祖、家族遷徙經過,各支派遠近關係等。

族規家法:各家族自己制定的約束、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規,內容具體,包括忠君、孝親、祭祖、禁賭、財產繼承、約束婦女等。

祠堂:記載祠堂建築圖案,修建經過、規模、地理位置,祠堂內祖先牌位排列次序。

世系、世傳:記載始祖至撰修該譜時本家族各世代成員的姓氏、生卒年月、科第、妻室、子女、葬地等,是家譜中最重要最本質的內容,往往佔到一部家譜的四分之三的篇幅,是尋根的主要依據。

傳記:又稱行狀、行述等,記載家族中重要人物,如忠臣、孝子、義夫、節婦的主要事跡。

族產:家族集體財產,如墳地、祀田、義莊、學田、山林、房屋等數量、位置以及管理辦法。

契約:登載與族產有關的契據、文約,宗族內部關於承嗣、分家等契約,賣買田地、房屋、鄰裡糾紛等文據。

墳墓:包括墓圖、墳向(如乾山坤向),祖墳、各支派墳的地理位置,便於後人祭祖掃墓,“不忘祖先”。

藝文:收錄族人著述、詩詞、奏疏等。

字輩、排行、行第:記載族人世系人名的排行用語。

領譜字號:家譜嚴禁公開,內部發行,印數按家族房數決定,多餘一二部存放祠堂。各房領家譜則按譜號領取,如“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並有記錄,到時檢查。

從上述內容看出,家譜具有以下特點:記載範圍的宗族性,系本族人的事跡,本族人撰寫;記載內容的廣泛性,實是本家族的一部百科全書;記載體例的多樣性,史、圖、表、志、傳,兼容並蓄。

家譜的意義

家國社會,家是縮小的國與社會,國是放大的家。家譜儘管只是一個家族的歷史記載,但卻反映了一個國家當時的社會情態。通過家譜,我們能夠比較真實地了解當時的歷史面貌、時代精神、社會風尚,了解在那個歷史背景下人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家譜是一個內容豐富體量巨大的資料庫,是一個社會歷史文化的百寶箱:

宗法思想研究資料。家譜和宗法的關係從一開始就密不可分。宗法制度是封建王朝維護其統治的重要基礎之一,而家譜的族規、族約、家法、鄉約等,正是加強宗法制度的有力工具。

家庭道德研究資料。族規、家規中保留了許多對我們今天極為有益的東西,如孝父母、和夫婦、勉諱書、尚節儉、戒賭博、戒淫穢、戒懶惰、戒奢侈等,對我們建設現代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都有很好看借鑒意義。

家族制度研究資料。家族制度是利用血緣關係統治族人的社會制度。在許多家譜中都有家族制度的極為詳細的資料,如家族的組織系統、家族的財產管理、家族的賑濟方法等,為我們研究家族在古代社會中的地位、作用、組織形式、管理方法等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經濟史資料。家譜中保存有相當數量的經濟史資料,這些資料包括家族的集體田產如祠田、墳田、莊田、山林等的數量、形成、經營、管理、收支情況等。有的家譜還記錄了家庭成員經商、貿易的事跡。這都為我們今天研究古代經濟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人口問題資料。家譜的中心部分是家族人口的世系傳承,在家譜的“房派圖”、“支派分布圖”、“遷徙圖”、“先世考”、“世系圖”以及家譜的一些序跋中,記錄了家族人口的數量、遷徙、分布、婚姻狀況等資料,可提供人口學研究者使用。

歷史人物傳記。家譜是世系的記錄,許多家譜中既有簡單的世系,又有十分詳細的傳記、行狀、墓志、年譜等,對研究歷史人物及其家世大有幫助。

民族史資料。有的家譜記載歷史上少數民族情況甚詳,更有些少數民族家譜,它們是研究少數民族史不可多得的資料。如清代蒲慎齋纂修的《泉州蒲氏族譜》是回族家譜,記述了當地回族的一些情況;而遼寧《莊河金氏家譜》則是滿族家譜,金氏是康熙皇帝四輔政大臣之一鼇拜的後裔。

地方史志資料。家譜是地方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方志中所包含的內容如選舉、職官、人物、戶籍、祠宇、碑記、藝文等,在家譜中也是重要內容。

教育史資料。家譜中一些重要的章節載錄了許我教育史資料,如在族規、家法、仕宦錄、科甲記、教育志、族墅、傳記等就載有宗族教育、學校、科舉、勸學措施、教育方法的內容。

民俗學資料。家譜還是一個民俗學資料庫,一些家譜在家禮和人物傳記裡記錄了許多民俗內容,尤其是在家禮中的婚禮、葬禮、祭禮等中,本地的風土人情、本族的禮儀風俗都有相當的體現。另外,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物質民俗、歲時習俗、社會習俗、精神習俗等在各地家譜中都有記載。

宗教史資料。有些家譜是信仰宗教者的家世記錄。在這些家譜中,他們對本家族所信仰的宗教一般都給以說明,同時表達他們的宗教觀。還有的對本族人的宗教活動、宗教禮儀和習俗詳細記述。

華僑史資料。中國沿海地區一些省份的家譜涉及族人出國謀生的歷史,包括出走原因、人數、時間、僑居地區分布、職業、所在地生產、生活情況及與家鄉、家族的經濟、文化、政治各方面聯繫,這為我們進行華僑史研究提供了素材。

重大歷史事件資料。中國歷史上一些重大歷史事件,都不同程度地記錄在家譜中,雖然這些記錄並不完整系統,但卻十分具體,也是研究者獲取資料的一個途徑。

除以上所述外,家譜還能提供有關古代婦女、古代倫理道德、遺傳學、人才學等多方面的史料。由此可見,家譜作為史書之一,其作用是相當突出的。

家譜是一個家族的發展史。一個家族要發展壯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質條件外,還需要足以“強宗固族”的精神條件,而良好的家風的形成,正是這種精神條件的基礎和內容之一。

家譜除了上面這些作用外還有重要的文物價值、教化功能和尋根價值。

首先是文物價值。存世的家譜是中華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不少屬於珍本,現存最早的《仙源類譜》,系宋代內府抄本,至今近千年,有些是明代的版本,有些是名人批校本,有些是鈔本,都具有文物的價值。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統計,列為善本的家譜就有635種,實際上遠遠超過此數字,這些家譜均屬國家級的文物。

其次是教化功能。家譜中一般都載有“家訓”、“族規”、“家法”之類內容,其中如敬長老、孝父母、尊師長、崇儉樸、戒奢侈、禁賭博等倫理規範,以及家譜中記載的很多志士仁人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追求真理的奉獻精神等,對促進現代文明建設也有積極作用。家譜中反映出來的優秀傳統倫理,實際上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奮鬥的結晶,它曾經對凝聚中華民族發揮過巨大的作用,對促進當代文明建設也必將起重要的激勵作用。

最後是尋根價值。家族淵源和世系圖表是家譜中最為重要的內容,這是當代人尋根問祖的重要資料,而且只有家譜才能提供這些資料。中華民族有著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過家譜尋根問祖,對於增強海內外華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進而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有著重要的意義。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關注古籍網拍、了解市場價格!網拍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