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後控制了半壁江山,為何不推翻清朝?

作者:君之憶

(《太平天國》中的曾國藩)

晚清時期,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日益猖獗,曾國藩一手創立的湘軍正在蓬勃發展著,大有如火如荼之勢。

天京陷落之後,李秀成被俘,曾國藩的實力進一步增強。

他靠鎮壓太平天國發了跡,身為朝廷重臣,官居一品,以文人獲封武侯,手握兵權,政客門生遍布天下,顯而易見,已控制了大清朝的半壁江山。

而此時,清政府的八旗軍,戰鬥力卻異常薄弱。

只要曾國藩一聲號令,並且聯合李秀成的太平軍,一同抗擊清軍,勝算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得到皇帝的寶座也似乎如囊中取物一樣了。

當年,北宋的趙匡胤在適當的時機發動了陳橋兵變,令黃袍加身,成就了一代帝王偉業。

此刻,應驗了人們經常說的一句話:歷史是何等的相似。那麽,類似於陳橋兵變的歷史會不會重演呢?

曾國藩的部將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其九弟曾國荃,等等一些勸進帳子都支持曾國藩造反,想讓他做第二個趙匡胤。

但是曾國藩不為所動,果斷拒絕,這是為何呢?

(一)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希望實業救國

曾國藩年紀很小時就進了私塾,努力學習文史知識和做人之道,他的祖輩和父輩對他的教育都非常嚴苛。

曾國藩從小飽讀史書,可以說儒家思想已滲透到他的血液裡。

正因為如此,曾國藩骨子裡才有著非常強烈的忠君衛道的觀念,而且這種觀念已經根深蒂固,不會被誰輕易改變。

而且他也深知湘軍一旦造反會讓大半個中國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勢必生靈塗炭,屍橫遍野。

更進一步講,晚清時期的中國,清政府搖搖欲墜,如果再發動內戰,那麽只會使得蠢蠢欲動的列強更加肆無忌憚,可能就要給中國帶來滅頂之災。

(曾國藩故居)

當時的曾國藩夢想著實業救國,他時刻修身律己,以忠謀政,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中國的洋務建設中去。

他和李鴻章等人創辦了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第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印刷並翻譯了西方科技書籍。

洋務運動雖然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具有一定的抵製作用。但由於其內部的腐敗和外國勢力的擠壓,並沒使中國走上富強的路線。

另外,曾國藩不想做第二個趙匡胤也可能與曾國荃有關,曾國荃野心勃勃,即使他黃袍加身,誰知道曾國荃會不會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呢?

他不想再重蹈宋代的趙匡胤與趙光義的複轍了。

(二)湘軍戰鬥力明顯減弱,不複當年銳氣

湘軍雖然號稱三十萬大軍,其實能供曾國藩直接調動的也只有十萬多人馬。

太平天國未消滅之前,李鴻章創立的淮軍已經獨樹一幟了,左宗棠的楚軍也驍勇善戰,不容小噓。

其實曾國藩心裡也很明白,自己手下幾員大將都已自成一派,關鍵時刻,誰能保證他們將來還會對自己忠心耿耿?

萬一他們投靠清軍,倒戈一擊,湘軍肯定會遭受重創,這絕對不是曾國藩想看到的結果。

況且,湘軍經過多年的南征北戰,已不複當年之銳氣,軍風渙散,軍紀腐敗,戰鬥力明顯減弱。

而種種這些問題,都是曾國藩所顧慮的。

另外,曾氏集團的下屬官宦,大部分都是恪守封建教義的地主階級,也不願意與李秀成的太平軍擰成一股繩。

在他們眼裡,太平軍都是一些草寇賤民,烏合之眾,與他們攪合在一起實在是有損聲望啊。

(三)當時的清政府已經是一個爛攤子,內憂外患不斷

對於曾國藩的湘軍的崛起,清政府肯定也早已有所防範。

早在鹹豐四年,曾國藩自主招兵數萬攻陷武昌,清政府就已經警覺了,一介閑官儒生竟有如此大的號召力,令清政府如芒在背。

天京陷落之後,清政府當即派了重兵把守天京,事實上也是在監視曾國藩。

列強的覬覦與侵擾更讓清政府頭疼不已,大清的江山已經殘破不堪。

所謂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陰雲如密布般籠罩在清政府的上空,給人一種大廈將傾的感覺。

這樣一個充斥著內憂外患的爛攤子,曾國藩又怎會輕易接手?

因為以上諸多原因,曾國藩放棄了勸進,而且他還自削兵權,特意打消朝廷對他的質疑。

(慈禧)

【作者簡介】君之憶,一個愛讀書愛寫作的女子。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