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在“十三五”即將收官、十九屆五中全會即將召開的重要歷史節點,此次座談會為“十四五”時期文化發展謀篇布局,擘畫藍圖,對未來5年中國文化改革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並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第一次提出“四個自信”,將文化自信作為融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始終的根基性和引領性力量。這種精神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有力支持,也是在世界政治與文明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本。


二是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制度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一項根本制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用制度的形式,將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予以鞏固和強化,凸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基本經驗和獨特優勢。這既是對我們黨意識形態建設經驗的科學總結,也為新形勢下開展意識形態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是把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文化制度建設的堅實內核,是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健康協調發展的內在靈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既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期保持自身先進性的大膽探索,又是對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拓展和創新,體現了高度的文化自覺,為社會主義建設沿著正確方向前行提供了保障。


文化是軟實力,增強文化軟實力卻是硬任務。在當前滿足人民需求和提高綜合國力的競爭中,文化越來越成為一種重要因素和支撐力量,可以說,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十四五”時期,我們要把文化建設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更加注重統籌、協調、優質發展,努力以更高水準的文化供給滿足人民的文化需求,豐富文化發展的價值維度、精神指向和人文內涵,加速形成文化發展新格局。筆者認為,“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需要在以下重點領域尋求突破。


進一步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健康全面發展的重要支撐和有力保障,也是推動時代進步的巨大精神力量。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需要以文化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為保障,充分發揮文化的社會整合功能,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力量,為實現大國崛起和民族複興提供精神支持。


進一步推動文化領域的數字化建設。5G、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迅猛發展,不僅為文化傳播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更大的平台,而且作為一種新的基因注入文化發展的各個層面。未來5年,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將更為迅猛,呼喚以數字化作為引擎,促進新科技手段在傳統文化各行業的應用,提升傳統文化行業發展活力,同時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和動力轉化,為文化產業贏得更寬廣的發展空間。


進一步發揮文化對於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作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媒介融合的趨勢,使得文化產業不再單純採用縱向鏈條式延伸的發展模式,而是呈現出縱向發展與跨行業橫向滲透並行的複合型發展趨勢。推動文化與製造業、建築業、設計、信息、旅遊、農業、體育、健康等相關產業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融合發展,促進文化與關聯產業之間的相互協調、相互支持和相互促進,必將以文化繁榮發展帶動中國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就文旅融合來說,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原則,找準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切入點,推動文化和旅遊產業協調共生、相互賦能,實現文化旅遊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作者:李媛媛,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教授、博導)


《光明日報》(2020年10月19日 02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