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學機器人》主編:醫療機器人將小型智能化,大家都能用

醫療行業一直是機器人能發揮自己優勢的領域。自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後,醫療機器人對醫生的輔助作用逐漸被認可。

未來,醫療機器人會如何發展,在哪些領域裡能幫助人類?

“我們現在要求是機器人不光是你有錢能用,更應該是跟你的經濟情況各方面都沒有關係,真正變成大家都能用的機器人。”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舉辦的2019國際學術論壇上,《科學機器人》主編、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帝國理工哈姆林手術實驗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創始院長楊廣中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稱。

“醫療機器人今後發展會是小型化、智能化,能夠把精度做上去,臨床上真正能夠解決現在不能解決的一些重點,能夠讓大眾都受益,比如說是把精度做好,術後的康復做好,這樣的話大家才能夠真正體驗手術機器人對我們的醫療行業的推動。” 楊廣中補充道。

1982年,楊廣中考取上海交通大學自動系,4年後考取上海交通大學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研究所碩士研究生,並於1987年被選派到帝國理工學院留學獲博士學位,2010年入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主要從事心血管磁共振、計算機視覺、生物學/醫學模擬、擴增實境系統、知覺智能、微創手術器械、機器人、傳感技術和醫學成像技術等領域的研究。

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正式揭牌,創始院長由楊廣中擔任。據了解,該研究院將致力國際前瞻前沿研究、面向社會百姓重大醫學需求,立足腫瘤、心血管、腦卒中等重大疾病的智能、精準、微創診斷和治療機器人技術,開展跨學科前沿創新研究,建設國際一流的醫療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發和轉化平台,支撐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建設。

據楊廣中介紹,這次的年會的主要目的在於交流,能夠讓國內的團隊知道國際前沿的研究、臨床定位和臨床的需求,以及醫療機器人的痛點在哪裡。

但要真正做到醫療機器人的小型化、智能化和普世化,楊廣中認為挑戰也無處不在。醫療機器人在操作時,可能事關人命,不容一點差錯,因此對於機器人的精準度有很高的要求。但要在工程上把機器人做小做精,實際上還有許多工程問題、技術問題和新材料問題需要解決。

除了這一點外,楊廣中還提到了《科學機器人》雜誌總結的機器人十大挑戰,他認為也是未來機器人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十大挑戰分別是:新材料和製造方案、仿生機器人和生物混合機器人、能量和能源、機器人集群式處理任務、航行與探索、機器人技術本身、腦機接口、社會互動、醫療機器人、機器人倫理與安全。

《科學機器人》提出的機器人十大挑戰

除了醫療機器人的未來發展和挑戰外,當下,外界對於機器人的武器化使用,機器人是否會做出傷人行為的討論十分熱烈。在採訪中,楊廣中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人工智能跟機器人如果變成不負責任的應用,是會產生負面影響。所以我現在會提要有責任的創新。這是我們非常注重的事情,但任何創新它都有兩面性,尤其是像機器人、人工智能。因此,我們在創新的時候,要明白什麽是創新,創新能夠用在哪裡,誰能夠用,這些東西要想清楚,實際上就是我們做研究、做科學時需要責任落實。”楊廣中說。

至於,機器人是否會在未來替代醫生,楊廣中認為不會。“醫療領域裡,未來的方向是人機協同。但機器人起到的僅是輔助的功能,做手術的還會是醫生。”楊廣中告訴澎湃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