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解讀e2背後凸顯的比亞迪核心優勢

上周,比亞迪又推出了一款全新的純電動汽車e2。在很多人眼裡,這不過是比亞迪“司空見慣”的操作,畢竟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導者,推出一個新款電動車並不是啥新鮮事了。

不過在墨哥看來,e2這款車型的上市,卻非常值得關注。因為它標誌著比亞迪為新能源產業提供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產品戰略思路——從量變進化到質變,體現了比亞迪目前相比競爭對手的最核心優勢。

我們都知道,新能源汽車之所以一直不能廣泛被接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新能源汽車相比同級別汽油車更高的價格。以前,新能源汽車還有國家補貼托底。但是基本可以預見的是,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逐步退坡乃至取消,也就是未來幾年的事兒。到那時候,新能源汽車該怎麽辦?

比亞迪通過e2給出的答案是,在有補貼時迅速完成技術、口碑和銷量的積累,在補貼退坡時,依靠自身的技術和分攤成本的降低,來消化價格的增長。

具體來講,比亞迪通過已有的平台化技術,來降低單款車型的研發成本;再通過零組件的模塊化、通用化提高核心零組件的產量,降低零組件的成本。兩項加起來,就實現了在補貼逐步減少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保證產品的高品質和低價格,讓新能源汽車在新的競爭態勢下,依然具有和汽油車共同競爭的可能。

舉個例子,動輒幾萬的電池成本,是新能源汽車成本控制的一道坎。對任何一款車型來說,在市場定位確定、價格範圍基本確定的情況下,電池成本的增加,就意味著研發、生產成本的降低。而後者則直接決定了一款車的品質怎麽樣。

很多並非深耕新能源市場的車企,為了壓縮成本,做法通常是以一款已有成熟汽油車為基礎,換上電動車的動力總成,降低一下配置或品質,變身新能源車。這麽做的優勢,自然是最“簡便、快捷、省錢”的實現電動化。但是弊端也有:品質上很難得到保證,能與汽油車同等水準。

生產上也是如此。我參觀過很多新能源汽車製造工廠,大多數為了節約成本,都無法做到像傳統汽車那樣的標準化、自動化。

這一點其實很容易理解,只有當量上到一定階段,新能源汽車才能像傳統汽車那樣,做到高標準的研發和生產。否則高額的研發成本和建廠費用,會給本就銷量不佳的新能源車,帶來更高的分攤成本,進一步推高價格。

都說汽車工業是資金密集型行業,新能源產業何嘗不是如此。而比亞迪正是因為銷量已經達到了可觀規模,才能以及才敢將更多資源投入到平台和模塊化的研發中,並將其視為種子,在此基礎之上,迅速誕生出比亞迪e2這樣價格低、品質高的產品。

比亞迪e2這款車的售價是8.98-11.98萬元,這樣的價格和它所表現出來的產品力,如果沒有比亞迪已有的技術和平台化的保證,是很難做到的。

從平台技術上來講,e2所使用的三電系統和王朝系列一樣,都是來自三電集成的e平台,成熟的技術路線讓這款車的各項性能得以保證。為此,比亞迪為e2提供了6年15萬公里的超長質保。而三電集成的輕量化優勢,在e2這款車上也有充分體現,這款4.2米長的跨界車,做到了工信部405公里的續航裡程,其他競品的續航基本都在300公里左右。

比亞迪e2的官方定位是“質感電動跨界車”,主打的是年輕用戶。在實現核心技術領先並且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就能夠有更多資源放在外觀、內飾等品質的打造上。從e2上我們可以看到,它並非簡單延續王朝系列家族設計,而是加入了跨界車的元素。而它的內飾質感,則幾乎與王朝系列在同一水準。同時在功能上,Dilink2.0系統也在e2上實現。

觀察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消費動向,面向個人車主的主要來自兩大細分市場,其一是30萬+的中高端消費市場,比如比亞迪唐EV、特斯拉Model X、Model S、蔚來ES8等等;其二是10萬左右的親民市場,比如比亞迪元EV、北汽新能源EU系列、奇瑞eQ1等。前者更多的的是寬裕家庭的第二台車,後者則是中產家庭的日常代步工具。或者,前者是一二線限購城市的剛需,而後者則是三四線城市的新需。

從比亞迪過去的新能源產品結構來看,以上兩大細分市場中,比亞迪在中高端市場已經具有了豐富的產品線,且均取得了矚目成績。而在10萬級別的親民市場,目前只有元EV和S2這兩款車,還不夠完善。比亞迪e2則是其在10萬元級別再次布局的重要棋子之一。

總而言之,隨著時間的推移,比亞迪現在在新能源市場,已經完成了技術的原始積累,平台化和模塊化的打造,就像是一顆種子,讓比亞迪能夠迅速在市場上鋪開產品線。並且因為銷量的可觀預期,比亞迪也能像e2一樣,制定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價格。進入這樣的良性循環,這才是目前的比亞迪,相比其他對手更厲害的地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