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譚嗣同在就義前,做了一個布局,可惜後人辜負了他的期望

在“戊戌變法”的一眾乾將中,譚嗣同是最特別的一個。為什麽說他是最特別的一個呢?因為當時譚嗣同是提前得到消息的,有人已經告訴他,慈禧要複辟,要扼殺“戊戌變法”,要打擊變法乾將。那時候,譚嗣同如果想逃走,其實是非常容易的。但是譚嗣同卻不走,說中國從古至今,沒有為變法流血的人,他要做第一個。最終譚嗣同被抓,面不改色,從容就義。

譚嗣同在就義之前,曾寫過一首非常有名的詩歌《獄中題壁》:“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這首詩裡面,有一個詞一直被後世爭論不已,就是“兩昆侖”。不過,一般認為,這裡的“兩昆侖”指的是被慈禧抓捕的“戊戌六君子”等人,以及逃走的康有為、梁啟超等人。

這個說法,實際上是比較有說服力的。不過,這裡有個問題還是有些不明白,一般來說,一個人寫絕命詩,都只會寫自己,寫自己的情懷節操,比如文天祥的《正氣歌》。譚嗣同為什麽要特別寫一句“去留肝膽兩昆侖”呢?他寫這句詩,究竟有何用意呢?

我認為,譚嗣同這樣做,實際上就是在為接下來的變法布局,雖然他的這個布局,最終並沒有成功,但是可以看出,譚嗣同是有預見性的。為什麽這麽說呢?

譚嗣同為什麽要選擇英勇就義?譚嗣同說的是,歷史上還沒有為變法流血的人,他要為變法流血,喚醒國民。

從這裡可以看出,譚嗣同認為,變法之所以失敗,根本還不是慈禧太后這樣的封建勢力有多頑固,而是民眾不知情,不清醒,參與度低。只有民眾參與度高了,明白變法對於中國來說有多麽重要,變法才能獲得成功。

要怎樣才能喚醒民眾呢?

如果只是被慈禧等頑固派抓住,並被砍頭,並不能喚醒民眾。因為朝廷官員被砍頭的情況太多了,老百姓不理解。如果自己在完全可以逃跑的情況下不跑,然後被慈禧等頑固派砍頭,這種行為,顯然就是一種氣節的表現,一種英勇無畏的表現。譚嗣同就要讓民眾明白,維新變法的人,都是英勇無畏的人。

不過,譚嗣同雖然自己這樣做了,卻又有點擔心,因為康有為、梁啟超都逃走了。譚嗣同擔心的是,這些逃走的人,會破壞變法者的形象,被民眾認為是一幫膽小苟且的人。畢竟他們才代表著變法的希望。將來變法卷土重來,還要靠他們。所以,他們必須在民眾心中留下好一點的形象。

譚嗣同這樣做,顯然是在為今後的變法布局。這個布局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喚醒民眾。只有獲得民眾支持,變法才可能獲得成功。二是保持維新變法者的向心力。實際上當時並不只是維新變法一股政治勢力,還有其它政治勢力,包括革命者,都在尋求救亡圖存的辦法。顯然譚嗣同認為變法是最恰當最有效的。所以,保持民眾對維新變法者的信任,則顯得至關重要。三是打擊頑固派。只有前面兩方面加強了,才能打擊頑固派。同時也是只要前兩方面加強了,就能打擊頑固派。

當然了,我們說這是譚嗣同的一個布局。不過,這只能說是一個理論布局,是一個發展導向。那麽,譚嗣同的這個布局,最終是否取得成功呢?

顯然並沒有成功。沒有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戊戌變法”失敗後,尤其是庚子事變發生後,革命派逐漸成為主流。大家普遍認為,解決中國的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推翻清朝統治。靠他們進行變法改革,是肯定不會成功的,打碎一個舊世界,再創造一個新世界,這才是根本辦法。所以,此後支持維新變法的就很少了。顯然譚嗣同想要達到的目的沒有實現。

二是康有為等變法領袖的所作所為,辜負了譚嗣同的苦心。譚嗣同說“兩昆侖”,就是要維護逃跑者的形象。但是康有為逃到國外後,雖然不斷地宣傳變法,宣傳解救皇帝。但是他募集到的那些資金,卻很大一部分揣進他自己的腰包了,供他自己花天酒地了。不斷地傳出他在國外買房置業,乃至買地的新聞。這些新聞,顯然讓他漸漸地失去了大家的支持。作為維新派領袖都這樣做,維新派在中國還能獲得什麽支持呢。

從這種意義上說,譚嗣同的血算是白流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