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越來越窮的男主,讓國產偶像劇的煙火氣越來越重

號脈影像經絡,洞悉娛樂風潮

近年來,一些電視劇的屬性發生了改變。拿都市劇和偶像劇來說,前者顯而易見地年輕化,後者則趨向生活化。

這種變化,使原本內容和調性比較分明的兩類劇的界限開始模糊,並且有了相當多的重合之處。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中和”是在加速國產偶像劇這一種類的消亡,而都市劇也有了新的變種。

這當然跟網絡視頻平台崛起、大數據時代來臨,以及政策倡導有關。

一方面,討好年輕人是視頻平台的天然屬性,而網劇又以不小的聲勢影響著電視劇的製作理念。有著一定審美和消費能力的年輕觀眾,手握評分話語權,佔領流量高地。在評分和熱度之外的評價體系出來之前,電視劇創作者無法忽視這兩種聲音。

因此,電視劇目標閱聽人的年齡段不斷往前移動,都市情感故事的味道變了。平實風與狗血婆媳路線均走不動了。對於現在的觀眾而言,前者需要話題,後者三觀不正。

而相比以前身處婚姻家庭旋渦中的女主人公,現在獨立女性的境遇和自我成長更能引起觀眾共鳴。

以《我的前半生》和《都挺好》為例,這兩部劇的女主,一個是在逐漸成長為獨立女性, 一個是未婚的職場精英。在劇中,羅子君跟孩子、公婆的對手戲非常少,她的焦慮主要來自內心;而蘇明玉主要是跟原生家庭糾纏,說到底也是在解自己的心結。

而羅子君的cp賀涵和蘇明玉的cp石天冬,均為她們解決家庭煩惱,以便她們在獨立之路上無後顧之憂。“XXX太蘇了”就是這類男性角色受到觀眾喜愛的評價語。

教育題材也是都市情感劇的重要一支,從教育切入親子關係和中國家庭,比如《小別離》《少年派》等。而且演教育劇中的孩子,是近兩年來行之有效的造星方式,小一輩演員在這類劇中,已經開始挑收視和口碑的大梁。

另一方面,國產劇一向以正劇為大,加上這幾年我國正處於幾個重大歷史節點,全社會都在呼喚現實題材作品,留給偶像劇的造夢空間就更少了。所以,偶像劇走生活化的道路,似乎是必然選擇。

生活化的偶像劇,聽起來就像“開放式婚姻”這樣看似矛盾的詞語搭配一樣,自身包含了相互衝突的異質因素。但如果處理得當它就是一部接地氣的都市劇,跟年輕化後的都市劇非常重合。

或許,正在熱播的《加油,你是最棒的》就可以視為偶像劇生活化的產物。

這部劇講述了郝澤宇在十年前通過選秀出道,北漂十年後淪為十八線演員,機緣巧合之下,他遇到了都市麗人牛美麗、失業青年胖福子以及計程車司機福方樹,他們組成了草台班子,下決心要把郝澤宇捧紅的故事。

《加油,你是最棒的》沒有選擇高冷霸總和可愛活潑少女這樣的人設組合,也沒有將故事圍繞在男女主的感情線上。郝澤宇是沒有經紀公司的十八線演員,福子是超市的堅果促銷員。

偶像劇往往是在事業有成的基礎上,讓男主贏得女主的心,實現愛情事業雙豐收。當愛情需要面對世俗壓力時,它會被壓出褶皺,不像在白紙一樣的偶像劇裡作畫那般流暢。在前16集,郝澤宇走紅是所有人努力的目標,男女主的情感表現很含蓄。

話題上,它擁有北漂、娛樂圈、胖女孩也有春天等元素。福子爸所到之處,盡是真實的北京生活圖景,而郝澤宇部分又會展現娛樂圈的一角。

國產偶像劇一般會選擇在夏季,找一個清新乾淨的南方城市或者海濱城市,或者乾脆在光鮮亮麗的室內拍攝,以營造“脫俗”的氣氛。

而《加油,你是最棒的》展現的是冬半年的北京,人們出現的地方是胡同、地下室、天橋、小攤、計程車,吃的是泡麵、榨菜、火腿腸,炒肝,餃子等,隔著螢幕也能感覺到北京的冷和北漂的辛酸。

“吃”為這部劇增添了不少煙火氣,它繼承了平民劇中的民以食為天。女主福子愛吃,平常吃的不離嘴;福子爸是個廚子,總是在廚房裡做菜燉湯,給別人做下酒菜;郝澤宇住在地下室,吃的基本是冰箱速食品,還受到了導演的刁難,短時間內增肥減肥,做吃播。

而且飯桌也是展現北京和娛樂圈人情世故的地方,角色在飯桌上推進關係,金句頻出。

劇中的四位主角都很缺錢,還在娛樂圈遇到了很多糟心事,郝澤宇事業也沒什麽太大起色,境況一點不樂觀,但他們不缺愛。

就像劇名一樣,這部劇傳達著非常正向的情感,以風趣幽默的生活哲理,以及不斷反轉的喜劇色彩,這兩種畫風,中和了底層生活的辛酸和接踵而來的打擊。如果說偶像劇是以童話結局讓觀眾沉浸在美夢中,接地氣就是讓觀眾享受現實。

當然,演員的表演也非常生活化。都市情感劇和偶像劇的表演體系並不相同,很多演偶像劇出身的演員,之後都要面對一個矯正期。

其實鄧倫早已塑造了接地氣的大眾形象,比如他之前因回家鄉為朋友做了好幾次伴郎上熱搜,而且他也像郝澤宇一樣,經歷了從默默無聞到走紅的過程,這一次的表演如同“演自己”。而馬思純的大眾形象和福子也比較符合,演得十分自然。韓童生演繹的福方樹不用多說,他是這部劇的接地氣擔當。

文化不同,不同國家都市劇接地氣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韓國都市劇的奇幻化是一個明顯趨勢,在前些年大熱的劇中,主角已經不是普通人類,他們具備一些超自然能力,和人類產生緣分。

《三流之路》

非奇幻化的都市劇,以《三流之路》《我的ID是江南美人》《沒關係是愛情啊》為例,第一部劇是喪燃畫風,喪即生活化。後面兩部是從韓國社會中提取了一些現實元素,如整容成風和精神分裂症。

在韓國文化中,整體而言國民對社會事件的關注熱情很高,而且態度非常激進。相當數量的韓劇,都是從社會新聞改編而來的。

日本都市劇接地氣的方式之一是日常化,講述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如果說看甜寵劇不需要帶腦子,那麽看日劇,是不能帶三觀的。

《四重奏》

主角們一般都處於穩固的社會秩序和規則之中,在其他人眼中是失敗者,想要逾矩卻寸步難行。故事從生活中的細枝末節展開,常常討論的話題是瑣屑的社交偏見與生存法則,給一些“異類”的生活方式以邏輯自洽。

相比之下中國社會更具人情味,人與人之間的對抗性更強,也許正是因為秩序沒那麽穩固,才給人物創造了大起大落的可能性。然而,相比韓劇和日劇的不斷改頭換面,國產都市劇的模式化和同質化也是需要警惕的。

【文/毛毛王】

The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