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別酸了,高考狀元混得沒那麽慘

來源:有間大學(youjian-university)

前些陣子,一年一度的高考出分日陸續來臨,各省700多幾十分不等的魔鬼成績爭奇鬥豔,最受矚目的莫過於分數最拔尖的那位狀元同學。

而關於對狀元的印象,總還流傳著另一種說法:他們或分數頂尖,但衣食住行均有父母包辦;或考入頂尖名校,但每周必往家裡郵寄一次髒衣服;或名校畢業,但大公司不予錄用……

這樣的“高分低能”事例往往出現在高中《思想與政治》考題中,告訴我們智商高不是全部,德智體美勞需要全面發展。

圖/《武狀元蘇乞兒》

然而,在大部分人的求學生涯中,很難遇見這類“高分低能”的狀元。他們活在試卷考題、同學八卦和某些家長口中。

沒遇見不奇怪,從1952年至2013年,全國各地共出現了近3000名高考狀元,從比例來看,數量非常稀缺。七十年代末恢復高考至2015年,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一共招收了1503名省級高考狀元,排名第三的複旦僅招收55人。

中國絕大部分人,終其一生沒有機會在大學裡見一見高考狀元。

大部分學子從未將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作為自己的目標,因為發展“智”這一項就已經耗竭了心力。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絕大部分人沒有和狀元們一起讀書的機會,高分狀元究竟“低能”到什麽地步,自然也就無法親自見證了。

說葡萄酸的理由大抵是一樣的,“高分低能”的狀元為大部分凡人提供了“精神勝利法”的絕佳素材。

面對高考的折磨,道聽途說且無從可考的“高分低能狀元”,不失為一劑好的安慰劑。

說“高分低能”的人,大多語氣裡帶“酸”

一段時間內,高考狀元“高分低能”的事例,往往被別有用心者放大,作為反高考制度的抓手。其間湧現出一批“高考零分紅人”,他們的事跡曾讓掙扎在高考之中的廣大青年男女熱血沸騰。

2008年,安徽考生徐孟南因高考零分轟動一時。他在試卷上寫下“我的名字是徐孟南,我的考號是……我是xx高中的……”,因叛逆帶來的聚光燈迅速照亮了他。

今年,河北高考共有8千餘人0分。

兩年之後,陝西考生張皎以“零分狀元”的頭銜走紅網絡。他在試卷上留下了“破釜沉舟、不破不立、破而後立、不生則死”十六個字。此後,紅極一時的他表示:“凡不是來找我投資的,一律免談。十年內完成1000萬的目標,成為中國首富”。

十年之後,已為人父的徐孟南參加了安徽的普通高考,最終被一所大專院校錄取。提及自己的孩子,他說:“孩子還在上幼兒園,很大程度是按現行教育體制走,不會過多干涉他們”。張皎則早年製作偽卡消費套現,最終淪為“竊卡大盜”。

白卷英雄的“壯懷激烈”與高考狀元“高分低能”一經配合,讀書無用、狀元無用的論調自然就被搬到了台面上。張之洞引領清朝廢科舉,算是反考試制度實踐中的成功人士,作為“中興四大名臣”之一,他通過科舉製走上仕途,再來倡導廢科舉還有些說服力。

放到這些“零分英雄”上,他們在教育體制中表現平庸,反高考行為背後的目的就免不了招來質疑:究竟是高考制度不行,還是你自己酸得不行?

心裡酸了,但行動不能輸。於是這項“心酸嘴強硬”的絕學得到迅速發揚。其中,成績一般且厭學的學生、子女成績一般且面對同事炫耀的父母、文化不高但收入不少的老闆等幾類人,成為該技能的集大成者。

高考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高考狀元也因此備受關注。往往是少數高考狀元出現了問題,在鋪天蓋地的渲染之下,最終形成對高考狀元群體的汙名化。

原先為批判應試教育,將學生培養成為讀書機器而出現的“高分低能”,逐漸演化成為偏見的代名詞。

“高考狀元只會考試,其余能力不行”也成為一種普遍的刻板印象。

研究顯示,自1999年高考改革至2004年,300多名高考狀元均未發現高分低能現象。他們普遍是各省市的三好學生,平常非常活躍,人際關係處理得很好。其中,不乏有的狀元沉迷遊戲無法自拔,然而這並非普遍現象。

1999年考入清北的高考狀元中,畢業當年有70%多的學生被保送研究生,15%-20%的學生選擇出國,並拿到知名大學的獎學金,約有10%的狀元選擇直接工作,大部分人擁有不錯的收入。

每年近千萬的考生中,從地、市一級開始計算,狀元人數不過千人。其中部分狀元被淘汰,但是其成材率遠遠高於剩下的“非狀元群體”。

高考狀元“高分低能”,實際是社會盲人摸象式的片面認知。

其實,“高考狀元”智商和你差不多

2011年,中科院做過一份關於高考狀元的調查,最終結果顯示“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這成為“高考狀元是社會失敗者”這一刻板印象的一大佐證。

中科院專家研究結果顯示,我們認為聰明絕頂的高考狀元,並非學生中智商最高的那類人。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智商處於中等水準,少部分人的智商會處於中等偏上,對他們苛責求全本來就有失公平。

一個事實容易被人們忽略:那些智商最高的人,最容易獲得某一行業資源,從而成為領銜的人,往往是不用參加高考的。

他們或被提前保送,或者出國。另一個角度看,風光無限的高考狀元在高考之前就已經經歷了一次篩選,而且是競爭的失敗者。

圖/《出路》

高考狀元取得高分,智商並不是全部,北京大學每年招收的狀元中,有10%左右的學生是複讀生。在大部分人智商沒有明確高下之分時,更勝一籌的心理素質,會把他們送到高考金字塔的頂端。高考狀元的成就背後,實則存在很多偶然因素。

如今的高考制度,主要考察的是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身體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和身體素質學校會進行把關,剩餘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考核,則交給了高考。

曾有人對近四萬名中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成績進行過調查研究。結果顯示32%的學生存在心理問題,近60%的學生不會調整情緒。而狀元群體在同樣的測試之下,心理素質和情緒調控控能力都更強。

大部分學生會在面對高考時,出現手心冒汗、頭腦空白等症狀,就是心理素質不過關的特徵。

狀元在面對難題時,更喜歡尋找多種方式尋求解決,這也是心理素質強和善於調節的體現。

沒錯,狀元過的比你好

狀元之所以是狀元,是由他們總體表現優秀的成績決定的,這並不代表任何方面都是專長。成績好,讀書刻苦,高中很優秀,所以一定是個好的企業家,依此邏輯,馬雲情何以堪。

狹隘判斷形成的“低能”,是社會對高考狀元最大的誤解。

2010年,被其老師稱為“德、才、貌”三者集於一身李泰伯,奪得北京市理科高考狀元。當時,他申請11所美國大學全部被拒,因此被戴上了一頂“高分低能”的帽子。

之後他逐漸淡出了公眾視野,先後就讀於麻省理工大學等多所美國名校,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文章。如今,李泰伯所在的實驗室正在為延緩人類衰老等重要課題努力,他也逐漸洗刷了自己“高分低能”的標簽。

高考狀元“高分高能”的例子絕非僅此一例。

2003年,何凱明奪得廣東省理科高考狀元。2009年,在IEEE舉辦的國際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會議上,何凱明的論文在當年投稿的1450篇論文中斬獲年度最佳。這是第一次完全有中國人組成的團隊獲得此獎項。

寫成該論文時,他還是微軟亞洲研究院的一名實習生。而與他同年的高考狀元還有豌豆莢CEO王俊煜。

稍一了解,在高考狀元中,中國頂尖大學教授、國外知名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知名媒體人……不在少數。

成為狀元之後:從優秀到更優秀的例子,向來不會少。

2017年春節期間,各大網絡媒體紛紛以《她曾是省狀元,讀完清華北大卻成了遊戲主播》進行報導,引起熱議。由此,曾經的內蒙古理科高考狀元石悅為人們所知。本科就讀於清華大學建築系,研究生在北大深造,畢業後成為遊戲主播也為她帶來了不小的爭議。

目前,她在某直播平台擁有一百多萬粉絲,新浪微博擁有兩百多萬粉絲,成為很多人口中“浪費國家資源、不務正業”的成功人士。

大部分人被學霸虐得死去活來時,或多或少都這麽想過:成績好算什麽,信不信我球場上打爆你,書呆子。直到有一天,他們發現學霸不僅成績好,體育也很強。

遊戲曾經是翻牆逃課打遊戲的學渣們僅存的自尊。當兩個人正在談論遊戲,旁邊學霸的一臉茫然,成為為數不多優越感的來源——固有印象中,好學生是不打遊戲的。如今遊戲陣地失陷了,比不過的不僅僅是成績。

調查數據顯示,1952-2015年的省級高考狀元群體,經濟收入和職業地位較高,大多從事“高薪職業”,多屬於各行業白領或金領階層。

高考狀元職業發展的平均水準,明顯高於非狀元群體的平均水準。其中,學術研究領域高考狀元職業成就最高,出現數十位頂尖人才和領軍人才。

然而,經商和從政不是高考狀元所長。在商界打拚的狀元中,出現了千萬富翁和億萬企業家,但未現世界和中國商界頂尖人才,至今無人登上胡潤、富比士等富豪榜。

相比而言,文學、傳媒、法律、證券、金融等專業技術領域,高考狀元的職業成就高很多,行業頂尖人才和領軍人物頻現。

河南文科狀元劉震雲憑小說《一句頂一萬句》獲茅盾文學獎。即使沒看過矛獎作品,也應該聽說過他的小說《手機》。圖/《手機》

茅盾文學獎的獲得者、魯迅文學獎獲獎者、新聞媒體界的大亨、資深主編、全國知名的“狀元律師”、狀元基金經理和金融才俊……成功者不在少數。

“行業領袖較少”不等於失敗。換句話說,混得不錯但沒那麽知名。

別酸了,好好讀書吧

如果用行業頂尖的標準來評判,高考狀元並非人人都能成為佼佼者。無可厚非,萬物皆有裂隙,社會應當給予高考狀元這一群體容錯的空間。

但是用“低能”或“社會失敗者”來形容,就顯得有失偏頗,甚至是故意黑化了。

萬物皆有裂隙才是人間的常態。倘若高考成績必定會與職業高度匹配,高考狀元必將掌握各行各業的主導權,佔盡優質資源才算成功。那麽,除高考之外的後天努力還有什麽意義?

我們也應該感激,這條裂隙為成績不足、後天來補的大多數,留了一條出路。

圖/紀錄片《高三》

古往今來,各行各業,你方唱罷我登台。其中魚龍混雜,位列前三甲者有之,天資平庸者有之,大器晚成者有之。機會與成就並不是靠高考分數決定,但成功的人必定與努力好學脫不了乾系。

沒見過高考狀元沒關係。看看自己,高考狀元就是比自己強一點點那個樣子。

再有人對你講高考狀元“低能”且如何如何……請拒絕,並且告訴他:我要去刷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