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放兩個月都不會爛的沃柑,果農從來不吃

沃柑浸泡抑菌保鮮農藥後,安全間隔期多被忽視。暗訪中,一些果商稱,“泡藥”後可以直接上市。澎湃新聞記者:莊岸 彭苣 編輯:林蓉 素材來源:澎湃新聞(03:51)

作為一年一熟的晚熟型雜柑,每年12月到次年4月底是沃柑的采摘季。為防止腐爛,果商會將部分沃柑經過抑菌農藥浸泡或噴灑後再推向市場。

近日,有業內人士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爆料稱,在沃柑的主要產區廣西南寧武鳴區,部分果商為保證沃柑品相,擅自調高抑菌農藥的稀釋濃度,而泡藥後的安全間隔期更是被各方長期忽視。

澎湃新聞前往南寧市武鳴區的沃柑產地暗訪調查發現,沃柑經采摘後被送到洗果廠,需進行清洗、打蠟並浸泡抑菌農藥保鮮。而在浸泡過程中,會混合使用多種抑菌農藥,浸泡後的沃柑未經存儲安全間隔期,直接被送往市場銷售。

在武鳴,當地市面上銷售的較為常見的殺菌保鮮農藥有抑霉唑、咪鮮胺、“24滴”、百可得等,這些農藥均在包裝的明顯位置標注了“微毒”或“低毒”,規定的用法及用量多為600到2000倍液,部分農藥還會注明,處理的果實儲藏若乾天后才能上市。

武鳴區一家洗果廠經理稱,洗果廠用來清洗沃柑的水都是提前稀釋過抑菌農藥的,若擔心濃度不夠導致沃柑在運輸中腐爛,果商還可自行購買農藥繼續添加。

澎湃新聞走訪發現,洗果廠使用的除菌劑多為抑霉唑、百可得及“24滴”,其中百可得的包裝袋中明確注明該產品用於柑橘作物上,處理後距離上市的安全間隔期為30天,抑霉唑的安全間隔期則為45天,但農藥商及洗果廠均表示,“可以直接上市”。

對此,3月12日,澎湃新聞記者以果商的身份向農業農村部農藥處谘詢,該處一名工作人員表示,除菌劑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的用法及用量使用,未經儲藏降解果面可能會有農藥殘留,對人體造成傷害。

抑菌農藥劑量控制不嚴,加量不加水

時值三月,正是沃柑采摘的旺季,在廣西南寧市武鳴區,儘管連日陰雨,但路邊仍隨處可見收購沃柑的果商和采摘的果農。

沃柑是近八九年前才開始在我國種植的一種雜柑品種,最早在重慶四川地區小面積種植,由於對環境要求極為嚴格,沃柑剛剛引進國內時,並不十分暢銷。近幾年,武鳴地區引進沃柑種植後,由於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這裡種出的沃柑果肉飽滿,汁多且甜,迅速受到市場認可,成為沃柑之鄉,更是有著“中國沃柑看武鳴”的美譽。

在從南寧市區通往武鳴區太平鎮沿途的公路上,一些貨車正停靠在洗果廠門外等待裝箱,在裝箱之前,這些即將上市的沃柑,大多還要經過洗果和打蠟兩道工序。一名從事水果批發的果商劉罡(化名)告訴澎湃新聞,隨著武鳴沃柑在國內柑橘市場迅速走紅,近些年每到年初,就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果商聚集在武鳴收購沃柑,為避免沃柑在運輸途中腐爛,沃柑采摘後浸泡抑菌農藥則成為必要工序。

基於以上原因,在南寧市武鳴區銷售各類保鮮劑、除菌劑的農業科技公司隨處可見,較為常見抑菌農藥有咪鮮胺、抑霉唑、百可得及“24滴”等,這些除菌劑外包裝上均標注了“微毒”或“低毒”,且均需添加不同倍數的清水進行稀釋。

劉罡稱,受利益驅使,一些果商並未嚴格按照規定的用量進行稀釋,沃柑浸泡過藥水後也沒有進行必要的儲藏降解,甚至一些農藥店為了多賣貨,在指導果商用藥時,只是一味強調防腐效果,誘導果商違規用藥,為沃柑市場帶了一些尚不可見的“隱憂”。

澎湃新聞暗訪發現,上述幾種抑菌農藥在許多農藥店均有銷售,價格從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也是洗果廠的必備品。一家農藥店老闆在向記者推銷一款50克裝粉劑“百可得”除菌劑時表示,這種製劑用藥量為1000到2000倍液的農藥,在使用時需添加150斤清水進行稀釋,並推薦稱同時添加另外兩種製劑用藥量約為1000倍液的抑菌農藥效果更好,當被問及這種“低毒”農藥混合使用是否需要額外加水稀釋時,老闆回答稱不用再加水,“又不是讓你直接喝”。

隨後,在一家洗果廠內,一名經理介紹,洗果廠用來清洗沃柑的水都是提前泡好了除菌劑的,經過清洗、打蠟後便可裝箱運輸。這名經理稱,如果對洗果廠的除菌劑不放心,擔心沃柑運輸途中腐爛,果商還可自行購買除菌劑繼續添加,在沒有爛果的情況下,通常可以保障一到兩個月不腐。

安全間隔期遭忽視,果農稱從來不吃

3月11日,在南寧市武鳴區太平鎮附近的一家洗果廠內,一些工人正在對運來的沃柑進行清洗、打蠟、裝箱,在轟鳴的洗果機上,大量沃柑混合著乳白色液體從機器中翻滾而出,順著傳輸帶被一批批運往洗果機的另一端,這是沃柑進入洗果廠後的第一道工序。

在洗果廠負責人帶領下,澎湃新聞看到,在洗果機旁邊的紙箱內,存放著大量被使用過的除菌劑包裝袋,包括百可得、咪鮮胺等。該負責人介紹,經過藥水清洗後,這些沃柑還要經過打蠟,讓果面保持鮮紅透亮後才可裝箱運走,“全部處理完成後,只需要晾曬一兩個小時,等蠟乾透不再粘手就可以直接上市。”

實際上,包括上述洗果廠使用的“百可得”在內的部分抑菌農藥在外包裝上都明確注明,使用後果品需經過約30天安全間隔期方可上市。當地一名沃柑收購代辦稱,幾乎所有外地果商來武鳴收購沃柑都要泡除菌劑,否則幾天沃柑就會爛掉。要打蠟的進洗果廠泡藥,不打蠟的就在果園邊上泡。

受價格因素影響,一些果商會在沃柑價格較低時會大量收購,浸泡過入庫類抑菌農藥後,將沃柑暫時儲存,待到沃柑價格上漲時再行出手,這種入庫類抑菌農藥在使用後,沃柑通常可儲存兩個月左右不會腐爛。

但在實際操作中,這種被明確要求使用後需儲藏的入庫類抑菌農藥並沒有被區分對待,農藥商及洗果廠均表示“可以直接上市”。澎湃新聞暗訪發現,位於武鳴區的多家洗果廠中,使用的抑菌農藥大多為專門針對柑橘的“百可得”,而這種除菌劑外包裝上明確注明了該藥品用於柑橘作物上“安全間隔期為30天(處理後距離上市時間)”。

此外,也有一些洗果廠使用“24滴”或抑霉唑,還會同時配合使用了咪鮮胺。但在澎湃新聞走訪的多家洗果廠,負責人均表示,不用儲藏就可以直接上市,“路上走幾天就降解的差不多了,你一天又賣不完”。

一家洗果廠負責人稱,“百可得”及抑霉唑等明確要求處理果品後需要儲藏才能上市的抑菌農藥都是“入庫用的”,但被問及是否可以直接上市時則表示“沒問題,天天發(貨)”。

事實上,柑橘等水果上市前浸泡除菌劑防腐在業內早已不是秘密,許多抑菌類防腐劑也是經過國家農業部門批準的,但在水果產地,許多人都知道除菌劑濫用的情況,一名果農向澎湃新聞表示,自家地裡種的沃柑集中采摘後他們便不會再吃,“我知道那泡了藥的”。另有一名果農稱,即便要吃,也得等二十多天之後才吃。

有廠家稱標注“間隔期”是應付農業部

據廣西柑橘行業協會會長許立明介紹,沃柑每年12月到次年4月底為采摘季,有五個月的銷售時間,整個廣西沃柑的種植面積達200多萬畝,其中南寧武鳴區的種植面積有40多萬畝,約佔總數的五分之一,畝產兩噸到三噸。因武鳴的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品質也好,所以也有“中國沃柑看武鳴”的說法。

對於沃柑在采摘後使用百可得、咪鮮胺等除菌劑保鮮的問題,許立明表示,使用保鮮劑是國家明確容許的,在一定用量上對果品和人體沒有傷害,果品使用保鮮劑浸泡之後無需間隔安全期等待上市,可直接運往市場,“不僅是柑橘,其它的果子都用保鮮劑,況且柑橘有皮,可以剝皮吃。也沒有人超量使用保鮮劑,因為要考慮成本,所以不用擔心。”

在廣西武鳴,從農藥商到洗果廠再到柑橘行業協會,均表示沃柑在浸泡過除菌劑保鮮後,不需要儲藏降解,可以直接上市,那麽廠家在生產除菌劑時,為什麽要標注明確的安全間隔期,要求30到45天后才能上市呢?

前述水果批發商劉罡說,儘管除菌劑的使用是經過國家批準的,但一定是在規定的用法用量下才能保證安全。雖然擅自增加濃度會提高成本,但如果因為濃度不夠導致水果腐壞,果商要承擔的損失則更大,加之有農藥商為了多賣藥誘導果商加大劑量,除菌劑濫用的情況才逐漸出現,“況且,外包裝上既然明確規定了安全間隔期,那就一定是有它的道理,不能就這麽長期被各方忽視”。

3月12日,澎湃新聞先後致電江蘇、陝西等多家抑菌農藥生產廠家,就安全間隔期問題進行谘詢,但僅一名生產商稱要按照外包裝要求的用法用量使用,其余除菌劑生產廠家技術人員均回應稱,不用儲藏,使用除菌劑浸泡柑橘後可直接上市,這些農藥已經生產銷售十多年,從未出過問題。甚至有廠家稱,“外包裝上注明安全間隔期過後方可上市是為了應付農業部。”

隨後,澎湃新聞以果商身份向農業農村部農藥處就上述問題進行谘詢,一名工作人員稱,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的用法用量使用除菌劑,如果果品在浸泡除菌劑後沒有按照要求進行處儲藏降解,很有可能會在果面留下藥物殘留,對人體造成傷害,一旦發現有違規使用的情況,可及時向當地農業廳舉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