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長城人壽虧損主因計提資產減值 華業資本入股被否

  2017年該公司淨虧損7.23億元,主要是歷史金融資產計提減值3.3億元所致。總保費下降則是因為對中短期萬能險叫停

  標點財經研究員  趙春燕

  成立13年的長城人壽,發展路線並不平坦,2017年仍未能擺脫業績虧損的陰霾。不過,從年報數據來看,其戰略轉型布局初見一些成效。

  在標點財經研究院攜手《投資時報》針對2017年保險公司年報業績進行統計和排名並推出的《2017保險公司虧損榜》中顯示,長城人壽虧損7.23億元,在29家虧損的人身險公司中排名第四。

  對此,長城人壽向《投資時報》解釋稱,2017年淨虧損主要是歷史金融資產計提減值3.3億元所致。該公司同時表示,綜合收益較上年度實現大幅減虧4.79億元,表明公司2017年經營轉型成效良好。

  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7.22億元,同比上漲44.43%。其中投資收益為12.89億元,同比下滑25.62%;實現原保費收入50.78億元,同比增長59%。同期,長城人壽總保費規模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在監管部門“保險性保”的政策引導下,長城人壽對中短期萬能險叫停。

  長城人壽方面表示,此次迅速轉型,雖降低了總保費規模,但提高了產品內含價值,2017年公司全年實現新業務價值2.99億元,同比增長50%,內含價值達到93.58億元,較上年末大增138%,“未來續期保費收入持續增長可期”。

  《投資時報》注意到,長城人壽2017年手續費及傭金支出9.1億元,同比增長84%,一定程度上拖累了該公司的業績。對此,長城人壽進一步指出,這一數據大幅增長的原因是公司調整產品結構,叫停了手續費及傭金低廉的中短期萬能險。

  縱觀長城人壽的業績狀況,13年來有10年虧損。自該公司成立後連續虧損7年,到2012年才勉強扭虧為盈。然而好景不長,2015年該公司再次轉虧,淨虧損1.8億元。隨後的兩年,該公司連續虧損且額度不斷擴大,分別為5.19億元、7.23億元。

  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償付能力難免會受到影響。為了保證償付能力指標達到監管要求,長城人壽屢屢增資補血。去年10月,原保監會批準長城人壽增資50億元,這是該公司歷史上第七次增資,也是其中最大手筆。截至今年一季末,該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07.89%和213.25%,實際資本為90.97億元,核心一級資本為88.56億元。

  對於未來發展規劃,長城人壽表示,2018年將切實發揮產品開發管理工作的核心影響力,加快推進產品結構轉型,以“調整、提高、發展”為主線,關注長期價值、業務規模和當期利潤三者平衡發展。

  另外引起市場關注的是,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長城人壽的股權轉讓事宜出現波折,日前華業資本放棄收購該公司3.24億股的股權。

  事情要追溯到2017年1月,北交所資訊顯示,長城人壽的四家股東湧金投資、國金鼎興投資、廣廈京都置業、亞祥興泰投資掛牌轉讓該公司股權,擬出讓股權分別佔到長城人壽總股本的4.26%、4.10%、2.26%和0.89%,合計為3.24億股,佔總股本的11.51%;轉讓總價8.1億元,平均每股2.5元。兩個月後,華業資本發布公告宣布接盤。

  2017年10月,長城人壽進行上述50億元增資,增資後注冊資本變更為55.32億元。鑒於上述轉讓方均未參與這次增資,增資完成後,轉讓方合計持股比例下降。因此,華業資本將轉讓方合計轉讓長城人壽股份的比例調整為5.86%,轉讓的股份數仍為3.24億股,轉讓金額仍為8.1億元。

  而今年3月7日,原保監會修訂發布《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對保險公司背後股東的監管進一步嚴格。長城人壽完成增資後,將華業資本的收購事項上報原保監會審批。原保監會認為華業資本無法滿足保險公司股東資格,一是其母公司於2016年虧損,二是其本次收購的資金來源不能視為自有資金。

  3月16日,華業資本發布公告稱,考慮到收購事項持續時間較長,資金佔用過大,能否獲批存在不確定性,決定放棄此次收購保險公司股權事項。截至公告披露日,華業資本已從北交所收回本次收購股權支付的全部交易價款8.1億元。

責任編輯:張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