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男孩書店辱罵服務生:教育孩子的最好時機,永遠是當下

作者:謙謙媽(爸媽精讀主筆)

“信不信我抽你!”

“我來了這麽多次,就你這樣說我,你信不信我抽你!

或許我們很難想象,這幾句話會從一個正在讀書的孩子口中說出來。

前兩天,一段男孩辱罵書店服務生的視頻,被“罵”上了熱搜。

起因是北京一位男孩在書店裡大聲朗讀英文,後來一位工作人員禮貌提醒,但是卻遭到男孩呵斥。

整個過程中,一旁的媽媽無動於衷,更沒有讓孩子向服務生道歉,只是淡淡說道:

“他還只是個孩子。”

“你別搭理他,你忙你的。”

網友們也“怒”了,紛紛指責孩子及媽媽的不當行為。

孩子犯錯並不可怕,但真正令人擔憂的,是父母在孩子犯錯時表現出來的教育方式。

家長的漠視和縱容,才是真正將孩子推向深淵的根源。

01

“他還是個孩子”,不是愛他,是害他

某次乘坐火車,鄰座一個大約5歲的男孩一直嚷嚷著要下車,全程又哭又鬧。

為了哄住孩子,父母只好拿出自己的手機,給孩子播放音樂。

孩子撒歡了,又唱又跳,可是,車間卻一片嘈雜。

有位乘客忍不下去了,勸說孩子父母把音樂關了。

然而,孩子媽媽卻不予理會,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他還是個孩子,你跟他計較什麽?”

那名乘客頓時無語了。

本該是給孩子建立規則與界限的好機會,卻被父母假以“愛”的名義,縱容孩子,阻礙了孩子的成長。

兒童心理學認為,孩子犯錯是在確知自己與外界與他人的聯繫和邊界,如果父母能夠很好的引導,孩子就會認識到自己不是世界的核心,懂得規則與秩序的重要性。

相反,如果父母聽之任之,孩子就會缺乏對界限的認知,變得無規無矩,甚至為所欲為。

去年,一則小孩在公車上被一男子過肩摔的新聞大火。

一個7歲男孩,在公車上無端踢踹一個陌生男子三腳,引起男子暴怒,直接拎起孩子一個過肩摔,並猛踹男孩頭部,對男孩造成嚴重的身心傷害。

男子的暴力行為,自然會受到法律的製裁,可這場“悲劇”的起因,則源於孩子毫無界限的挑釁。

許多父母都覺得對孩子過多的管教,是在壓抑孩子的天性。

其實不然,我們恰恰是在保護孩子,是在告訴孩子什麽事情可以做,什麽事情不可以做。

盧梭在《愛彌兒》中說:

你知道運用什麽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

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是的,孩子的行為只有在尊重別人,不打擾別人的前提下,才是真正安全的。

否則,就如同這個男孩一般,受到傷害的只能是自己。

02

熊孩子,源於父母的溺愛

前段時間,演員狄鶯的兒子孫安佐在美國私藏槍支彈藥,並揚言要對就讀的高中發動恐怖攻擊。

不過,他很快就被警察帶走了。

事後,狄鶯及丈夫接受媒體採訪時,還在為兒子開脫:“他只是個不懂事的小孩。”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據媒體報導,狄鶯兒子因為父母的庇護,從小就無法無天。

台灣警察大學教授葉毓蘭就此事呼籲:“做父母的,別再寵孩子了,教教他們什麽是責任、什麽是法律吧!”

正是大人的一味退讓,才讓孩子變得肆無忌憚,甚至作出不計後果的事情。

前天,父親打電話說鄰居家的兒子因為在外面鬧事,被警察抓了。

鄰居父母對兒子的溺愛,無人不知,可以說到了無底線的程度。

可不曾想,父母對兒子的寵溺,成了父母一輩子最大的悔恨。

熊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偶然,而是父母日積月累,一言一行中寵溺的必然

錢文忠教授說過一段話:

如果在全社會形成家長對孩子讓步的氛圍,以後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們的未來是很可怕的……

我們對孩子沒有一些控制、抑製、約束,一味以愛的名義對他們讓步,這樣的教育是不對的。

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成人,我們只有用正確的教育方式,教育好今天的孩子,明天他才能長成為一個真正完整的人。

03

父母正確的引導,才是孩子成長的關鍵

曾經有一則“一個孩子澆了商場一架鋼琴,被索賠20萬”的新聞,轟動一時。

其實,這不是孩子第一次做出用水澆鋼琴的行為。

在此之前,孩子已經做過兩次,父母不但沒有指責,反而誇讚孩子:

“寶寶做得真好,把鋼琴洗得乾乾淨淨。”

這一次,商場索賠20萬,父母后悔莫及。

父母對孩子行為的縱容,就是孩子一次次做壞事的底氣。

現代人類學和心理學對人類的研究發現,孩子的行為表現,會體現很多動物性的特質。

一個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教育和製止,在沒有規則約束的情況下,很容易做出野蠻的舉動。

電影《小孩不笨》裡,有這樣一段話:“在每個孩子心裡,都有一個好小孩和壞小孩,我們要做的就是喚醒這個好孩子。”

只有父母的正確引導,才能壓製住那個壞小孩,喚醒孩子心中的好小孩。

下面這位家長的做法,值得我們每個父母借鑒。

一個孩子從書店拿走了四本漫畫書,家長髮現之後寫下道歉信,並留下全部書款40元錢,將書從書店裡的門縫裡塞了進去。

道歉信寫道:

你好!由於我教子無方,孩子在你店裡拿了四本漫畫書。

貴店門沒開,本應本人帶上兒子親自來道歉。沒開門,我給你放裡面,對不起!

孩子犯錯在所難免,關鍵在於父母如何看待孩子錯誤,引導孩子正確面對自己的錯誤。

父母不能縱容,也無需過多責備。

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孩子懂得承擔自己的責任

犯錯的孩子,猶如長歪的小樹。

只要我們稍加修整,正確地引導,孩子就會重回正軌,依然挺拔。

04

最好的教育,是防患於未然

李玫瑾教授說,要在孩子6歲之前,就要給他立好規矩,讓他知道什麽事情是可以做的,什麽事情堅決不能做的。

在我女兒一歲多的時候,看到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就會毫不猶豫地去“拿”。

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直接從她的手裡拿出來,並還給小朋友,哪怕她哭鬧不止,我也會堅定的這麽做。

所以,我女兒兩歲的時候,她就知道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動,玩小朋友的玩具要經過小朋友的同意,才可以玩。

兒童專家孫瑞雪認為,兒童大約5歲的時候,會有一個建立規則與秩序的敏感期,一旦規則建立,兒童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她在《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中,提出了兒童成長中七個必須建立的規則:

1. 粗野、粗俗的行為不可以有

2. 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

3. 請歸位

4. 請等待

5. 不可以打擾別人

6. 請學會道歉

7. 請學會說“不”

秩序是文明的基礎,規則的建立意味著:每個孩子在一個群體中生活,都知道自己的位置,該幹什麽,並能專注於自己的發展中。

莫言說:“孩子的問題,就是父母問題的映射。”

我們不要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聽之任之,縱容孩子的行為。

錯過了最佳時期,我們可能要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去拯救一個步入迷途的孩子,更不敢想象的是,有些後果我們誰都不能承擔。

趁著“他還是個孩子”,不要錯過任何一次讓孩子成長的機會。

教育孩子最好的時間永遠是現在。

作者簡介:謙謙媽,富書專欄作者,一個因為育兒重新認識自己的80後;一個希望活出自己,成為女兒榜樣的媽媽;一個終身學習的踐行者。本文首發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真正的教育就是拚爹拚媽,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