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退檔與補錄:高招如何兼顧公平與效率

李曉亮

三次退檔,一朝補錄,全國熱議。高招風波,因“北大”二字,備受關注。峰回路轉,還得感謝互聯網,還是熟悉的“網友曝”。似還是苦主現身說法,發帖呼救,讓輿論關注到河南新蔡考生因分數原因,被“一提三退”的糟心經歷。

聊退檔前,先說說特殊高招序列的“專項計劃”。“國家貧困專項計劃”,名字就透著有別於唯分數的“特事特辦”政策傾向。考生符合招錄條件,分數在北大八名額之列,合法依規,就該錄取。

但提檔二十分鐘就退,理由是“擔心無法正常畢業”,這就是強行毀約了。是否順利畢業,是入校後考量,現還沒招入,就先以畢業情況來拒絕,顯然超出高招錄取,特別是“專項計劃”範疇。

所以,才引洶湧質疑,也才有後來專題會決議“退檔不合規,理由不成立,應予補錄”。亡羊補牢,危急公關。當然,補錄不是終點。退檔風波,恰牽出太多值得反思和改進的地方。

當務之急,還有問題需明確:退檔時已遞補錄取第二志願兩位考生。現回頭補錄原退檔兩位,是默認新增了倆名額吧,否則補這邊退那邊,後續波瀾就沒完了。

再者,補錄後,退檔風波算暫時平息。也該回頭看看,為何有此波折。北大招辦傲慢,公然無視規則,頂級學府,如此作風,自然讓人擔心其“變壞”。符合“專項”規定入選,卻被高校單方駁回,這是顯見的不公;但另一方面,國家貧困專項計劃本身,對於教育資源均衡和教育公平促進作用,也需重新考量。

這又牽涉全國性教育平權問題。老少邊窮,資源缺乏,政策性傾斜,這項計劃初衷,其是抵抗某種現實不公的。但若用絕對公平來衡量,少一百多分被錄,對其他考生也意味著某種不公。

所以,任何公共政策,都難保障絕對的公平。在操作性上適時糾偏,打上制度補丁,還是能保障整體性公平,且能兼顧效率的。比如,這種賭運賭命式,只看“敢不敢報”的招錄,就有進一步提高精準性的改進空間。

高校特別名校,自主招生力度加大,雙向選擇是必要的。在保證政策普惠性,對貧困地區考生照顧的專項錄取計劃裡,也該對招考和錄取進行更契合學校實際的界定。比如,分差不能太邪乎,或入校有專項針對性補救,不讓入校就掉隊。這些都需在制度層面落實細化,也才能提前消除退檔爭議。

公平效率兼顧,制度在爭議與改進中趨於合理。勇於認錯,積極糾偏,主動擔責,公共擔當比雞賊推諉更符合名校風度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